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120余天,剧集累计播放量突破60亿;
微博超话阅读量超67亿,讨论帖超26万,牢牢称霸电视剧排行榜榜首之席;
剧作衍生品市场火爆,“陈情”周边引发粉丝抢购,《陈情令》演唱会燃爆泰国,南京站演出成为内地演出市场“深秋最热”;
而继在日、韩、泰掀起追剧热潮之后,10月20日,Netflix确认《陈情令》将登陆北美、南美、欧洲……
可以说,国产古装仙侠剧从未有过如此这般的风光,直至《陈情令》的出现。
“限古令”之下,古装剧播出量锐减,然而,《陈情令》却毫无征兆地引爆了整个暑期档,观众为之雀跃,业界为之震惊。
在开播整整4个月之际,《陈情令》的导演郑伟文应邀接受了首席娱乐官(ID:yuleguan001)记者的专访。这一次,有着“匠心老顽童”之称的郑导可谓知无不言,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有趣、有料的内容。
对于《陈情令》的成功秘诀,郑伟文谦虚地表示:“一部剧能获得这样的成绩,一定是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尽心尽力才能达成的!如果要说有什么独到之处,那么可能是我们在还原和创新之间努力做到的平衡和极致!”
以还原为基本法则
以创新为破圈利剑
《陈情令》改编自大IP《魔道祖师》,如何取舍才能兼顾原著粉和电视观众的喜好和审美,执导过《女医明妃传》、《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招摇》等古装大剧的郑伟文导演有着独特的方法论。
近些年,IP改编剧风起云涌,然而遭原著粉丝吐槽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文字给到每个人的想象空间不尽相同,任何一部IP的改编其实挑战各不相同。”郑伟文导演坦言,如果说《陈情令》的改编有什么成功经验,那么可能就是对于原著的高度还原,加上对影视化的创新探索。“对于原著,我们带着诚意做了认真的研读。而和很多IP不同,《陈情令》此前已有动漫版诞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视觉影像在受众中已经被固化了一次。这对我们创作真人版来说,其实面对的是一种双刃剑效应。那么,最终在整体的创作方向上,我们坚持的原则是:最大限度还原。”
郑伟文导演告诉记者,还原并不意味着照搬,而是恰到好处地取其精华。“《陈情令》对于原著的还原重点落在意境和情怀之上。原著粉为之津津乐道的很多重头戏和主场景的视觉,我们都力求无限接近动漫版,在服化道方面接受了极大的挑战。”原著中,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莲花坞、魏无羡的陈情招魂,以及暗黑系的不夜天,都是粉丝口中津津乐道的场景。最终,这些在幕后团队的不懈努力之下,一一得到了完美呈现。“几乎每一个场景,我们都会先做出模型进行效果测试,然后不断修正方案。比如,有观众认为‘陈情招魂’所产生的黑烟具有生命力,其实就是特效团队反复测试效果,不断修改烟雾设计方案才实现的。又比如,各大家族去岐山听训时,在山洞中遇到的那只巨型玄武,也是道具组、特效组等多个部门反复展开讨论、测试后,才得以活灵活现地出现的。这样的反反复复研究、推敲几乎遍及莲花坞、云深不知处、乱葬岗等每一个重要场景的打造过程。”
高度还原原著意境的同时,对于原著的热血情怀部分,《陈情令》通过饱满的剧情来实现落地。“不同的艺术载体必须有不同的展现方式。在叙事结构和情感架构解读等方面,真人影视版《陈情令》打破了原著,选择了更符合电视观众欣赏需求和喜好的方式去呈现。”郑伟文导演表示,以叙事线为例,原著中用16年前和16年后架构出两条时间线,将整部小说穿插起来,而真人影视版则采用了前置手法,由16年后的剧情和人物拉开大幕,从而激发了观众一探究竟的欲望,继而将16年前的故事慢慢展开。
《陈情令》这一“还原创新并驾齐驱”的法则显然非常奏效。尽管开播之初豆瓣评分仅4.2,但是《陈情令》很快就扭转了局面,不仅收获大量原著粉的认可,也赢得了演员粉和路人粉的交口称赞,豆瓣评分一路飙升至8.2,逾50余万人参与评分的盛况堪称空前。如今开播已满4个月,《陈情令》热度依旧未降,甚至随着口碑的攀升,继续在破圈之路上狂奔。
以创新国风成功吸睛
以文化自信助国剧出海
跟2015年之前相比,近几年的古装仙侠剧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疲软期,虽不乏大制作,但在热度或口碑上总是溅不起水花,像《陈情令》一样远走日韩泰和南北美的影视剧,在数量上更是微乎其微。
引爆这个夏天的,为什么是《陈情令》?除了对原著的高还原度,郑伟文导演认为,对于中国风的创新呈现亦是主因之一。“作为一部古装仙侠剧,《陈情令》对于中国风的展现具有与众不同的新意。”
在古装剧创作领域驰骋多年的郑伟文认为,唯美且纯粹的中国风令《陈情令》成功戳中了海外观众的嗨点。“所谓,中国的就是世界的!这部剧的美术风格几乎没有掺杂一点西方元素,无论是服装、化妆,还是道具和场景,我们都力求根植于中国传统之美,且极尽唯美浪漫。为了最大限度展现国风之美,我们对灯光和镜头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从而让观众被实实在在的中国风所惊艳。”
