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为松山湖片区5个直属分局和东莞市松山湖金融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我市将对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进行积极探索,
包括建立片区统筹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扩大事权下放范围,推进市直部门行政审批服务前移,推进建立片区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等
。
推进会上,市领导为松山湖片区5个直属分局(发改、国土、交通、规划、工商)和东莞市松山湖金融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我市将在不改变现有园区、镇、街道行政架构和空间范围的前提下,将全市划分为6大片区,并谋划14个重点发展先行区,集中优势资源,将其建设成为引领片区发展的“引爆点”。
范围:
包括南城街道、莞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高埗镇、石碣镇。
定位: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打造中心城区“三江六岸”水文章,建设现代城市滨水岸线、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和南城CBD中央商务区。
先行区:
东江滨水区、南城国际商务区。
范围:
以松山湖(生态园)为中心。
包括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生态产业园区)、茶山镇、寮步镇、大朗镇、大岭山镇、石龙镇、石排镇。
定位:
发挥松山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引领作用,构建“1+6”的区域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先行区:
松山湖(生态园)、中子科学城、东莞火车站地区。
范围:
以滨海湾新区为中心。
包括长安镇(滨海湾新区)、沙田镇(东莞港)、虎门镇和厚街镇。
定位:
全面对接深圳大空港、前海和广州南沙,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增强区位发展优势。
先行区:
滨海湾新区、东莞港、虎门北站地区、威远岛。
范围:
以水乡新城为中心。
包括麻涌镇、中堂镇、望牛墩镇、洪梅镇、道滘镇,是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核心5镇。
定位:
集中力量加快水乡新城建设,做精水乡新兴产业和轻柔产业,加强与广州和深圳的对接,加快推进水乡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升级。
先行区:
水乡新城。
范围:
以常平镇为中心。
包括常平镇、谢岗镇(广东东莞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东坑镇、桥头镇、企石镇、横沥镇、黄江镇。
定位:
激活原东部产业园片区(企石辖区)承接深圳辐射通道,广东东莞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与常平镇形成产城互补关系,并加强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对接,加快东部发展。
先行区:
广东东莞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原东部工业园(企石辖区)。
范
围:
以塘厦镇为中心。
包括塘厦镇、清溪镇、凤岗镇、樟木头镇。
定位: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对接深圳“东进战略”,承接深圳创新资源和现代产业外溢,做强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集群。
先行区:
赣深高铁塘厦站地区。
根据会议印发《关于推进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我市将通过
园区统筹
和
片区联动
协调,整合片区要素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以园区统筹为核心,
统筹片区内园区和各镇(街道)涉及经济发展的规划融合、土地开发安排、招商共享、交通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以及城市公共服务布局等重点领域,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全市整体发展格局。
通过对片区内各园区和镇(街道)的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点布局的统筹,整合片区资源,优化片区发展环境,提高整体竞争力,促进片区加快发展。
通过建立片区内联动的工作机制,促进片区的统筹发展
。
各园区、镇(街道)围绕片区统筹发展的共同规划目标,加强片区内的联动互动,对片区涉及发展重大问题和跨镇(街道)事项,加强沟通协调和联动合作,增强工作一致性,形成强大合力。
建立片区统筹联动议事决策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议和研究决策片区联动发展有关规划融合、土地开发规划、招商共享、重大项目落地、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布局等重大事宜,力争沟通达成一致,推动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