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子晚报  ·  热搜爆了!具俊晔称放弃大S遗产 ·  19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堂兄弟5户30余口共墙重建老宅:花费200万 ... ·  2 天前  
江南晚报  ·  春节长假,无锡究竟来了多少人…… ·  2 天前  
扬子晚报  ·  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为何流感会致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警惕间谍的“易容术”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1-07 21:21

正文

对于普通人来说,间谍似乎神秘而遥远,但其实可能就隐藏在我们身边。他们伪装身份暗中窥视找寻目标,花样层出不穷,手法愈发隐蔽,让我们一同提高警惕,以火眼金睛看穿他们的“易容术”。

1


冒牌收藏家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可能会打着“收藏靓号”的幌子,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搜寻并购买各类软件账号、手机号以规避实名注册程序,并将这些号码用作间谍联络、经费传输,而这些账号的卖家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了危害国家安全的“帮凶”。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
一男子将所持号码挂网出售,不久后成交,但直到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其开展调查,该男子才知道自己的号码已被间谍利用。

2


兼职招募者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可能会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发布兼职信息,以开展调研名义,招募人员到我涉密敏感区域开展观搜、拍摄等活动,刺探我国家秘密。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

某地一名在校生为赚些外快,在网上找到一份“数据调研员”的兼职,每周按照对方指定要求到指定地点拍照传回“总公司”,并获得报酬,直到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其开展调查,该学生才认识到自己的兼职“调研”涉及危害国家安全,触碰了法律红线,追悔莫及。


3


假面知心人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可能在互联网社交平台潜伏,伺机搜寻关键领域研究人员或涉密岗位工作人员作为拉拢策反重点对象,他们通常会伪装成知心人,假意开启一段恋情或其他亲密关系,以糖衣炮弹引人沦陷。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

某大学生在境外交换学习期间,与当地网友A某开启了一段“恋情”,毕业后,李某如愿进入某涉密单位工作,在A某的甜言蜜语蒙蔽下,李某利用工作之便为A某提供多份涉密文件,后经查实,A某的真实身份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


4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