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最敢说
真话
的经济
原创
干货
伪砖家简介
某基金合伙人,混过名校,厮杀于股市和宏观对冲市场数年。
如今专家甚多,高谈阔论,自觉不如遂取“伪砖”名号,经济本该理性,奈何阴谋论四起,骂娘声不绝,甚觉无聊说点实话以道“中国经济真相”。伪砖家胡乱之言,以贻志同道合者。
2月底以来,
房地产市场就没有闲过。
21天18城,
楼市调控新政不断。
继去年10月之后,
掀起又一轮限购、限贷风暴。
哪里过热打哪里。
春节过后,北京楼市热度持续攀升,2月、3月二手房价分别环比上涨3.27%和3.78%,
超过去年9月份环比涨幅。以北京为首,许多城市迎来新一轮房价上涨。
社会舆论再次一片哗然,吐槽房价的无数爆文在网上疯传开来,亲历抢房潮的各种故事刷屏朋友圈。与此同时,“即将出台史上最严调控”的传言慢慢流传开来。
3月17日,北京发布楼市调控新政,对二套房实施更严格的限购限贷政策。随后,石家庄、郑州、广州、长沙等十几个城市相继收紧楼市政策。
一时间,政策风起,棒打楼市,市场娇喘连连,一点心理缓冲的时间都没给。
从政策密集程度来看,此次调控堪比去年国庆的“调控周”,并且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呈现明显的收紧态势。
不管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凡是出现脱离实际居住需求、房价上涨超速的情况都可能招致“灭火”措施的迅速跟进
,政府抑制房价的意图一清二楚。
现阶段,政府对房价的要求就是横盘,政府不会真正打压房价让他跌,但是也绝对不允许他再次疯涨,横着就好。而
一旦房价不听话,又要开始冒头了,政府就坐不住,直接重拳打击。
横盘的时间大概2~3年,但等到下一轮重新放开限贷限购政策之后,房价将再度上涨。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只要你不增加供应。长期来看,都是耍流氓。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伪砖家在《中国房价永远的痛,只能涨不让跌!》一文中就已经提及,
北京在2017年的住宅用地计划中供应土地610公顷,相对去年的1200公顷,减少了差不多一半。
尽管今年各地的两会上,大家喊得很凶,都说要增加土地供给,让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又是打了一回嘴炮,北京等城市已经用房价的再度飙升来打脸政府
,而这距离上一次9.30调控才不过半年时间。
我们都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城市有钱,有VC机会,有高收入码农岗位。有“北京梦”和一夜暴富的幻想。
自然会吸引全国青年人源源不断地北漂。谁知道撸串的时候,会不会撞见马云呢。
另一方面,面对全国汹涌而来的年轻人,北京不是大肆扩张,迅速成长成五千万人口的超国际大都市。
相反的,北京却在不断“收缩”,收紧供地,打压商住,清理地下室。
“供求关系”这是最主要的经济学原理。需求庞大,供应收紧,房价自然飞涨。逻辑非常简单。
“限购限贷”这种事,不增加一平米的楼市供应,说白了,就是交易成本。
有点像刹车片,调控之后,政府脚踩刹车,原本迅猛狂飙的速度就降下来了些,
但你见过刹车刹到倒车么?
去年11月28日上海“认房又认贷”调控之后,市场急剧降温。11、12月,平均成交量仅有10000套左右,不足高峰期的三成。但是价格呢,几乎纹丝未动。
等到冰封期过后,市场慢慢启动
,真要买房的人总有办法,而且还有新人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
顺便说一句,交易量大幅下降,地方政府也可能坐不住
,因为税少了。
说这些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告诉大家,
在评判中国楼市的时候,应该站在政府的角度换位思考
,而不是因为自己有房就幻想着房价每年都能翻倍,因为自己没房就盼着房价早点腰斩。迷失于自己的主观判断中,最终蒙受损失的只可能是自己。
在货币超发、资产荒和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的背景下,
人为的压制需求端,又人为的加剧供给端紧张,这样的调控本身就让人看不懂。
不去增加土地供给,合理引导人口向一二线以及三四线城市正常流动,反而从需求端不断加码调控措施,
结果就是调控结束之日,即是房价报复性反弹之时。
如今,一线城市房价越来越高,每平8-10万左右甚至以上的房子已经很常见了。但是,
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依然不变。
需求方面
,由于城市化高速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上居民投资渠道窄,所以对房产的需求量很大;
供应方面
,政府控制土地,挤牙膏式地卖地,土地供应量较小。这就导致房产严重的供小于求,所以房价上涨。
现在直到未来,各城市间零和游戏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也就是,小城市人口流出,大城市人口流入;
一线城市碾压所有小城市,大城市碾压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