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项目都表明中科院和其他航天机构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深。国际上的合作也有同样的趋势。Wörner认为中国在航天项目上“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放”。过去,只有在成功发射之后才会有公告,现在中国会定期公布发射计划。中国科学家也加强了和国际同行之间的联系,通过小规模的合作强化纽带。
大多数中科院主导的项目都有欧洲的合作伙伴,合作关系由哪方发起的都有。但是欧空局希望能和这个冉冉升起的太空新星建立起更高等级的合作。2015年初,欧空局和中科院开始联合征集太空科研项目。最后选择了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由双方共同主导,各出资5300万美元。“两个机构在每个阶段都紧密合作。”吴主任说。
欧空局和中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在研究磁暴的双星计划上有所合作,但是那个项目是中国主导的。通过SMILE,双方可以磨合一个新的,更加紧密的合作模式。“我们需要建立起信任和桥梁,这样才能强化互相的理解。”欧空局空间科学部科学协调办公室主任Fabio Favata说,“我希望这能够开辟通向未来大规模合作的一条路。”
2013年,中国的月球车“玉兔”号登陆月球,利用具有穿透性的雷达对月球表面进行测量。
Xinhua via ZUMA Wire
一个没有出现在中国目前的合作伙伴名单里的大国是美国。曾经,中国为美国航天局的发射任务提供了很多关键部件。但是2011年美国通过的一项法案禁止美国航天局进行这种合作,因此中国被排除在了国际空间站之外。空间站上则有着美国、中国和一些其他国家合作的产物:阿尔法磁谱仪。
美国航天局和中国航天机构的代表仍然会定期互访。但是因为不能进行官方的合作,很多项目就可能出现重复劳动。今年3月,美国航天局选择了STROBE-X(时间分辨光谱宽能量带X射线天文台)作为下一步的研究对象。这个项目和中国的eXTP项目相似,预计比eXTP迟5年,也就是2030年升空。“同时出现两个非常类似的项目不怎么理想,”美国航天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STROBE-X项目成员Colleen Wilson-Hodge说,“我希望我们能有什么方法合作,而不是互相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