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岛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和模式。关注理想岛,提升认知维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崔永辉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 ·  昨天  
厦门日报  ·  今天明天,都能过节!注意!上班时间…… ·  2 天前  
厦门日报  ·  “数”说2024,感受厦门发展成效! ·  2 天前  
厦门日报  ·  已确认:赔付了!5000000元!再次道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岛

你还在想前任吗?| 研究:什么样的复合会成功

理想岛  · 公众号  ·  · 2018-09-11 21:47

正文

来源:KnowYourself (ID: 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戳穿系心理,不是治愈系心理。人生尽是幻想,你要敢于戳穿。

KY作者:略略


“我要不要和前任复合?”

“该不该和前任复合?”

“复合了会有好结局吗?”

“我想和Ta再试一次,可以不知道该怎么做……”


如果你也还对那个爱过的人魂牵梦萦,并且不知道该怎样重新开始的话,希望今天关于复合的讨论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同分手一样,复合是一种关系的转变。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心理学家们将其限定为“正式分开后正式重新在一起”的关系(Halpern-Meekin, Giordano, & Longmore, 2013)。Halpern-Meekin等人认为,分手后转变为“仅有性的关系”(炮友),或是关系中只有一方一厢情愿认定彼此仍在一起的,都不能算作“复合”。分手或许只需要一个人点头,但复合却和当初在一起一样,要求两个人的知情同意。


复合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人都曾在分手后与前任复合过(Halpern-Meekin, et al., 2013),而有过复合的想法的人,更是超过了70%——大多数的人,都至少在某一个时刻考虑过与前任复合这件事。 


从我们收到的相关来信来看,对于复合这件事,人们或许还抱有一些迷思:


迷思1:破镜是难以重圆的


——事实上,众多研究发现,分手后再在一起的关系是否能够稳定和长久,主要还是取决于两个人在关系中的投入和经营,而并不是两人是否经历过“分手-复合”这个过程。那些经历过“分手-复合”的情侣,对关系的平均满意度也并没有显著低于那些从来没有分手过的情侣(Dailey, Rossetto, Pfiester, & Surra, 2009; Dailey, Middleton, & Green, 2012; Halpern-Meekin, et al., 2013)


的确,分开造成的伤害和不信任,的确可能会在复合初期对关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之后的路要如何走,能不能走下去,还是要看两个人的努力及承诺程度。


迷思2:复合只会在特定的阶段发生


在关系中,与“分手”相关的状态可以大致被划分为3种(DiDonato, 2016)


1. 分手后不久就复合

2. 分手后,始终保持着某种联系(可能是熟人或普通朋友关系,也可能是炮友关系等等)

3. 分手后断绝联系,不相往来,也可能各自有了新的伴侣。


而复合,不仅会发生在第一种状态中,也有可能发生在多年之后,而在此期间你们可能默契地互不联系(状态3),也可能一直以情侣以外的身份相处着(状态2)。因此,人们并不会理智地选择在某一个特定的节点复合。而如果两个人真的要再在一起,也不存在着“过了某个阶段,就不可能复合了”这样的说法。


迷思3:复合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结局


Dailey等人(2012)的研究发现,分手后再在一起的关系,除了会迈向持久的稳定或第二次彻底的决裂以外,还有一些人会进入一种“分手-复合”的死循环(on-off cycling)——在复合了之后又分开,分开了之后再复合,反反复复、分分合合。


研究者们认为,这种死循环主要是人们内心的矛盾感(ambivalence)所导致的。比如,当复合后的关系让人们较为满意,但同时自己又有可选择的其他对象时;或者是当人们对复合后的关系投入了很多,然而彼此之间仍有难以解决的冲突时,便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在一起时想分开,分开了又想在一起”的感觉。这也是因为,曾经有过分开的经历,会让“分开”这个选项出现得更加自然而然。


Dailey还发现,有一些人特别容易陷入这种循环。比如,那种总是把“分手”当作解决问题的方式的人——“一言不合就分手”;但这往往只是一种对关系中问题和矛盾的逃避。




1. 分手的方式或理由是模糊的


相比起直截了当,且理由明确的分手,若是分手的方式或理由(e.g. “我们不合适”,但并不具体说是哪里不合适)是含糊、不明确的,人们很难有一种真实的“完结感”。他们不知道这段关系究竟为什么结束了,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被分手”了。


,这种“未完结”的感觉,会让人对一件事、一个人尤其念念不忘,甚至对其的记忆都会变得更深刻。除此之外,这种伴随着不甘、疑惑和遗憾的未竟之事,会勾起人们追求完整的本能,让人们几乎不可控制地想要去把这件事接着完成。


2. 分手的理由不是因为触碰到了deal breaker(一定会让你终止关系的因素)


人们是否会选择和前任复合,还有一个常见的标准,那就是分手是否是因为触碰到了两个人、或者是其中一方的底线。


当两个人是因为一些更加琐碎的、情绪性的,以及现实层面的原因分手时,重新走到一起的可能性会更大。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些问题更有可能是有明确解决方法的;另一方面,分手本身也提供了反思的契机和动力,当人们自认为找到了导致双方分开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时,就会希望彼此能够重新开始,解决上一次未能成功解决的问题(Bevan, Cameron, & Dillow, 2003; Collins, 2016)


3. 当两个人曾经生活有大量交集时


我们曾在过去的文章中提到过,在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中,双方会逐渐形成一套共同的“交互认知系统”(Harries, Barnier, Sutton, & Keil, 2014)。这意味着,你们的记忆是互相补充的,你们对自我的认识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对方的,你们形成了彼此间默契的思维和相处模式——我们通过这个共同的系统看待世界和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分手时会产生一种“失去了一部分的自己”的感觉。


