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华南师范大学王耀教授/上海大学石国升教授《J ... ·  10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天津工业大学《自然·通讯》:膜材料器件研究有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上海大学杨雪/福建物构所曹荣团队Small: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动态共价化学,最新Nature系列综述! ·  3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西湖大学团队《自然·通讯》:揭示水调控肽组装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Science》重磅:电解质研究获重大突破,锂电池可在-60℃高效运行!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17-06-19 15:56

正文

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电解液化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美国科学家首次使用液化气取代电解液,分别让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在零下60℃和零下80℃还能保持高效运行 。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电动车在寒冷冬季单次充电的运行里程,还能为高空极冷环境下的无人机、卫星、星际探测器等提供电能。

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电解液化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美国科学家首次使用液化气取代电解液,分别让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在零下60℃和零下80℃还能保持高效运行。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电动车在寒冷冬季单次充电的运行里程,还能为高空极冷环境下的无人机、卫星、星际探测器等提供电能。

在新研究中,他们从大量气体候选物中选出两种液化气——氟甲烷和二氟甲烷,分别制成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的电解质,使得锂电池的最低工作温度从零下20℃延伸到零下60℃,超级电容的工作温度从零下40℃延伸到零下80℃。而且,回到正常室温后,这些电解质仍能保持高效工作状态。

除了创造低温工作纪录,这些气态电解质还克服了锂电池中常见的热失控问题,更具安全优势。 热失控是电池中的热量恶性循环,电池工作时温度会升高,启动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产生的热量反过来进一步让电池变热,使电池膨胀而毁坏。但气态电解质在高于室温的环境下,会启动一种天然关闭机制,让电池失去导电性停 止工作,从而防止电池过热。

最新研究还克服了锂电池充放电寿命太短的另一大挑战。 因重量轻且能储存更多电荷,锂金属被公认为终极电极材料,但锂会与传统电解液发生反应,在电极表面形成针尖状突起,将电池分隔从而引起短路,造成充放电次数过少。而新电解质不会形成突起,大大延长了电池寿命。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下一步要实现锂电池在更低温度下(零下100℃)工作的目标,为火星探测甚至木星和土星等深空探测装置提供全新供能技术。


文章链接:

Cyrus S. Rusomji, et al, "Liquefied Gas Electrolyte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Science, 2017 DOI: 10.1126/science.aal4263

来源: 科技日报 碳烯资讯

声明:凡本平台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平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我们的微博: 高分子科学前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