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
区块链实质上就是一种全民参与信息记账的技术方案
。可以通俗地将这种方案理解为,所有的系统背后都有一个数据库,可以把数据库看成一个大账本。传统模式是使用一台(或数台)中心化的服务器来记账,但现在区块链系统中,系统中的每个参与者都可参与记账。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数据(在比特币应用中每10分钟更新一次),系统会评判该段时间内记账最快最好的人,并把他记录的内容更新至系统内所有的其他人进行备份。这种每个节点均可平等参与,每个节点都有数据更新和发布权利的“去中心化”方式是区块链技术最有代表性的特点。
(二)技术简介
1、区块链结构
从结构上看,区块链是由多个不同时间段内所有交易所组成的区块按照时间顺序构成的链。每一个区块至少应包含以下
2、 工作模式
a. 交易发起方创建交易,并向全网广播;
b. 经广播的交易通过全网每个节点运用特定算法进行确认,运算最快最好的节点会将一段时间内所有被确认的交易记录归集形成数据区块;
c. 新生成的区块将在全网广播,并接受其他节点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
d. 在连续得到特定数量的确认(例:比特币需6个确认)后,交易将被不可逆转地确认,所有节点接收该数据块,并附在已有链条之后;
e. 交易达成。
(三)技术特点
就现有发展程度而言,区块链的技术特点被主要归纳为: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去信任、集体维护(Collectivelymaintenance)、可靠数据库(ReliableDatabase)。
1、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最核心的主张。在去中心模式下,整个网络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者管理机构,任意节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也就是说,整个网络是基于分布式方式运行、管理的,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都会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举例来说,目前人民银行清结算体系就是较为典型的“中心化”模式,在整个清结算体系中人民银行作为中心节点,单独管理和维护所有参与节点(一般为商业银行)账务往来的“账本”,一旦人民银行账务系统出现任何风险,将对全社会的账务处理造成较大的影响。而P2P(点到点)网络传输即为较为典型的“去中心化”模式,系统中每个节点之间均为平等关系,任一节点在下载任何网络资源过程中,以分布式的方式从各个网络节点获取部分资源,并不对单一节点形成依赖,也即单一节点的损坏并不会对其他节点完成资源下载形成实质性影响。
2、
去信任
:参与整个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是无需互相信任的,整个系统的运作规则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数据内容也是公开的,因此在系统指定的规则范围和时间范围内,节点之间是不能也无法欺骗其它节点。也就是说,整个系统的信任基础并不依赖于某个节点,而是完全依赖于系统算法和既定规则,而该算法在现有技术下难以被攻破。当前社会几乎所有行业、系统的运行均以各类信用中介为基础(如国家信用、商业信用等),相对而言传统的“小范围现场举手投票”制度与区块链所倡导的“去信任”较为贴近,由于投票范围较小,每个投票参与人都可以自行对投票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和确认,无需依赖计票人和监票人等中介方。
3、
集体维护(Collectively maintenance)
:
系统中的数据块可以由所有节点来维护,即任何系统成员都能参与系统数据维护。也就是说,网络中所有的参与者都会保存一份历史交易记录文件,每个节点都能对新的交易记录的真伪进行判断。因此具备“不可篡改”的天然优势。
4、
可靠数据库(Reliable Database)
:整个系统将通过分数据库的形式,让每个参与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也无法影响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内容。也就是说,参与系统中的节点越多、计算能力越强,该系统中的数据安全性越高。
区块链技术伴随比特币应用而生,比特币也成为区块链技术最早、最典型、最成熟与最大规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