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典学研究
《古典学研究》专致于研究、解读古典文明传世经典,旨在促进我国学界对中西方历代经典的再认识,臻进中西方的古典文明互鉴,力求贯通文史哲和古典语文学,研究并诠释古代中国、古希腊罗马、欧洲近代的经典文本,乃至古希伯来和阿拉伯文明的传世经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1k星]kro-run/kro:Kube ... ·  12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15.3k星]PandasAI:用自然语 ... ·  16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HunyuanVideo-Training ...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BioEmu:用深度学习模拟蛋白质平衡构象 ... ·  3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122星]funtrace:一款为C/C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典学研究

三月·春耕|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拔尖班课程介绍(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

古典学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3-01 08:30

正文

编者按

专业教学应该成为中国建设古典学学科的核心环节。只有在一代飘香、一代青绿的代际更迭与学术传承中,古典学才能生生不息,在元气充沛中稳步成长。

自2010年开设古典学实验班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的诸位老师在古典学教学领域耕耘十四年,教学督导刘小枫教授始终强调古典班以教学为根本的基本定位。古典班的课程以扎实的三门古典语言(古希腊语、古典拉丁语、古汉语)教学为专业训练的地基,以经典作品的解读为教学核心,涵养心灵与积累学问并重。从学术史、政治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形成对古今学术源流的通贯把握,为中国的古典学专业教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循的典范之路,值得大力推介。

阳春三月,万物生长。我们推送2023―2024学年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拔尖班的课程介绍,以开启春天的读书之旅。

“古典学研究”公众号编辑部


最是一年春好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古典学拔尖班课程介绍

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



◆ ◆ ◆ ◆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研读

(研究生课程)


授课教师:

刘小枫老师



时间: 周一7-9节(14:00-16:30)


地点: 教一1606


课程简介:


在海德格尔那里,形而上学是个什么问题、如何成为一个问题?通过澄清“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面对现代性问题的海德格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沉沦和被遮蔽的世界?德意志民族如何通过形而上学的发问在历史的决断时刻真正地“在起来”?——这些问题都能在海德格尔基于1935年讲稿的奠基之作《形而上学导论》(1953)中得到解答。在这部著作中,海德格尔试图通过诗与思的统一,尤其通过释读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第一肃立歌,彻底更改西方文明传统对人世的理解。


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形而上学导论》,让学生了解海德格尔的解构式古典文本识读方法,熟悉其生造的种种哲学行话,增强形而上学的免疫力。为了更好地像海德格尔理解自己那样理解海德格尔,本课程还会穿插选读海德格尔的其他讲稿(《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柏拉图的〈智者 》)和对话作品(《走向语言的中途》)等,并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司各特的《论第一原理》、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等作品对观。本课程将表明,形而上学之思在西方文明的历史嬗变中如何步入海德格尔所说历史的“茫然失所”,进而对西方后现代的激进哲学保持警惕。


◆ ◆ ◆ ◆


古典学引论


授课教师:

刘小枫老师



时间: 周五7-8节(14:00-15:30)


地点: 教一1404


课程简介:


有欧美古典学家认为,西方古典学的未来在中国——这种说法显然是夸张,它不过是想激发西方学人重拾自己的古典传统坠绪罢了。严格来讲,古典学在中国是否有未来,都还是未知数。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正式将“古典学引论”列入专业基础课序列。古典学引论作为古典学专业的导引课程,不是介绍古典学术史或文献方面的基本知识,而是阅读一系列精选古今经典文本,了解世界政治史和文史的基本脉络,激发古典学问题意识,为进入古典学专业学习中国和西方的古典语文以及研读大部头经典作必要的知识和精神准备。


清末民初大儒皮锡瑞(1850—1908)在一百多年前写下的寄语,当是指导古典学专业的座右铭:“兼通中西之学,于古今沿革,中外得失,皆了然于胸中。”课程读本共收文选16篇,按每周研读一篇的进度设计,附有“题解”“思考题”和“延伸阅读文献”,供同学课前预习,课后由助教带领小班讨论。


◆ ◆ ◆ ◆


修昔底德《战争志》研读


授课教师:

彭磊老师



时间: 周二11-12节(18:00-19:30)


