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坚持“AI+云”一体化战略,季度营收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公共云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长,AI驱动收入连续六季度三位数增长,调整后EBITA增长33%至31.38亿元。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2%,速卖通Choice业务单位经济效益持续优化,重点海外市场投入与效率平衡初见成效。
本地生活与大文娱经营效率提升,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和8%,亏损同比收窄。
AI战略布局全面提速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明确未来三年战略方向:“我们将围绕AI核心,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模型研发、业务转型三方面重点投入。”具体规划包括:
阿里将于近期发布基于千问Qwen2.5-MAX的深度推理模型。
1月底,阿里发布了AI基础大模型千问旗舰版Qwen2.5-Max,在多项权威基准评测中,处于业界领先水平。目前,Qwen的全球衍生模型已突破9万个,全球排名第一。
阿里巴巴未来三年的战略重心将围绕人工智能(AI)为核心展开,聚焦三大业务方向——国内外电商、AI+云计算科技、互联网平台产品,并计划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与原生应用、现有业务AI转型三大领域加大投入。
首先,AI与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阿里巴巴预判,AI时代对算力、存储等底层资源的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因此未来三年在云和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规模将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旨在构建支撑AI技术落地的硬件基础。
其次,基础大模型研发与AI原生应用是技术突破的关键
。公司将持续提升基础模型的研发投入,确保技术领先性,并通过AI原生应用推动行业生产力变革,例如在电商、云计算等领域开发创新工具和服务。
同时,现有业务的AI化升级是战略落地的核心路径
。以淘宝为例,阿里巴巴计划打造“AI原生电商平台”,通过智能搜索推荐、虚拟购物助手、供应链智能化等技术重构用户体验;其他业务也将通过AI技术优化运营效率,挖掘用户价值增量。
这一战略布局基于对AI技术革命的前瞻判断:AGI(通用人工智能)若能实现80%以上的人类能力,可能替代全球约50%的劳动力支出(当前占全球GDP的50%),进而重塑产业格局。阿里巴巴希望通过抢占AI基础设施层、模型能力层和应用生态层的先发优势,构建技术护城河,在未来的AI产业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