从海外观众的反馈来看,《陈情令》的确让世界与中国古风之美达成了同频共振。“应该说,古装剧的确是中国电视剧在海外市场最受青睐的,但是在题材上更多是偏向动作、宫斗、权谋等。《陈情令》虽然同为古装剧,但有着独特的国风韵味。我相信,这也是海外观众在观剧过程中获得惊喜和满足的一个原因。”郑伟文导演直言,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也越来越为世界瞩目。“近年来,很多中国优秀设计师和艺术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充分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艺术价值,并且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和赞誉。《陈情令》的唯美国风能够引发海外观众的喜爱,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除了独特的国风之外,郑导认为,《陈情令》的情感设定也具有触动海外观众的基础。“我相信有些情感是中国的,但也是世界的!那种少年英雄之间的燃情热血,兄弟之间惺惺相惜的情感,同样能引发海外观众的共鸣。毕竟,懵懂、纯真、热血是每一个少年都可能会拥有的。”
以演技提携新人
以角色促动流量
随着《陈情令》的大热,身为新人演员的肖战和王一博也迅速完成了“从流量新人到顶流明星”的进阶之路。而随着他们的跻身“顶流”,《陈情令》也始终保持着居高不下的热度。
也许,从肖战和王一博出现在《陈情令》的演员备选名单里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和这部剧就注定了彼此成就的命运。郑伟文导演直言,《陈情令》的主演人选一直是剧组甄选的焦点,前来试镜的演员众多。“我们希望挑选到最为准确的人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大程度获得观众的认可。因此,我们经过很大的一番努力,才决定定角于两位演员,短时间内很难说到底谁更合适。”那么,为什么最终胜出的是肖战和王一博?郑导给出的答案是:因为眼神和气质!
“如果说帅是第一要素,那么来试镜的演员几乎个个都具备。但是,对于新人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与角色的贴合度有多高。”向来在演员的选择上坚持“选对”原则的郑伟文表示,肖战和王一博能赢得扮演魏无羡与蓝忘机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对”字。“他们气质和角色本身最为契合。魏无羡表面潇洒不羁,实则内心敏感单纯,所以这个演员的眼神要特别干净,肖战的眼神就具有这样的清澈。蓝忘机是不苟言笑却内敛深情的,王一博的气质里就自带一股清冷,又不失温暖。”
当然,仅仅是气质与角色高度贴合,是不足以让两位流量新人获得观众认可的。“我们剧组的演员大多数都是年轻人,都存在表演经验不足的问题,作为导演,自然要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尽快融入角色。”和新人演员有过很多合作的郑伟文导演自有一套秘笈。“在筹备期,我们就请了表演老师进组,给大家说戏,调教他们的演技。在这方面,我一直很坚持,而且会花很多功夫。”
在接受完演技的培训和调教后,整个剧组还要展开剧本围读。“我很重视这个过程。我会先让演员按照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来诠释剧本,然后再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点。令人高兴的是,肖战、王一博他们都很有悟性,也非常努力,在整个围读剧本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角色的爱,这是塑造好角色极为重要的一点。”郑伟文导演透露,为了让两位主演能在镜头前自然流露出惺惺相惜的情谊,他会要求两人在私下里多互动多交流。“其实,他们后来在日常相处的感觉已经和剧中很接近了,所以观众会感觉他们与原IP的人物角色十分贴合,好像魏无羡和蓝忘机就应该是他们这个样子。”
演技的加持令肖战和王一博塑造了魏无羡和蓝忘机得到了粉丝的一致认可,也促使《陈情令》成为今夏最火的剧作,更令两位流量新人成为这个夏日最耀眼的存在。
对于“流量之于影视作品的影响”,郑伟文导演直言:“既不能否认流量,也不能迷信流量!” 他指出,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流量是一种“投资”。流量艺人的确能有效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让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从观众角度来说,流量是一种“满足”,流量艺人更容易满足大家的想象。从演员的角度来说,流量是一种认可,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他们的受众亲和力和黏性,“但是,流量明星不能缺失演技!因此,他们其实面对的挑战和考验是很大的。作为导演,我希望自己能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去努力。事实上,很多孩子都是渴望进步的,也很有学习的愿望,并且非常努力。希望,阿战和一博不断努力,保持对演技和艺术的追求,让自己的流量能够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