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及日本在劳动力就业方面的现状。我国不同年龄段劳动力失业率有所差异,尤其是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较高。同时,我国专本科人数持续增长,但新增GDP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有限,可能会形成青年人就业的堰塞湖。而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也经历过一轮学历贬值时期,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和自杀率上升等问题。两国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并进行了不同的改革尝试。
我国不同年龄段劳动力失业率存在差异,尤其是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高。专本科人数持续增长,但新增GDP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有限。
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经历学历贬值时期,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和自杀率上升等问题。政府和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包括放开劳务派遣制度、改革招聘制度等。
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职业分化现象,理工科和文科就业差异大。制造业受到中国产能替代的冲击,工程师供给过剩,薪资较低。
宏观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是一个数据,但微观上每个大学生背后都是全家托举的希望。选择专业时需考虑宏观政治、经济、产业、公司环境变化。
引子:
7月份,
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1%,较上月提高3.9个百分点,创今年以来新高
;
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6.5%,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
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3.9%,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尤其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特别高。
再看看我国的人口结构,由下图可知,我国专本科人数在持续增长,2022年接近1000万人。
巧合的是,这个数据在2023年也停止发布了。
还好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出生人口大致推算一下目前就业难要维持多久。大专、本科按照正常学制毕业应该是22岁左右。
除此以外,还得考虑到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新增GDP对就业的拉动,以及对原先就业人员的消化能力。
可能会形成青年人就业的堰塞湖。
据相关报道,从2023年开始我国将迎来为期10年的大学生毕业潮。
无独有偶,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也经历过一轮“学历贬值”时期,与此对应的是失业率却一直控制在5%以下。
整个90年代日本处于历史以来大学毕业人数最高的时期,1968年至1977年是日本的生育高峰,婴儿潮在90年代转化为大学生就业潮,而过量的大学生供应恰好遇上了日本就业冰河时期。
from《失落的20年》
1992年是日本就业市场的转折之年。
当年日本经济增长急剧下滑,降至 15 年来的最低点,就业市场瞬间陷入低谷。与之对应的是90 年代的日本大学生毕业人数较 80 年代大幅增长,足足激增了40%。
从 1994 年至 2004 年这十年间,日本大学生的起薪增长幅度极为有限,甚至不足 1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期高中毕业生的起薪增长率却远超大学生。
自此平成三大崩溃成型,分别是中产崩溃、金融崩溃与学历崩溃。
学历的大幅度贬值最直接的后果是:
2024 年,全日本参加高考的人数仅有 45 万,这一数字创下了近 30 年的历史新低。高中生愿意参加高考的比例甚至不足 50%,就业市场的低学历化趋势愈发明显。
日本大学生就业率呈加速下降趋势,到了1996年17 万人应届毕业生未能在校招期间找到工作,占当年毕业总数的四分之一。
日本开始拯救大学生就业计划,改革势在必行。
这一轮改革主要包含两个关键方向:一是
全面废除校招制度
,二是
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修订
。
全面废除校招制度后
,大学不再对学生签署劳动合同的时间加以限制,企业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校招,政府充分放开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招聘活动,只要能够找到工作就行。
但对于学生而言,是提前内卷的开始。
大一就开始为找工作拼命,不停考取各类资格证书,为毕业能找到一份工作不停规划。当时的日经新闻将其形象地称为“就业军备竞赛”。
更难受的是,很多大企业的好岗位已经被罗马人占据(父母是大企业的高级别雇员)。
据日经新闻统计,1998年日本1000人以上企业总计招聘了14万人,其父母是团块世代的占比超过50%。
团块世代专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是日本二战后出现的第一次
婴儿潮
人口。在日本,“团块世代”被看作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推动经济腾飞的主力,是日本经济的脊梁。这一代约700万人将于2007年开始陆续退休。这一代人大都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一直是最引人关注的
消费群体
。
再来说说劳动派遣制度。
1999年政府彻底放开劳务派遣制度限制,所有工种都可以进行劳务派遣。2000年政府颁布《派遣机构管理法》,劳务中介机构合法化,废除此前介绍工作收费属于违法行为的相关规定。
这一轮改革过后,劳务派遣犹如脱缰的野马,不再受到有效的监管。面对就业市场中大量的失业人口,劳务机构为了追求利润,肆意压低劳动者的薪酬。
在这种极度压榨的制度下,学历的作用变得微乎其微,高中生和大学生被划分为同一个劳务等级的现象屡见不鲜。
2003 年,30 岁以下的劳务派遣人员比例高达 40%,可以说年轻人都深陷在劳务制度的阴影之下,学历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小。
据统计,劳务派遣市场化以后,劳务派遣员的工资仅为正式员工的 40%。劳务派遣市场化无疑给日本学历贬值带来了致命一击。
与
此同时,由于日本财政已经无法供养现有大学了,政府要求大学增加收入,尽快实现自负盈亏,日本大学都选择增加学费。
2000年日本国立大学的学费不到6万日元,而2010年已经暴涨到53万日元,私立大学更是涨到80万日元。
两相对比,在日本上大学的性价比就更低了。由于学费太过高昂,贷款上学成为必然选择。
日本每2.7个大学生中,就有1人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其平均贷款金额高达300万日元。
读书出来后很多大学生的工资根本无法按时还款。
在各种绝望中,日本自杀率居高不下。
2000年开始日本自杀率逐年提升,至2010年突破历史性的3万人
,高学历的劳务派遣员工成了其中的主要群体。
日本青年人就业的职业分化现象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