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当代世界
《当代世界》杂志作为全国社科类核心期刊,依托中央外事部门,作者资源包括各大院校、官方研究机构、民间智库的上千位专家学者,注重以独特视角来权威解析世界焦点、深度剖析国际关系,传播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生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当代世界

慕小明:新安保法实施以来日本自卫队的转型与走向

当代世界  · 公众号  ·  · 2018-08-08 18: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内容提要

新安保法实施两年多来,安倍政府不断渲染所谓“日本安保环境恶化”,加快防卫重心向西南转移。日本自卫队以“夺岛作战”为指向,聚焦快速反应和联合作战,全面推进自卫队的升级和重组,在防空反导、远洋作战、联合反潜以及网络和太空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并构建起一元化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日本还积极拓展防务外交,推动自卫队走向“海外用武”。


关键词

日本;新安保法案;自卫队;转型;趋势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原文刊载于《当代世界》2018年第7期,注释略

DOI: 10.19422/j.cnki.ddsj.2018.07.018

日本新安保法实施两年多来,日本自卫队以夺岛作战为纲,以统一指挥和快速反应为目标,加快防卫重心由东北向西南转移。通过引进和部署先进武器装备,重组机动师(旅)团和新编水陆机动团等地面作战力量,加强海空作战力量和升级防空反导体系,创建网络、太空等新兴领域力量等措施,加速日美军事一体化,“专守防卫”政策进一步变质。


航空自卫队调整体制编制和优化基础平台设施

航空自卫队大幅调整体制编制,陆续列装新式作战平台,改善航空基础设施,争夺制空权及境外行动能力得以提升。

一、调整航空自卫队的编制和部署

航空自卫队航空总队下辖北部、中部、西部航空方面队和西南航空混成团。其中,西南航空混成团承担西南地区海空域的防卫职能。

为实现防卫省提出的“强化西南地区防卫效能、维持航空优势”的军力建设目标,近年来航空自卫队大幅强化了西南地区的航空作战力量。2016年1月31日,航空自卫队把驻本土筑城基地的第八航空团所属第304航空队整体移驻那霸基地,与原驻那霸基地的第204航空队联合组建第九航空团,隶属西南航空混成团。同年4月,驻三泽基地的4架E-2C预警机移防那霸基地组建第603飞行队。2017年7月1日,防卫省将西南航空混成团升格为西南航空方面队,编制等级与其他航空方面队平级。

2016年,航空自卫队将驻三泽基地的第三航空团所属第8航空队编入筑城基地的第八航空团。同时,将驻新田基地的第五航空团所属第301航空队与驻百里基地的第305航空队对调换防。以上调整改变了航空自卫队不同机型分散部署的现状,便于集中使用航空力量。

二、推进西南方向航空设施建设

为缓解近年来航空自卫队和海上保安厅共用机场带来的压力,日本已投资34亿日元扩建冲绳的 那霸航空基地机场 ,增加飞机跑道数量。同时,在西南地区特别是先岛群岛的下地岛、多良间岛、石垣岛、与那国岛等主要岛屿,新建和改建军民共用的备用机场。

日本那霸航空基地机场,位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属于民用机场,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保卫着周围地区的安全。

三、引进和升级作战平台

日本计划2024年前引进42架F-35A战斗机,组建2个F-35A战斗机航空队。2018年1月26日,首架F-35A战斗机入驻三泽基地。5月15日,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对媒体表示,5月底前完成7架美制F-35A的部署。在保有8架波音KC-767型加油机基础上,航空自卫队计划2020年前再采购3架新型KC-46A加油机。航空自卫队计划未来购买40架国产C-2大型运输机,最终取代现役的C-1和C-130运输机。

航空自卫队已完成第九航空团的F-2战斗机的信息化改造,并从2018年开始配备XASM-3超音速空对舰导弹,从而具备威慑中国航母战斗群的能力,同时升级改造15架C-130H运输机,使之能为“鱼鹰”倾转旋翼机、UH-60J多用途直升机等多型机种实施空中加油。

