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彼得·潘概念,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小男孩,他一直希望自己生活在Neverland,一个不存在的,或者跟真实世界说“不”的那么一块土地上,在那里,他获得了某种自在。获得这种自在的代价就是跟真实世界的脱离,你不是生活在一个Realland,而是一个Neverland。
每个人都会怀念小时候,怀念过去最美好的时候,希望自己成为长不大的孩子,羡慕婴儿和没上学的小孩子,因为他们没有痛苦。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彼得潘综合症。
我被撞的头破血流,从在阿里带着正规军团队,到后来去1号店带野战军团队,从带80后、90后,到管理40岁以上的人,我经历了一次痛苦和新的认知。
从职业状态到创业状态,所有的思考需要自己来,拼尽全力却得不到结果,看着亏损却无能为力的那种极度绝望,我又一次获得了新认知。有一次,一个人在公园跑道上疯狂奔跑后泪流满面,我痛骂自己当年干嘛选择这条路,哭的像个小孩子,好想回到过去,好严重的彼得潘症状,哈哈……
记得那天哭完,在公园里找了一棵正在被虫子咬的柳树,对着它说,你就是我,虽然现在成长的没别人快,但是你一定要活下去,不能死,你好好活着,以后长成参天大树,然后含泪在这棵柳树下写下“永不言弃”四个字,不断的在彼得潘和Realland中徘徊,每次去公园,我都会看看那棵树,担心它死去,帮他拨下虫子,似乎它活着,我也就活着。
刚看到“妈宝男”的概念——体型魁梧的巨婴,一遇到事情就会哭的像个150斤的孩子——
我马上否定,说我绝对不是妈宝男,但我突然想到,曾经有一天,我的爱人坐在沙发上,我问他怎么了,他突然靠在我肩膀上哭,像个三岁小孩,原因是一个努力了很久很久的项目在上线的时候泡汤了,由于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和责任太大,导致情感的爆发。虽然“妈宝男”是指一遇到事情就会哭,但是每个人内心其实都会有“妈宝男”的时候,找个地方被抱一下,回到母亲的怀抱。
彼得潘、逃避自由论,都是想回到子宫的状态,而选择要获得自由,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前方无路,唯有乐观向前,为自由和认知,我愿意放弃一生的自在,直到获得自由!
今天,办公室另外一个创业者对我说:“好焦虑,找了那么长时间的创业项目,想做的要投很多钱,想短期赚钱的又怕走不远,小生意不想做,昨晚三点开始没睡着。”我笑了笑对她说:“不急,想好自己要什么,一步步来。”他说:“你心态真的很好。”我微微一笑,没再说话,等合适的时候,我再分享给他这些课,每天跟着课程,让细微的变化,最终形成认知的升华!
行动计划:
1、继续每天审计,“我以前我一直以为…… 没有人告诉我……”坚持两天,我发现这个方法可以帮我不断积累新的认知;
2、每一次都回炉前一次的总结,让认知提升不是一时的,而是能够积累和转化的;
3、每一篇文章不得少于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