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砍柴网
国内知名科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筑基十一期招生开启——学习中医、厚朴筑基 ·  3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樱花季,在厚朴汤河原学堂来一次身与心的对话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今晚19:00直播 | 肩痛非药物攻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砍柴网

疯狂的盲盒:爱好、炒作,还是生意?

砍柴网  · 公众号  ·  · 2019-09-19 19:49

正文

来源: 燃财经(ID:rancaijing)
作者: 苏琦
编辑: 魏佳

一夜之间,大家就不再炒鞋,改为炒盲盒了。

小小的盒子里装着不同样式的玩偶,在拆封之前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硬核玩家们为它壕掷千金,欲罢不能。
就拿人气第一的Molly盲盒来说,每套包含12个不同造型的玩偶,每个价格在59元到79元不等,看似不贵,但为了收集一些出现概率低的隐藏款和特别款,很多“娃友”会不断剁手。
闲鱼今年年中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30万盲盒玩家通过闲鱼进行交易,交易额达千万级,盲盒月发布量增长320%,还有用户通过转让盲盒年赚10万,最受追捧的一款价格从60元炒到2350元,上涨39倍。
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盲盒背后推手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2017年至2018年,泡泡玛特业绩增长140倍。2018年上半年,其营收1.61亿元,同比增长155.9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05%。
其实盲盒早已不是什么新玩法,风靡日本近50年的“扭蛋机”就是常见的一种。对于国内的80后来说,童年疯狂收集的小浣熊水浒卡也是盲盒的初代形式。
随着生意的火爆,盲盒之战也从线上烧到线下,其自动售卖机开始出现在各大商场和地铁站中,成为抓娃娃机、口红机之后的又一大风口。但只要是风口,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它能持续多久?它究竟是幻梦一场还是真金白银的好生意?

最高溢价54倍,行情火爆催生黄牛


鱼板是一位盲盒爱好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发Molly的娃娃,觉得很可爱,第二天就拉着朋友一起去逛街“买娃”,这一买就入了坑。

鱼板所在的娃友群
这些娃娃从59元到79元不等,造型多样且精致, 拿在手上有一定分量,“如果买一发就抽到了喜欢的隐藏款,那种感觉特别开心。”鱼板介绍,盲盒通常有12个常规造型,一箱12盒,隐藏款的抽中率仅为1/144。
她今年21岁,是典型的盲盒用户群体的一员。泡泡玛特将用户定位为一二线城市,年龄在18-35岁之间,以年轻白领为主,其中女性占比达到70%以上。
鱼板很喜欢泡泡玛特旗下的玩偶“潘神”和“毕奇”,手里已经集了100多个,碰到不喜欢的就和别人交换,“100多个在我们圈子里根本不算多,我见过有的人收集了得有一两千个。”

鱼板的群友晒图
玩得时间久了,鱼板和她的娃友们总结出了一套玩盲盒的规律,比如掂重量、捏盒子的轮廓,“有的人买多了之后,直接掂一下就直接知道是什么款。”
这样火热的形势也吸引了一大批非盲盒爱好者,他们抱着赚一笔的心态加入进来,凶残一点的甚至直接“端盒”,即一次买一箱。“如果能抽中隐藏款,一出手差不多就能赚回一盒的钱,”鱼板介绍。
盲盒的火热,还催生了“买娃”黄牛。这批人加速了隐藏款娃娃的供求不平衡,也让娃娃的价格水涨船高。
通常黄牛会“端盒”,回去拆开称每个娃娃的重量,然后去柜台把热门款都抽走,进行售卖。有的黄牛则是每天在店里蹲点,在“换娃群”里自曝和店员有私下联系,店员会将还没上的货先给黄牛挑,等挑完再将剩下的货上柜台。遇到有黄牛的店,鱼板直接就走了,因为台面上剩下的基本都不会是特别好看的娃娃。
鱼板介绍,盲盒玩家们的主要交易地是在闲鱼、微博、微信群和葩趣APP。随着娃娃的不断“倒手”,其价格一路走高。
在闲鱼上交易最热门的十大盲盒产品中,泡泡玛特出品的Molly排名第一。过去一年,原价59元到79元不等的Molly娃娃,在闲鱼上的交易超过23万单,均价270元,价格最高的一款涨价39倍。在盲盒爱好者的重度聚集地上海,去年一位30岁的闲鱼用户,通过转让盲盒赚了10万元。
燃财经对比闲鱼公布的数据发现,某些盲盒的价格还在持续上升: 潘神的价格已经超过3000元;Molly胡桃夹子王子隐藏款最高价已经出到了3200元,涨幅超过54倍;labubu的宇航员全套7色,已经涨到10800元。


