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啊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冰心
前几天,承载我们许多人童年记忆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亲口证实,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曾以每平米1400元的价格,
在北京买了10套房,用来存放读者来信。
这则消息,震惊了许多人,也感动了许多人。
01
三十二年来,郑渊洁坚持童话创作,一个人写《童话大王》月刊。
他的文章总字数已逾几千万字,创造出了许多生动的童话形象。
皮皮鲁、鲁西西、舒克与贝塔等,都陪着我们长大,甚至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我们许多人从小的好朋友。
作为这些童话形象的“爸爸”,郑渊洁自然而然拥有了许多小粉丝,小读者们为表达对童话和郑叔叔的喜爱,
便
经常给郑渊洁写信,最多时每天可达上千封。
随着书信的日益增多,如何处置这些书信成了郑渊洁的一大困扰。摆家里吧放不下,扔了吧又不可能,这些都是读者对自己的喜爱和信任,代表着孩子们的一片赤诚,万万不能随意处理。
为了不辜负读者对自己的喜爱,他以每平米1400元的价格,在北京一口气购置了10套房。
这些房子,既不自己住,也没有租出去,全部留给读者的来信“居住”。
如今,经济快速发展,北京房价猛涨,这10套房都属于学区房,估值大约10亿。
无心插柳柳成荫,对读者的一片心意,竟带来了这么大的回报。
2010年11月的时候,郑渊洁发起了“郑在寻找”活动,从数十万封读者来信中随机抽取10封,利用微博寻找这十位当年给他写信的小读者。
本以为,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可能很难找到。没想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在万能的微博和网友的帮助下,十位读者全部找到。
▲《
北京晚报
》用整个版面报道这件事
十全十美。这十位读者分布在全国各地,有杂志主编、医务人员、电脑程序员、市长秘书、舞蹈艺术家、公务员、企业老板……
02
郑渊洁对文字、读者的尊重,大多来源于父亲郑洪升的言传身教。
自打他出生起,见过的最多的场面,就是郑洪升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
郑洪升曾抱着他看完了整本的《资本论》,至今他们家收藏的那本《资本论》的第955页右侧空白处,还留有郑渊洁用铅笔留下的批眉。
由此,
郑渊洁从小就对看书和写字产生了崇拜心理。
▲小时候的郑渊洁和军人爸爸
郑洪升教育孩子的方式比较“异类”,从不打骂孩子,如果郑渊洁犯了错误,
父亲“惩罚”他的方式永远是写检查。
四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写一篇名为《早起的鸟有虫子吃》的作文,郑渊洁突发奇想,写了一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后来被老师罚说几百遍“郑渊洁是最班上没出息的人”,他气不过拉响了炮仗,结果被学校开除了。
郑洪升晚上回到家得知他被学校开除的消息,脸色很不好看。他便立马将之前写好的小说形式的检查递给父亲看,父亲看着看着,脸上就阴转晴了。
从此,郑渊洁再也没去学校上过学。郑洪升在家教他。他的第一节课就是背诵《共产党宣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自己查字典。
或许,郑渊洁能够三十二年来一个人完成一本刊物,很大程度来源于父亲独特的教育理念吧。
不盲从与当时主流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尽可能的包容和鼓励。
尊重孩子的兴趣,保留孩子的自尊心与好奇心。
前段时间,郑渊洁与郑洪升一起参加了《朗读者》,深情朗读了自己的作品《父与子》。
因为写作的原因,钢笔水用的很快,每天都要灌一次墨水。
有一次,郑渊洁感到很奇怪,一个多月过去了,怎么钢笔还有水,直到有一天晚上去洗手间,才发现原来这一个多月来,爸爸每天半夜偷偷帮自己加墨水。
那天晚上,父亲问他,一个人能将《童话大王》月刊写多少年?他说,
只要爸爸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写下去。
郑洪升就说,你一直写下去,我们就一直活下去。
如今,老爷子已经86岁了,身体越活越年轻。
03
郑渊洁当了父亲后,继承了郑洪升家教的衣钵,把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用在了儿子郑亚旗的身上。
郑亚旗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布置了一篇关于雪的作文,郑渊洁为儿子捉刀写了一篇,结果第二天被退回,说作文不能这样写。因为学校的作文标准是三段论。
学校的刻板教育、对孩子不尊重、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等原因,让郑渊洁不放心郑亚旗在学校继续学习。儿子小学毕业后,郑渊洁便让他在家读。
他在家为郑亚旗布置了一间教室,上面贴着爱迪生的画像。除了自己教授,还为孩子请了许多退休教师来当家教。每周一,和学校一样,家里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
郑渊洁认为,思想品德的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节,但学校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市面上也没有好的教材。
于是,他便自己动笔,编了一个《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通过童话来告诉孩子,
对人要尊重,要友爱,不能因为别人有所缺陷就歧视他。
除此之外,他还以标准教材为参考,编写了多部趣味十足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
如教授哲学的《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普法的《皮皮鲁和419宗罪》、教你如何写作的《舒克送你一支神来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