2017年3月,“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加贺”号正式服役,海上自卫队从而拥有了由“出云”号、“加贺”号、“日向”号和“伊势”号组成的远洋型水面作战群。图为2017年5月1日“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从位于日本神奈川县的横须贺美军基地出港。


陆上自卫队强化西南岛屿防卫能力

陆上自卫队聚焦“快速反应”和“岛屿防卫”,重组部队编制,大幅度调整武器装备的配置,使其成为能够遂行两栖作战,处置各种事态,具备快速反应和有效机动能力的新型作战力量。

一、重组“作战基本部队”

根据《2014年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陆上自卫队除拱卫东京、阪神和名古屋都市圈的8个“政治经济中枢部队”(相当于警备部队)外,其余7个师(旅)团将全部改编为快反机动部队。

2016年下半年,第6师团、第7师团、第11旅团、第14旅团率先整编,每个机动师(旅)团的编制装备都效仿美军的“斯特瑞克旅”,下设1个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应急机动团”,由步兵、炮兵、装甲兵等诸兵种混编合成,装备新型16式机动战斗车和96式轮式装甲车。2017年开始,16式机动战斗车首先列装第8师团和第14旅团的应急机动团。

二、首次组建“水陆机动团”

2018年3月27日,陆上自卫队在长崎县佐世保正式成立“水陆机动团”,主要承担西南离岛防御和夺岛作战任务,由陆上总队直接指挥和管理。

“水陆机动团”编制为3000人,装备52辆AAV7两栖突击车、17架MV-22“鱼鹰”倾转旋翼运输机和若干LCAC气垫登陆艇。海上自卫队的“出云”号直升机护卫舰有可能作为指挥舰,对“水陆机动团”实施两栖作战指挥。必要时,驻日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可为“两栖机动团”提供一定的情报、预警、火力以及海空运输支援,甚至实施联合作战。

三、强化“离岛守备部队”作战能力

第15旅团是陆上自卫队在西南地区唯一的“离岛守备部队”,主要由第51普通科联队、1个侦察队、1个航空队和第6防空群组成。2016年,第6防空群扩编为第6防空团,换装了新型03式防空反舰导弹,实现了日本西南地区的防空力量向野战防空的转变。第51普通科联队近期列装中程多功能制导导弹和反舟艇导弹,机动打击能力显著提高。陆上自卫队还为第15旅团增编了对海面实施警戒的侦察队和应对核生化武器的防化队,计划再增编1个普通科联队。

四、加强鹿儿岛到先岛群岛一线的军事存在

2016年,陆上自卫队先后在奄美大岛北部奄美市和南部濑户镇部署了700人的国境警备队。同年4月,规模为150人的第303沿岸监视队入驻距离钓鱼岛150公里的与那国岛,并启动了沿岸监视雷达设施建设。2017年5月,陆上自卫队开始向先岛群岛的宫古岛和石垣岛各派驻400人的步兵营,装备了适于岛屿作战的16式机动战斗车、88式反舰导弹和12式反舰导弹。


海上自卫队提升反潜、远洋与反导作战能力

近年来,海上自卫队强化装备力量动作不断,反潜、防空反导和远洋作战能力明显提升。

一、维持“百机体制”,提升反潜能力

反潜一直是海上自卫队的重点任务和优势之一,维持着100余架巡逻机的规模。海上自卫队计划2016年至2021年再采购20架P-1巡逻机,逐步替换老旧的P-3C。2016年,第二批P-1巡逻机部署鹿儿岛县的鹿屋航空基地第1航空队,以严密监视西南地区海空域。驻冲绳那霸基地的第五航空队的12架P-3C也正在加装逆合成孔径雷达,延长服役年限。海上自卫队幕僚监部拟制了“舰载直升机重点增强计划”,计划采购17架SH-60K和8架UH-60舰载直升机,重点强化新型舰载直升机的潜艇探测和攻击能力。

