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
本文介绍了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际经验,并讲述了我国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些尝试,同时对未来如何构建金融消费者教育长效机制进行思考。
接受良好教育的金融消费者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石。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关乎国家金融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升国民金融素养是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民教育体系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组成,其中,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的核心在于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基础教育,提高青少年的金融素养。
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消费者教育抓早抓小是学术界和理论界的重要共识
学术界和理论界均认为青少年学习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知识,学习金融知识有助于其提高金融素养,在未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通过对青少年普及金融知识,可以搭建起一座向家庭、社会传播金融知识的桥梁,达到教育一个孩子、辐射整个家庭、造福经济社会的良好效果。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可以实现金融知识普及抓早抓小,金融知识按年级逐步引入基础教育课程,在课堂上由熟悉亲切的老师教授金融知识,让青少年更好地学习、理解、运用金融知识。
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重要举措
从近年开展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的情况看,我国国民的金融素养水平整体不高,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显著低于成年人,风险意识和权责意识也亟须加强。因此,在中国,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帮助青少年提升金融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且当前金融业态多元化发展,金融创新不断加快,青少年相比于当前的成年人会更早更小接触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未来也会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个人的金融决策能力、风险意识和权责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构建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
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除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外,应构建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知识普及。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筑常态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阵地,可以在最大层面上覆盖所有在校儿童和青少年,并让其在学生生涯里循序渐进地学习金融知识,从而提升金融素养,培养金融意识,改善金融行为。因此,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构建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的应有之义。
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直受到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国际组织深入研究并推介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至少有40个国家(地区)已将金融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金融教育国际网络(OECD/INFE)发布《学校金融教育指引》
OECD/INFE在2005年发布的《加强金融教育和金融意识的原则及良好经验》中就提出“金融教育应尽早开始,理想的情况应从学校教育开始”。此后,OECD/INFE围绕该主题先后发布了《学校金融教育:挑战、案例和政策指引》《学校金融教育的国际实践与比较》《学校金融教育指引》等一系列报告。其中,《学校金融教育指引》概括总结了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要点,旨在指导和帮助OECD/INFE会员国家推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世界银行集团开展学校金融教育有效性评估项目
世界银行集团于2010年开始在巴西采用随机控制实验的方法对金融知识纳入高中教育的项目进行了有效性评估。世界银行集团设计了一套类似于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验(SAT)的金融水平测试,构建了反映金融素养的得分系统。然后,在巴西的6个州选择成对学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可接受金融知识课程,在基点阶段、项目一期以及项目二期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整个项目历时15个月。该项目得出了两个结论:采用合理方式并较长时间在校园教授金融知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金融素养;校园金融教育可以对学生及其家庭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美国将金融教育列为从启蒙教育至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
美国联邦政府在2003年颁布《金融扫盲与教育促进条例》,明确提出把面向国民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法案。一些州已通过立法,将金融教育列为从启蒙教育至大学教育的12年学校教育必修课程。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在2015年4月7日发布的《推进K-12金融教育:对政策制定者的指导》报告显示,美国开展的K-12(即幼儿园至高中)金融教育模式在增强学生的金融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英国将金融能力教育列入国家课程大纲
英国教育部于2013年对国家课程大纲进行了修订,将金融能力教育列入国家课程大纲。对5~11岁的儿童,增加了使用货币方面的内容;对11~16岁的青少年,增加了货币的功能及其使用、个人预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习关于薪水、税收、信贷、债务、金融风险以及一些更为复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知识。
巴西、新西兰采用跨学科方式将金融知识纳入课程
巴西国家金融教育委员会批准了学校金融教育指导方针,目前在高中试行金融教育的跨学科方法,成立了教学支持团队,并要求金融教育教学要促进现有各课程之间的对话与融合。新西兰教育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金融教育纳入新西兰学校课程,鼓励老师和学生将金融教育与社会学、数学、统计和英语等学科关联起来,在现实情境下学习,增强生活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与职业发展打开通道。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还没有开设金融知识课程,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国民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能力的提升,各相关主体也已开展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顶层设计将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列入战略目标
2013年,《中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初稿)》被OECD收录进《推进国家金融教育战略》之中,于二十国集团(G20)圣彼得堡峰会期间正式发布。《中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初稿)》提出教育部可考虑研究将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把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到各阶段的教学课程当中。
2015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相关社会组织要加强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推动金融消费者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
中国人民银行深入开展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试点
