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有幸在北京入住了一起一起青年旅舍。那时候算是北京旅游的淡季,但是很多床位都已早早被预定完了。这家算是我入住过的,性价比最高的青旅了。虽然是青旅,但是在管理和卫生方面可以媲美很多相对高级的酒店。更让我惊喜的是,这家青旅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摇滚乐队后海大鲨鱼的吉他手曹璞设计的。
▲摄影:灰色
90后民宿运营团队租下一家酒店的二、三层。三层被用于经营传统旅舍,二层则作为配套和青年新体验功能的部分,需要一个稍特别的设计。
他们将整个项目命名为“一起一起”,希望更强化青旅除住宿之外的其他体验,比如:一起组团旅行、一起看片、一起做个沙拉等等。
二楼区域引进了“音乐节模式”。这家青旅的住客来自五湖四海,我入住的是三楼的房间,有一个宿友是外国朋友,我们在房间交流甚少。但到了二楼区域,一个开放式的空间,周围的一切让人感到轻松自在,于是我们有机会互动了一番。
"音乐节模式”,有一片空地,有个舞台,演出成为核心;食街、市集等各种活动都是空地上的内容;帐篷散落在不同的区域。
人们除了露营外,大量时间自由选择希望参与的内容。从这个角度看,音乐节实际上是一种空地上的共享营地模式。而历史上,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更成为了无数青年对于“共享”的乌托邦式的范本。
他们希望首先把室内空间看作一片空地,而不是一系列封闭的既成房间,希望更多角落首先可以共享阳光。他们对酒店原有二层空间进行重新整合,拆除了隔墙,恢复建筑原始柱网大空间。
把办公室、库房、简餐吧、厨房、卫生间的各种管道系统与服务功能有效地组合并分隔出去之后,得到了一片“室内的空地”。
然后给这片空地安进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帐篷”:
一个大棚子,可以做为整个项目的公共区域,人们在这里吃简餐、喝饮料、看书、谈天、组队、玩牌、看公示牌、分享…… 也可以利用它举办一系列小活动。
一些小型的帐篷用于睡觉,以几个为一组叠放,并搭配放置行李的家具,围成相对隐私的组团,并设置单独入口,便于管理。每个组团有配套的强弱电充电系统,每顶帐篷还配有阅读灯。
一些不大不小的帐篷,成为/作为卫生间、淋浴间,还有一些可以提供双人住宿。
一块剩下的空地,配合一组阶梯状的座席,就成了电影放映场;座席下面设有贵重物品存放柜;这块场地还可以用于临时帐篷露营,满足一些背包客的需求。
余下一些零散空地同样可能用于室内露营需求,当然,如果一些人有需求将自行车停在这些空地,也是被允许的。
所有这些空间在视线上都是相互关联的,对于只有一个采光面的大空间来说,这种布局使每个空间都有了一定的自然采光。区域和相应门禁的设置又方便管理。
他们为这个项目设计了一种模块化的桌子,可以方便地拼接成大桌,也可以提供独自使用的可能。在有活动举行时,桌子可以按组摞放在一起。
整个二层区域趋向于一个“营地”,体验者可以共享其中的设施,同时可以参与ttg举办的各种活动,在帐篷或在阶梯座席上享受一场电影或小型表演,当然也可以利用空间发起自己的活动。
-
建筑师:曹璞工作室(Cao Pu Studio)
-
地址:中国,北京,丰台区,右安门外大街8号
-
业主/项目规划:ttg 团队
-
VI和室内视觉设计:MEAT 设计工作室
-
建筑面积:800.0 平方米
-
项目年份:2017
-
摄影师:Zhang Zheming
- E N D -
更多精彩
新时代独身主义:
让人“上瘾”的单身公寓,正是独居生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