二、提高潜艇部队的数量和质量

《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2014-2018年)》提出,2021年海上自卫队的潜艇数量将从16艘增至22艘。近年来,日本几乎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建造新型“苍龙”级潜艇。2017年3月和2018年3月,“赤龙”号、“青龙”号潜艇先后服役,最新的“翔龙”号预计将于2019年3月正式部署于广岛县吴市或横须贺基地。同时,日本防卫省在2014至2017财年防卫预算中拨划预算103亿日元,对五艘“亲潮”级潜艇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使其服役年限由18年延长至24年。

目前,海上自卫队已拥有“苍龙”“亲潮”“春潮”级共19艘常规潜艇。随着22艘潜艇常规体制的确立和“亲潮”级潜艇逐步被“苍龙”级潜艇替代,海上自卫队的实战能力将大幅提升。

三、建造新型大型水面舰艇

海上自卫队的远洋型大型水面舰艇建设取得显著进展。2017年3月,“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加贺”号正式服役,海上自卫队从而拥有了由“出云”号、“加贺”号、“日向”号和“伊势”号组成的远洋型水面作战群。2018年3月7日,“朝日”级通用驱逐舰首舰“朝日”号交付位于佐世保海上自卫队第2护卫队。2018年日本将斥资964亿日元建造“朝日”级驱逐舰2号舰“不知火”号和“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日本还在与美国合作,建造新型的功能类似美军的濒海战斗舰。

四、强化海基中段反导能力

“宙斯盾”驱逐舰是日本防空反导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海上自卫队共有四艘“金刚”级防空驱逐舰、两艘“爱宕”级防空驱逐舰,另有两艘“爱宕”级防空驱逐舰尚在建造。其中,只有四艘“金刚”级防空驱逐舰具备弹道导弹拦截能力。2017年3月6日,完成改造的“爱宕”级防空驱逐舰在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导弹发射场成功拦截了一枚模拟远程弹道导弹,标志着“爱宕”级防空驱逐舰已具备中段反导能力。

随着最后一艘“爱宕”级防空驱逐舰在2018年竣工,海上自卫队将提前完成“宙斯盾”驱逐舰八舰体制,全面具备中段反导能力。2018年,日本还将斥资657亿日元购买性能更强的“标准-3IB”及“标准-3IIA”拦截弹,以强化“宙斯盾”舰的反导能力。

日本装备的“鱼鹰”旋翼机,这是一种颇具进攻性的武器。


构建一元化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近两年来,日本自卫队先后通过组建陆上总队,构建陆海空反导体系,以及强化联合演训等一系列动作,对提升自卫队的快速反应和联合作战能力,乃至推进美日军事一体化都产生深刻影响。

一、组建陆上自卫队陆上总队

2018年3月27日,陆上自卫队成立陆上总队。这是陆上自卫队成立64年以来最大幅度的编制调整,陆上总队将负责统御东部、西部等五个方面队总监部以及中央快速反应集团司令部等六个机构,对分区部署的各师(旅)团进行一元化指挥,指挥管理流程更为顺畅高效。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层面,自卫队在顶层实现了扁平化和集权化,形成了统合幕僚长对陆上总队司令、联合舰队司令和航空总队司令的指挥框架。

二、拟组建统合司令部和联合任务部队

随着陆上总队组建完成,组建联合任务部队和统合司令部也提上了议事日程。防卫省计划在2018年年内修改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中,明确写入组建统合司令部的内容。据2018年4月25日《产经新闻》报道,防卫省已经就设立统合司令部进入最终协调阶段。此举若成为现实,将进一步破坏自卫队的文官领军制度。

自卫队统合幕僚部计划根据地域、受威胁程度的不同,将现有作战部队重组为“北部方面联合集团”“中部方面联合集团”“西南方面联合集团”,其中北部和中部方面联合集团最高指挥官将由陆上总队将领担任。此外,新建“联合导弹防御集团”,下设导弹防御舰队和防空导弹群,统御导弹防御任务。防卫省将新设“联合司令官”一职,负责统一指挥自卫队所属部队和上述“联合集团”。

