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文章,
记得将我们设为
“星标”
,
多点文末右下角的
“
♥
”
,
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星标方法
点击上方
马靖昊说会计
进入
主页,再点主页
右上角
"..."
,
选择
“设为星标”
(账号旁显示五角星⭐标记表示成功。)
各位财务人,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正在操办一场集团企业的合并报表,左手拿着母公司的账本,右手攥着子公司的报表。若是100%控股,简单相加就能交差;但若母公司只控股80%,剩下的20%是"别人家的孩子",
这时候还敢直接相加?小心被少数股东找上门来"讨说法"!
一、合并利润表里的"分蛋糕"哲学
假设子公司今年净利润100万,母公司持股80%理应分得80万,剩下20万是少数股东的"盘中餐"。
可你要是直接把两个利润表一加,那这20万不就稀里糊涂地算到母公司的账上了吗?这显然不合理,毕竟那20万是人家少数股东的,你可不能占为己有。
这时候,
"少数股东损益"这个科目就派上用场了。
在把母子公司利润表简单相加之后,你得在合并利润表里多加一行,写上“减:少数股东损益20万”。这样一来,一份准确无误的合并利润表就诞生了,
母公司的合并利润表上也不会多占少数股东的一分钱。
二、资产负债表里的"权益天平"
再看资产负债表这边,母公司虽然只持股80%,却把子公司100%的资产和负债都"搂"进了合并报表(毕竟控制权在手)。这时候问题来了:资产端多合并了20%的"水分",权益端却只有母公司的实收资本,这架财务天平岂能平衡?
因为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少数股东那部分资产和负债没有对应的股东权益来支撑。
这时候,
"少数股东权益"
这个科目就像救世主一样登场了
。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也就是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后面,加上一行“少数股东权益”,
把少数股东占有的子公司净资产20%的金额填进去。
以后每年,只要子公司权益有变动,比如盈利了,少数股东那部分权益也跟着变动,就在“少数股东权益”这一行上相应地增减。
三、科目间的"量子纠缠"
这两个科目看似独立,实则暗藏玄机。
子公司当年盈利100万,在合并报表上体现的内容是这样的:
借:少数股东损益 20万(利润表科目)
贷:少数股东权益 20万(资产负债表科目)
这一借一贷,
完美演绎了"损益结转权益"的会计真谛。
就像太极阴阳,损益表的减少项转化为权益表的增加项,既保全了合并利润的真实性,又维护了资产负债的平衡性。
总结一下:
1、对于少数股东所享有的子公司资产、负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少数股东权益”反映。
2、对于少数股东所享有的子公司综合损益,在合并利润表的“少数股东损益”反映。
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就像是合并报表的“调节器”,确保了合并报表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全文完,感谢您的阅读,请收藏转发,顺手点个“赞”或“
”~~~~~
净资产收益率!!!
上市公司做大利润的基本逻辑
对于巨额商誉减值损失,要有人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