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打卡废墟风险几何? ·  2 天前  
央视新闻  ·  祝我们:好在秋天! ·  2 天前  
观察者网  ·  最后时刻,公投逆转 ·  4 天前  
人民日报  ·  鄂A6PZ19,紧急逼停! ·  5 天前  
新华社  ·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口碑大片没见少,一季度票房却负增长,没人看电影了?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06 11:00

正文

来自多家电影市场监测机构数据显示,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电影票房市场从去年起好像被踩下了急刹车。如果只看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表现,仅仅较去年同期略微下滑,大约为144.6亿元。这脚急刹车到底有多猛呢?如果除去互联网购票服务费这一项,今年一季度票房仅为135.2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了6.6%。这也是五年来,一季度票房首次负增长。


拉长时间轴来看,2004年到2015年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票房实现了从15亿元向440亿元的飞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36%。然而去年刚过457亿元的年度总票房,却只实现了同比2015年3.7%的增长。电影票房大幅增长的“黄金时代”是否一去不返?



按常理,由于包含春节档,一季度票房向来凶猛。例如去年一季度就创下了51%的增幅,单片《美人鱼》和《疯狂动物城》两部票房相加就超过了49亿。艺恩合伙人侯涛认为,今年一季度票房负增长,也受去年高基数的影响:

 

候涛:其实去年Q1(一季度)是一个特别高的基数,但是从暑期到贺岁一直票房本身下滑也是有的。从今年一季度表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今年大盘的增速核心还是在第二或者第三季度。市场情绪、投资热情也仍保持相对高的期待。



不过,我国电影市场从去年开始的颓势,无可回避。业内人士认为,“票补退潮”,是踩下票房刹车的首因。要知道,2014年和15年内地票房飞跃的这两年,也正是各大互联网售票平台跑马圈地、自掏腰包掀起票补大战的两年。从去年开始,电商票务平台格局基本已定,“8块8、9块9”的特价电影票随之难觅踪迹。河南郑州某影城经理李菲:


李菲:票补从价格上观众第一眼看到会觉得非常实惠,可能会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相对2015年来说,票补确实是减少了,低票价没有去年9块9那么低的情况。


据测算,2015年440亿元的总票房中至少有30亿到50亿元来自票补。著名电影投资人高军认为,如今伴随着票补褪去、泡沫挤出,票房的浅滩开始显现:


高军:淘票票、微票、猫眼儿,已经垄断了电影销售额的80%,达到了市场份额切分的目的,没有必要再做票补。但真的是饮鸩止渴,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再回到正常的票价体系,很多观众就不接受了。10块钱以下的票没了,很多人选择不再去影院了。



人口红利一直被看做驱动中国票房突飞猛进的重要因素。然而,今年一季度我国观影人次却出现了首次负增长,累积4.1亿人次,同比下降2.9%。高军认为,反观全球第一的美国市场,百亿美元左右的票房天花板,已维持接近20年。我国这方面的红利,过去十几年也已充分释放:


高军:我们起点太低,也因为我们人口红利在这十几年得到了充分的释放。美国电影市场九十年代末就已经达到100亿美金,二十年过去了,还在徘徊,因为总人口就三亿多80%都是电影人口。中国未来能有多少电影人口?城镇人口50%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另外,虽然一季度有春节档的《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又有后来的《生化危机终结篇》《金刚2》等名字响亮的电影,但缺乏火爆票房号召力的单片。与此同时,一季度国产新片有57部,票房累计66 亿,占比却仅为45%。相比进口片只有22部的数量,国产电影质量欠佳、票房疲软态势再次显现。北京某院线经理刘晖:

刘晖:今年粉丝经济表现得不像去年这么突出,虽然有很多大ip电影,但观众在影片质量上要求更高了。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燕:

张燕:大家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几个颜值相当的小鲜肉,或者是ip这样热闹的成分,更强调的是转化成电影时,能否以审美和品质的方式呈现出来。


对此,侯涛认为,国产电影必须更加注重剧本、提升原创能力。然而,实现票房口碑双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

侯涛:用户因为观影习惯的养成、看片数量的增多,对影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过去的电影制作技术达不到用户期待,包括剧本仓促创作,都会有影响。因此总局电影局提出了2017年是创作质量提升年,把国产片的制作水平提升上去。但是毕竟是个长周期不是一蹴而就的。



央广记者: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