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开着豪车出来见见世面 ... ·  昨天  
采采  ·  这么抽象的表情包谁在用啊 ... ·  2 天前  
冷笑话  ·  过年去不熟的亲戚家串门有多尴尬……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精要摘录20(附朗读) |《法然上人选择集讲记》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20-08-24 11:00

正文










01


01



虽然念佛,但是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人天福报,这显然不具足三心,缺少“回向发愿心”。


02


01



“三心”是《观经》的重要经文,也是每位行者能否往生极乐的关键所在。善导大师说“辨定三心以为正因”,往生的正因就在“三心”。在《选择集》的十六章当中,《三心章》引用的“出文”特别长,其他各章的出文、释文都很短。



03


01



愿生心必须是真实的,所以说“一者至诚心”;愿生心必须是深牢、坚固、不可拔、不可破坏的,所以说“二者深心”;愿生心就是回转一切世出世善的功德,唯求往生极乐净土,不求其他,所以说“三者回向发愿心”。我们只要是真实决定愿往生极乐,就能往生。


04


01



关于“三心”要建立的几个观念:


第一,经文虽然说“发三种心”,但不是三个心, 或三种不同的心,而是一心,三心就是一心。这“一心”到底是哪个心呢?总的来讲,“一心”就是愿生心。


第二,要明白三心通九品,摄定善。三心的经文说在上品上生,但并不是只有上品上生的人才需要具足三心,别的八品就不需要三心,不是的。任何一品,只要愿往生,都必须具足三心才能往生,所以叫“通九品”。


第三,三心有心相和心体。心相,就是外在的表相、表现形式;心体,就是内在的本质。心体也叫心性。性和相是一对,体和相也是一对。


第四,善导大师对“三心”的解释有一个大致的纲格,就是先总释后别释。总释是粗略的、概念的、理论上的解释;别释则是相对精细的,是实践修行方面的解释。


第五,三心是以名号为体,它是面向要门,导归弘愿,也就是摄诸行归入念佛。如果一定有要门三心和弘愿三心,这之间怎么过渡呢?我们说三心是一心,而这样就有两种三心了。


第六,念佛之人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全身心靠倒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自然具足三心了。作为老实的念佛行者,我们倒不必拘泥于文字。


05


01



三心的心体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六字名号的功德。弥陀名号功德是真实功德,众生信顺归命弥陀名号,这样的心就称为“真实心”。所以,三心以名号为体。


06


01



修诸行的行者本来不具足三心,如果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通过三心来引导,纳入弥陀名号功德,乘佛愿力,必得往生。


07


01



凡夫外表、外相的真实心,在凡夫的层面来讲,这叫真实心。但其实我们只要六根对六尘,只要接触到一切境界,立即就被毒素污染了。


所以,即使外表的身口意三业想修行,想修善,但这个善是什么善呢?是“杂毒之善”。杂了什么毒呢?当然是“贪瞋邪伪”之毒。


想靠杂毒之善,“回此杂毒之行”,想求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怎么可能呢?


08


01



“安心起行”是修行的大原则。所谓“诚于内而发于外”,一切行业都是从心发起的。所以,首先把心安住,然后再起行业。


09


01



圣道门修行一定要绝灭贪瞋烦恼,否则晚上睡不着觉。圣道门修行一定要证悟真如实相,这才叫“真实心”,这样心才能安,所谓“悟后起修”,这才叫“安心起行”。真实悟得真如实相心,在这个心上安住,然后修行,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不然都叫“盲修瞎练”。


10


01



阿弥陀佛所修行的,从因至果,“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这里的“真实心”是阿弥陀佛因中作为法藏菩萨的真实心体,是证悟诸法实相、真如实相心体所流露出来的绝对真实的菩萨行、菩萨功德、真实功德。


那么,凡夫所修是虚假之行、杂毒之善,当然不相应。一虚一实,一真一假,所以不能往生弥陀的报土。


11


01



我们要往生阿弥陀佛的真实净土,一定要用阿弥陀佛真实心中所施为趣求的真实功德。如果我们信受、领纳阿弥陀佛因中施为趣求的真实功德,我们也能得到真实功德。这样就跟佛心相应,就跟佛的境界相应,就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


12


0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