人民银行是将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推动者,有关分支机构与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强沟通,积极探索将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已取得了实质性、阶段性成果。其中,广州分行协同金融、教育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实施“南粤金融 春风化雨”—金融知识进学校教育普及工作,自2014年以来,已覆盖全省中小学1600多所,受益学生50多万人。福州中心支行开展涵盖初等、中等、高等直至成人教育的系列金融教育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9月,全省各类试点院校共计156所,受教育学生累计超过3万人次。临汾市中心支行与临汾市教育局联合下发文件,将《金融与诚信》课程正式纳入小学选修课程,走进了全市约5万名五年级小学生课堂。
人民银行开展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试点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学校、金融机构等单位,建立合作框架。例如,泉州市中心支行联合当地金融办和教委,共同打造“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试点工作平台;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需求,组织编写基础教材并进入中小学课堂。例如,临汾市中心支行组织编写了《金融与诚信》读本,由中国金融出版社正式出版;三是将金融知识普及课程定位于寓教于乐,实践“互动教学式”课堂。例如,三明市中心支行创新“课堂式”“体验式”和“竞赛式”教学形式,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开展“送给孩子的礼物—金融知识体验日”主题教育;四是加强师资的组织、培训和管理,并联合教育部门、试点学校和金融机构共同开展专业化培训。例如,南平市中心支行以扬真小学为示范校,开展专业化金融培训,再由扬真小学承担转培训任务,面向其他6所试点学校开办金融知识观摩课。
中国银监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开展“送金融知识进校园”
2017年1月23日,中国银监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送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送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通知确定了各银监局为“送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的牵头部门,与当地团委、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建立联席会议等沟通协调机制,共同推进该项活动。“送金融知识进校园”全面覆盖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从集中教育活动和长期宣传引导两个方面整体推进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促进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消费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不良网贷、提高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启动“金惠工程”子项目——“农村中学金融知识普及”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于2012年启动了“金惠工程”子项目—“农村中学金融知识普及”,主要利用中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帮助其接受较为系统、规范的金融基础知识教育。2013年5月2日,基金会理事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农村中学金融知识普及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试点中学按照项目的要求安排培训所需课时,完成学习内容需要一个学期,约12课时左右。基金会组织编写了配套教材《金融知识伴我成长》,被科技部评为“2014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构建金融消费者教育长效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协调配合是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前提
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涉及教育部门、金融监管部门、文化部门、宣传部门、金融机构等,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也十分重要。为了进一步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应加强各相关主体间的协调配合,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建立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各部门之间加强联动,发挥合力,整合资源,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计划、实施、保障、评估等各方面统筹考虑,尽快落实。
贴近学生需求、实现学有所成是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金融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金融技能,并树立良好的金融态度,激发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社会氛围。因此,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金融知识需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系统化、科学化地设置课程,注重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紧贴孩子们身边的金融生活,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同时,教学方式应集趣味性、实践性和启发性三位一体,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交流,运用案例展示、实物辨别、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深入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金融素养。
培养年轻骨干、引导建设师资队伍是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智力保障
师资力量是抓好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效果的关键,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客观上要求授课老师具备一定的金融素养。因此,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培养。首先,应在金融监管部门、教育部门、金融机构中遴选志愿者,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青年骨干队伍;其次,可组织授课教师开展跨校际、跨区域等多元化观摩交流活动,探讨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定期开展反馈、强化有效性评估是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探索、实践阶段离不开定期反馈和评估,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前期深入调研。建议采用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群体的金融知识、风险意识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二是中期实时反馈。在授课和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交流互动,及时了解情况和相关建议,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动态调整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三是后期跟踪评估。对学生进行回访和测试,对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效性进行定期跟踪调查和评价,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内容,切实工作实施效果。
总结提升经验、开展国际交流是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效载体
我国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症结。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已在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我国应密切关注和借鉴国际上在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现实国情,进一步推动和强化该项工作。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