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宇宙解码
宇宙起源,黑洞,虫洞,多维空间,相对论,量子力学,地外文明,迷失古迹,不解之谜,科技前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宇宙解码

“南水北调”工程,却成了生物入侵“高速路”,我们该如何阻止?

宇宙解码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4-04 20: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很难想象,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福国益民,泽被后世的项目, 竟然无形当中,成为了成了生物入侵的“高速路”。

一方面是上亿人口饮水难的切实难题,另一方面是生物开挂般的虎扑猛进,横冲直撞地想要高唱征服。

南水北调这一国家战略性项目的重要工程,却在这时候迎来了自身最为严峻的考验。 而在这样的矛盾之下,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南水北调的重要性

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了解南水北调为什么重要。

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的水力资源大体并不均衡, 呈南多北少的趋势。

南方地区由于降雨充沛,河流众多,水资源相对丰富。

以西南地区的四川省为例,据四川省政府官方网站数据显示, 四川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高达4889.7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更是惊人地达到了3489.7亿立方米。四川境内河网密布,大小河流近1400条,有着“千河之省”的美誉,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四川之所以得名为四川,也是因为四川境内的四条河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以及大渡河。

此外,四川的地下水资源量也相当可观, 达到了546.9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量也有115亿立方米之巨。

如此丰富的水资源, 也让四川成为了中国有名的天府之国。

但反观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情况却大相径庭。 这些地区由于降雨稀少,加之气候干燥,水资源相对匮乏。

以与四川接壤的西北省份甘肃为例, 据人民网2021年的一篇文章显示,甘肃70%以上的土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整个西北地区最为缺水的存在。

要知道, 西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55—656毫米,而水面蒸发量却可达1000—2600毫米,本就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

而甘肃作为这个“最缺水地区”中的“最缺水地区”, 它的干旱程度,足以让每一个人都惊出一身的冷汗。

四川和甘肃,两个互相接壤的省份,水资源丰富程度却如此天差地别, 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由此可见一斑。

而这种可见一斑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单止限制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也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南水北调工程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诞生的,它 通过将南方的水资源调往北方,有效地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当地的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可以说,南水北调工程 福国益民,泽被后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生物入侵

但与此同时,正是这么一项福泽万年的工程,却因生物入侵而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这些生物中, 最臭名昭著的“C位明星”莫过于须鳗鰕虎鱼。

提到生物入侵,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外来生物。

但如果说这位“C位明星”是外来生物,那就有些过分了, 因为它原产于中国东南近海区域,是地地道道的华夏子民,不能开除它的“国籍”。

(须鳗鰕虎鱼)

只不过,这家伙身上就是缺乏华夏民族热爱和平的气质。明明有着海底的广阔天地不住, 却偏偏要伴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步伐,去踩淡水鱼类的场子,砸淡水鱼类的场子。

现在,安徽巢湖一带的淡水鱼类被这个凶猛的“海归”(从海里归来)祸害得不轻, 本地鱼类数量更是因此大幅下降。

而除了须鳗鰕虎鱼 ,双带缟鰕虎鱼也毫不逊色 。它原产于长江入海口,同样是地地道道的华夏子民。

只不过,它和须鳗鰕虎鱼一样, 并不那么热爱和平,反而借着南水北调的快车,开始了向内陆进军的步伐

由于具备海河双栖的特质,双带缟鰕虎鱼一进入内陆水域,便迅速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存能力 ,东湖、南四湖、骆马湖、东平湖等北方湖泊,全部都变成了它的乐园。

(双带缟鰕虎鱼)

而借着南水北调搞“北伐”的,可不只是这两位虎鱼兄弟。包括 丁鱥、陈氏新银鱼、大口鲇、中华沙塘鳢、光泽黄颡鱼、大眼鳜等鱼类 ,也打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天地线, 顺利进入北方水域,开始霍霍起来了当地的环境。

还有,包括了淡水壳菜等贝类, 它们原本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及长江以南的地区,但现在也已经通过南水北调这条“高速路”开始了“北伐”。

(淡水壳菜)

在植物方面, 圆叶节节菜、短叶茳芷、密穗砖子苗、假马齿芡、黄花狸藻、过江藤和大薸 等7种植物,也开始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流,高唱周杰伦的一路向北。

此外,还包括硅藻、金藻等的藻类。这些藻类的北伐道路,更是仍然感觉物语 ,由于它们生长速度极快,严重时还会增加“水华”爆发的风险,释放大量有毒物质,并且发出恶臭,污染水体环境。

(水华)

解决措施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加强监测与预警。 应定期对南水北调沿线的湖泊、河流等水域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和数量。

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建立预警系统, 对外来入侵物种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南水北调工程)

第二,要加强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的结合。 在关键水域设置物理隔离设施,如滤网等,以防止外来入侵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

对于已经形成入侵的物种, 可以采取人工捕捞的方式,减少其在新环境中的数量,从而控制其扩散。

第三,要注重生态修复与人工保护。 对于已经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破坏的生态系统,可以采取恢复植被、改善水质等生态修复措施,以达到恢复生态平衡的目的。

同时,对于面临威胁的本地物种, 应加强人工保护和培育,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障本地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只不过,以上种种措施大多属于 亡羊补牢之举

或许,最关键的办法还是在一开始就防微杜渐 ,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监管和防控,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不让国家的战略计划蒙上一层阴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