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期分享现场
年近中老年的父母永远不明白,自己倾尽所有把孩子们拉扯大,有一天,孩子们会把自己当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有不少人在朋友圈将父母屏蔽掉,他们的生活细节父母无从知晓。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父母和孩子怎样才能同频沟通?
5月份母亲节期间,
彭麓羽老师
围绕
《关键对话》
一书,为大家解读巧妙处理家庭关系的秘诀。
近期热映的家庭情感剧《都挺好》中,苏明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处理起工作事务胆大心细;但是,她从小到大与父母之间却有着针尖对麦芒的矛盾。
彭老师有一位朋友,他的女儿非常有个性,读书时是个宅女,平日喜欢Cosplay、养宠物(蛇和蜥蜴)和纹身(背部和腿部都有),去年参军,现役美国陆军空降兵。连女孩自己写文都自称“异类”。这样的子女,父母如何与其进行有效沟通?
彭老师讲述了与父亲沟通的一段经历:上个月清明节,彭老师祭完祖后,就给父亲打了电话,简单说明此事。不料,父亲很冲地回道:“你尽花冤枉钱,给祖先烧纸钱有什么用,他们又不会真收到!” 彭老师想:烧纸钱的行为不单单是礼仪之举,亦寄托生者对亡者的哀思与惦念。两人却因此不合,大吵了一架。
王朔在《致女儿书》里这样写道:
与父亲争吵后,彭老师想起这段话,不由得伤感起来。仔细想想,本来也没多大的事,怎么就吵成这样了呢?我是否尝试改变一下?我们与家人沟通不畅时,言行是否也像下图的“恐龙妈妈”一样,令人望而生畏?
你可能会说:没错,那就是我,我也没办法啊!孩子早上起床难,吃饭磨蹭,不想上学,我能怎么办?诸位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吗?
插播一段人类进化史:从25万年前的智人进化到今天的人类,我们无疑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种。人类的大脑容量远超过类人猿,虽然大脑只占总体重的2%,却消耗20%的能量,计算能力非常强。
狩猎采集是早期人类的主要谋生手段,因而进化出适应生存环境的基因。比如:人天然对奖励和惩罚很敏感,他们学会受利益驱使而远离危险——即逃离的本能。人在遭遇强敌或困境时,要么战胜对方,要么立刻逃离。
从人类进化史的角度来看,刚才那位“恐龙妈妈”显然是为自己开脱。那么,如何解决类似的沟通僵局呢?
我们看下一个案例:一个红彤彤的苹果,怎样才能把它最大化均分给更多人?
有人说:两个人的话,把苹果从中间切开,一分为二。还有人说:把这个苹果卖掉,用这笔钱到乡下去买回更多的苹果,分给大家。这些想法都行,有没有别的选择呢?把苹果的种子取出,拿去栽种,待树结果后分与众人,也不错。
科里·帕特森是《关键对话》的作者,凭借多年的研究,对高效能沟通有独到的见解。关键对话有三大特征:
1.对话双方的观点有很大差距。
2.对话兹事体大,风险较高。
3.对话双方情绪激烈,互不相让。
如何巧妙处理双方关系,取得满意的结果呢?
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情绪。
我们总认为:烦恼是由他人导致的。这种思维方式会让你的情绪不受控制,不由自主地伤害到对方,或自认倒霉。实际上,烦恼不是他人带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
情绪ABC理论
,A表示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的激发事件,B代表人对事件的理念与看法,C指的是事情的后果,也可以代表我们的压力状况。
要得到好的结果C,我们要让自己的压力减小,需要改变A还是B呢?
一个年轻人,自认为才华横溢,生活却屡次受挫。他觉得生活无望,决定跳海。幸运的是,他刚跳下去,就被一位老渔夫救上来。老渔夫不但救了他的命,还告诉他如何医治怀才不遇。老渔夫随手从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往旁边一扔,然后让年轻人把这粒沙子找回来,年轻人觉得自己受到了嘲弄,这么多沙子怎么可能找到刚才那一粒。老渔夫又随手扔了一颗珍珠在沙滩上,让年轻人拣回来。年轻人很快便找到了那颗珍珠。
有些人之所以感觉自己怀才不遇,是因为自己不足够出色,与沙子别无二致。如果你的能力璀璨如珍珠一般,自然有伯乐会相中你。刚才那个问题选A还是B,有答案了吗?没错,答案是B。
世界那么大,总有些事情你无法改变。
压力的来源是对问题的认知,而非事情本身。
在调整好情绪之后,我们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对方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双方希望达成什么目的?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应该怎么做?
情感的输出通常需要有一个承接方,如果没有,人会倾向于寻找另外一个出口。比如:一个比较叛逆的女孩,在母亲节这一天,斥资200元为母亲买了一个果篮,却受到母亲的训斥:嫌她乱花钱。
在两年前的社交网络上,下图普通帆布鞋的颜色,曾掀起一番热议。
据说20.7%的人看到的是白色的鞋带与粉色的鞋面,79.3%的人看到的却是绿色的鞋带与灰色的鞋面。为什么会这样?这要归功于视觉恒常性。在不同的光源下,物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人天生有种能力,会主观上减掉外部光线的影响,进而猜测物体的颜色。
诸位不必过于担心。眼科专家说:看到的不管是粉白还是灰绿,都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每个人视锥细胞感知能力不同,没什么大碍。
有朋友问:如果觉察到自己情绪有波动,该如何处理呢?
正确的做法是先停下、闭嘴、做深呼吸,扪心自问与对方沟通的初心是什么?再讲话时,注意讲事实,而不是观点。
运用对比说明: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什么。征询对方的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见,先把大家的目的都说出来,找到相同的地方;再补充对方的盲点,制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意识到沟通有问题时,老师给老爸补发了一条消息,诚恳表达歉意:与老爸沟通的目的是希望整个家族好,不是为了自己。落款是“爸爸,我爱你!”当然,老爸谅解了女儿——天下哪能有父母不疼自己亲骨肉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凡事总有例外,关键对话也是如此。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和对方沟通,就是不能和谐收场呢?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通常有三:一是你的方法不对;二是你的努力程度还不够;三是对方的认知水平跟不上你。
所以不必心急,双方不能和谐相处的话,先从自身做起,逐步培养沟通的好习惯。
父母生养我们不易,即便他们有再多不好或不对的地方,也要培养与父母沟通的耐心与习惯。
活动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