三、构建联合防空反导体系

日本以航空自卫队为核心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空天作战监测预警系统(简称JADGE)。日本自卫队计划依托JADGE,在2018年前完成对航空自卫队F-35A、F-15J和F-2战机,海上自卫队“宙斯盾”驱逐舰、超远程固定式预警雷达FPS-7,陆上自卫队中程SAM导弹和“爱国者-3”等先进装备的联网对接,提升JADGE的整体防空预警与作战效能,使陆海空防空反导力量能够依托JADGE遂行网络化作战。基于日美联合反导体制,JADGE将与美军相关系统对接,实现导弹预警情报共享。只要捕捉到目标信号,即可实时传输至JADGE决策指挥系统,对目标做出敌我识别和威胁评估,并将攻击指令下达至联网JADGE的最佳装备实施拦截。


积极拓展多元化的防务外交

安倍二次上台后,先后组建“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通过新安保法,以“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等一系列动作,对防卫决策机制、法律基础和武器出口等进行了大幅改革和调整。特别是2015年9月日本国会通过的新安保法,使自卫队突破“专守防卫”的限制,获得了从平时到“有事”时、从本土到周边再到全球“自由对外使用武力”的权限。

2016年11月,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决定,赋予派往南苏丹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陆上自卫队部队“驰援护卫”任务,这是日本首次以维和行动为跳板实现了自卫队的“海外用武”。2017年,海上自卫队作战舰艇先后多次为美军军舰实施护航和加油。

日本还不遗余力地扩大防务外交,在强化与美同盟关系的同时,极力拉拢英法澳等具有所谓“相同价值观”的国家,以实现安全合作伙伴的多元化。2017年4月16日,日本参议院通过了新修订的日美、日澳及日英《相互提供物资与劳务协定》,规定日本在面临“重要影响事态”时,即便没有受到直接攻击,也可向美澳英军队提供弹药等后勤支援。2018年1月,日本与法国就缔结《相互提供物资与劳务协定》基本达成一致。日本还在积极推动与澳英等国签署《访问部队地位协定》。

日本借助《相互提供物资与劳务协定》和《访问部队地位协定》等配套文件,强化了美国主导的盟友体系间的联系,将新安保法赋予自卫队的“新权利”落实到操作层面,推动海外派兵向常态化、机制化方向发展,其推进防务外交的背后,潜藏的是日本谋求自卫队军事解禁和“海外用武”的战略图谋。


结   语

近日,执政的日本自民党提出“跨域防卫”构想,目的是“在强化海陆空自卫队运用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宇宙等新领域的应对”,以此替代现有防卫计划大纲中“综合机动防卫力量”的概念。此外,自民党还提议将“出云”号直升机护卫舰改造为航母,引进可垂直起降的F-35B战斗机作为“出云”号的舰载机,以及将拥有可以攻击敌方弹道导弹发射基地的“敌方基地反击能力”等内容写入新修订的“防卫计划大纲”。

在以夺岛为纲拉动强军备战的安倍政府加快落实“安保法制”下,日本自卫队正在朝着宪法第九条所禁止“以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向加速前行,这将给亚太地区和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邻国而言,日本自卫队是不可低估的负能量,国际社会不能不保持高度警惕。

(责任编辑:张凯)

(平台编辑:张玲玲  吴小玲)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管·研究国际问题的必读期刊

《当代世界》杂志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每期均通过专门渠道呈送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参阅。杂志依托中央外事机构,荟萃众多知名国际问题专家,以海内外国际问题智库丰富的人脉和信息资源,权威解读和传播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深度剖析国际关系和世界政党政治的演变和发展,聚焦世界热点难点,全方位、多角度评析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国际问题研究人员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长按二维码,关注当代世界!

与您分享最权威的国际时政文章!



【中文刊】 18元/期,216元/年

邮发代号:82-723,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35/D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4206


【英文刊】 80元/期,320元/年

邮发代号:80-270,国内统一刊号:CN 10-1398/D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596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4号中联部(100860)

订购电话:010-83908408

投稿电话:010-83909012/857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