地点: 立德楼学生成长空间317


课程简介:


“战争是一位暴虐的教师。”修昔底德的《战争志》是古希腊史书经典,讲述了雅典与斯巴达主导的希腊世界最大的一场战争,对正义、人性、神、城邦政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蕴含永恒的政治哲学教诲。修昔底德宣称,“由于人总是人,过去的事件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再次发生,或者发生类似的事件。我的著作并不想赢得听众一时的奖赏,而是想成为永远的财富”。通过细读文本,本课程将带领同学贴近古希腊的历史和思想世界,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优劣、民族秉性的差异,思索正义问题的疑难,辨析不同德性、政制、习俗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思考何谓最优良的政治制度,何谓最好的德性,何谓最好的生活。


◆ ◆ ◆ ◆


古典学术讲要

(研究生课程)


授课教师:

彭磊老师



时间: 周四7-9节(14:00-16:30)


地点: 教三3507


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研究生学科基础课程,旨在扩展学生对古典文本的阅读,加深对思想史的理解。本学期课程以古代及现代民主制的兴起为线索,拟集中研读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卢梭《论不平等》等重要文本。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诉诸男女平等,作为自己杀子报复丈夫的的正当理由,既反抗夫权,又反抗王权,可谓充满智谋的革命者。卢梭的《论不平等》继承了古典政治哲学关于人的自然的理解,又提出以制度设计消除人在自然上的不平等的政治方案,同样是一份革命宣言。借由文本对读,课程试图厘清古今思想对于人性、平等等概念的理解差异,揭示西方思想的古今之变。


◆ ◆ ◆ ◆


《泰阿泰德》研读


授课教师:

娄林老师



时间: 周二9-10节(16:00-17:30)

周四11-12节(18:00-19:30)


地点: 教二2113


课程简介:


《泰阿泰德》关于“知识是什么”的讨论笼罩着两种死亡:苏格拉底之死和泰阿泰德之死,后者未来为国捐躯的英勇证明了雅典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并不正义。但是,一个热爱几何和纯粹知识、对苏格拉底并无兴趣的泰阿泰德,如何通过关于“知识是什么”的苏格拉底式问题而转变为具有卓越政治美德的泰阿泰德,这是笼罩整篇对话最关键的谜。一切皆流的哲学和一切皆一的哲学之争,为何让步于“知识是什么”讨论,是对话中另一个关键的难解之谜。追求纯粹几何和数学知识的忒奥多罗斯,如何会是持有“人是万物尺度”的相对主义观的普罗塔戈拉的朋友,同样是一个谜。在最后一个定义“知识是带有逻各斯(λόγος)的真的意见”中,苏格拉底对逻各斯的瓦解是否是海德格尔所谓将“ψεῦδος(谬误)之本质理解成了逻各斯的不正确”呢?诸谜种种,不一而足。本学期《泰阿泰德》研讨课,尝试通过细致阅读、梳理对话的脉络和进程,理解柏拉图设下的这些谜。


◆ ◆ ◆ ◆


《诗经》训读(下)


授课教师:

李致远老师



时间: 周一11-12节(18:00-19:30)

周三11-12节(18:30-19:30)


地点: 教二2113


课程简介:


中华文明的内在脉络是经学。经学的根本是六经。作为六经之一,《诗经》产生于西周礼乐制度,形成于东周乱世,融汇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中华民族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经过孔子的删订整理和孔门后学的传习,成为先秦诸子的共同文化基础,西汉以后,作为官方教本,成为两千年多来中国知识阶层的教养基础。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学习并阐释《诗经》是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题中应有之一。


本课程属于古典学拔尖班的专业核心课“中国经典训读”,以课堂精读为主,课后自修为辅,旨在引导学生亲近古代元典,积累中国古典语文的基础知识,了解入门中国古典学术的一般门径。课程以《诗经》的经典注疏版本为教材,依照《诗经》的整体编排和分类结构,同时参考周朝兴衰的历史线索,兼顾天、地、人三要素,精选风、雅、颂代表篇目,秋季学期侧重正风正雅,春季学期侧重变风变雅,以反映人心正变与时代盛衰的相互影响,作为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


◆ ◆ ◆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