还有一些娃娃属于漫天标价,上面写得很清楚:不卖,仅供展示。


收藏的东西,流通才能抬高价值和乐趣。 各类互联网交易平台的诞生和普及,强化了这一属性,但这个过程中也不是没有“雷”。 鱼板就曾遇到过骗子,对方直接寄了一个空盒子过来。不到一年,鱼板已经在娃娃身上花去万余元,她坦言现在自己已经是半退坑状态,不会再去抽隐藏款了,而是遇到喜欢的直接从别的玩家手里买确认款。
对于年轻人来说,盲盒已经成为新型社交货币。 数据显示,天猫上一年有近20万在盲盒上年花费超过2万元的玩家,其中95后占了大多数。
在闲鱼上,盲盒粉丝专门建立的鱼塘几乎都已达到500人的满员上限;B站上,热门的拆盲盒视频平均播放量在25万+,弹幕充斥着“买不起但我看得起”的快感;在豆瓣,随手搜盲盒、换娃、改娃 (一些高级玩家会给固定款娃娃改装、换色)等关键词,几乎每条帖子都有400+回复。
对于这种现象,心理学专栏作家唐映红告诉燃财经,从营销策划的角度来说, 盲盒这种产品设计和传播方式很容易让人上瘾。 盲盒有“成套”的特殊性,玩家为了凑齐一个系列或是收集一些隐藏款,会不断去购买,增加消费次数。这就和支付宝“集五福”一样,集齐四个常出现的福字以后,大家会想方设法把剩下那个极少出现的福字也集齐。

幕后赢家:营收1.6亿,或谋求再次上市


Molly作为盲盒代表,其背后推手泡泡玛特是最大赢家。
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在其成立之初,没有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既经营各类潮玩,也做一些电子产品和文具。后来,泡泡玛特转换思路,于2015年年底赴香港签下了Molly的设计师Kenny Wong,拿下了它的独家销售和生产权,开始探索“盲盒+IP”的大卖点。随后,泡泡玛特又签下了另一大IP——Pucky。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6年,泡泡玛特曾连续3年亏损。但得益于Molly和Pucky两大IP,同时大力扩张线下门店数量,新增机器人商店及展会两大业务线,泡泡玛特转亏为盈,并于2017年登陆新三板。
挂牌以后,其财务数据实现大规模增长。 2018年上半年,营收1.6亿元,同比涨幅超过155%;归母净利润2109.85万元,同比涨幅超过1400%,毛利率达59%。

制图 / 燃财经
数据显示,2018年,Molly的年销量突破500万个,若以均价59元计算,Molly销售额将近3亿元。其电商业务持续增长,2018上半年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83.43%。仅2018年双11当天,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就卖出了超过2700万元的盲盒。
在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的环境下,泡泡玛特等盲盒公司也在想尽办法抢占线下点位。截至2018年6月2日,泡泡玛特在财报中透露门店数量为61家。至今,其直营门店已经突破100家。
由财报可以看出,泡泡玛特在营销成本中, 租赁费是一笔很高的费用 ,由2017年年中的931.44万,涨到2018年年中的1778.09万。这主要因为近年新增多家门店,门店数量同比大幅度增加,影响租赁费、装修费摊销、工资等相关费用。
为了减轻负担,2019年5月开始,泡泡玛特在北京金台路等主要地铁站铺设自助售货机,这些机器能够以更快速度渗透不适宜开设门店的地方,以较低的成本测试实际市场情况。截至2019年7月,泡泡玛特拥有428台机器人商店,覆盖了全国52个城市。
与泡泡玛特展开线下竞争的还有“玩偶一号”, 它一开始就只做自助售货机而不开设线下店铺。 玩偶一号背靠的是上市公司金运激光,所有的设备都由该公司生产。
“我现在可以一晚上同时在全国数个城市铺设多个商场点位,传统店铺想做到这一步,难度很大。”玩偶一号CEO梁浩东向燃财经透露,其公司从2017年8月开始运作,现在在全国10余个城市有400多个点位。
泡泡玛特联合创始人司德曾算过一笔账,无人售货机的坪效远高于其门店,一台占地2坪的机器存货价值在5万元左右,一般2到3天就要补一次货,周转最快的机器甚至每小时都要补一次货。
在梁浩东看来,规模是盲盒行业的一个壁垒,特别是自助售货机,一旦占据了黄金点位,将很难被超越。“要一个两个的去做,很简单,但想要做起规模,还是有一定难度。”
如今,泡泡玛特已经进驻新马泰、日韩美等1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今年4月,泡泡玛特在新三板终止挂牌。 有投资人告诉燃财经,这家公司业绩突出,但新三板流动性不足,摘牌不排除是为了谋求再次在香港或者美国上市。

挖掘IP和抢占渠道是关键


尽管公司发展得很好,但如泡泡玛特在财报中提到的一样,这类盲盒公司还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开线下店都会遇到的门店选址风险,一旦失当,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损失。另外,泡泡玛特以自营为主的连锁经营模式决定了公司库存量较高。一旦存货周转率降低,存货周转速度变慢,存货积压,企业的财务压力将会大大增加。
最重要的是,公司可能面临已签约品牌授权被临时终止的风险。 对于这类盲盒公司来说,潮流玩具IP商品已成为公司重要收入增长点。一旦没有了IP,也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2015年至今,泡泡玛特已经独家签约了30多位设计师。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此前介绍,艺术家提供设计草图,泡泡玛特则包办后续所有的3D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包装和售卖的全链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