而交互认知系统的提出者还认为,两个人之间生活的交集越多、越丰富,留下的更多记忆越多,这种“失去一部分自己”的感觉就越是让人难以接受,人们会因此产生强烈地、想要找回这一部分自己的冲动。


举个例子,长期异地恋的情侣分手后可能就不如那些朝夕相处的同居情侣分手后复合的可能性高,因为他们生活中对方的影子还不足以多到让他们产生巨大的丧失感,他们也相对能更快地适应没有对方的生活。相对的,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生活中渗透得越广、越深,这一部分的抽离就越会引起人们的不适。




1. 自恋水平较高的人


我们常常说的“自尊心太强”,指的可能就是那些自尊水平超过了平均的、有一些自恋特质的人。当然,他们不一定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自恋的,甚至可能觉得自己很自卑。在过去关于自恋的文章中我们也曾提到,自恋分为沮丧型自恋和膨胀型自恋(Kohut, 2013)。


当自恋者是被分手的一方时,除了失恋都会有的悲伤以外,他们更会体会到强烈的羞耻感和愤怒感,并把这种负面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对对方的感受——他们很容易(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对前任抱有一种憎恶的情感。因为分手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绝对的拒绝和否定,是对“我”整个人的拒绝,也是对“我”的全部价值的否定。


“自尊心太强”的自恋者们,内心是十分脆弱的。他们需要借由讨厌对方、怪罪对方,并绝不吃回头草,来获得一种内心的平衡。


2. 相信人格是不可变的人


在Schumann和Dweck(2014)的研究中,将人们对于人格的信念分成了两种:相信人格是可变的vs相信人格是固定的。


在实验中,79名参与者先回答一份问卷,问卷上同时有“人格不变”与“人格可变”的陈述,比如“人们无法真的改变自己的人格,有些人就是有好的人格,而有些人则没有”,或者“谁都可以改变他们的人格”,他们被要求回答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这些陈述,并以此来区分他们是相信“人格不变”还是“人格可变”的人。


那些相信人格是固定不变的人,会倾向于认为一个人是不太可能发生什么大的改变的,不论发生什么。他们相信,人的行为会显示出他们的本质,所以如果他们犯了错、并且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意味着他们会告诉别人自己是个糟糕的人,同时坚信这点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当然,他们看待别人也是如此。


因此,不相信人格可塑性的人,在分手后会更倾向于认为两个人在本质上是不适合的,且相信这点是两人无能为力改变的。即便是再在一起,也几乎可以预见会是同样的结局。


3. 更理性的人


那些在生活中更加理智、冷静,在做决定和解决问题时也更倾向于理性和逻辑分析的人,通常也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Webb, 2012)。他们不太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激情分手”,当他们做出分开的决定时,必然是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和斟酌,而这也意味着他们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决定。




在正式作出复合的尝试之前,你需要先提前思考四个问题(Bockaorva, 2016)


1. 你们为什么分手?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你在决定复合前应该要想清楚,你们到底为什么分开。比如是不是因为触碰到了你的deal breaker,以及对你而言这个问题是不是能够被修补/解决的。


比如,因为距离、和父母沟通不畅导致的分手,与触犯了你或对方的底线(e.g. 出轨),或是一些极其“有毒”的行为(toxic behaviors),比如肢体暴力,应该是非常不同的。


尤其是,当你在那段关系中受到了来自对方的严重的情感操控,因而变得怀疑自己,或是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那么你可能需要慎重考虑复合这个选项,不论对方表现得多么诚恳。 


如果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比如对方不够照顾你的感受,或是你不能体谅对方的压力,那么需要考虑的是,这个问题将如何被解决?你们谁要做出改变?或是都需要改变?


如果问题有解决的可能,但没有人愿意做出让步;或是根本无法解决,那么你们极有可能在复合之后再度因为同样的问题分开,而这对于双方而言无疑是一种二次伤害。


2. 你为什么要复合?


如果你想回到这段关系仅仅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原因,比如你的伴侣是你的部分经济来源,会给你提供社会资源上的帮助,等等,都不太可能会让你发自内心的从这段关系中感受到快乐。


同样的,如果你想要复合是因为你在情感上极度依赖你的伴侣,比如没有Ta就觉得一天无法度过,或者你只是陷入一种没有伴侣的孤独(而这份孤独并不一定是这个特定的人才能填补),那或许复合对你而言也不会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只有当你想要回去不是因为被纯粹的物质捆绑,也不是因为被情感绑架——不愿面对分手的痛苦,习惯了有人陪伴,想证明自己,想报复对方等等,而是因为意识到自己依然爱着对方,并且确保你们都有信心和决心,为对方提供一段相互的、积极的关系的时候,你们才更有可能找到重温旧梦的那条路。


3. 你是否真的愿意为此投入时间和精力?


只有当你真正下定决心致力于做出必要的改变,重建有价值的关系时,才应该考虑重新与前任在一起。这意味着,你要发现并讨论你们之前没有走下去的原因,并且通过提升自己在关系中应对矛盾、经营、沟通等技能来改进这段关系。为此,你可能甚至需要寻求一些专业的帮助。


要记得,若是把砖块从过去的关系带到新的关系中,你只会建造同一栋房子。复合绝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它比建立一段全新的关系更需要努力和坚持。


4. 对方和你达成共识了吗?


虽然你可能完全有动力去重建你们的关系,并且相信你们能够使它重生,但如果你的前任并没有完全致力于修复你们的关系,那么你们可能依然很难走下去。在投入到复合这件事之前,你们需要真诚地讨论彼此的想法、感受、愿望,Ta重建关系的意愿,以及重新审视这段关系对Ta而言意味着什么。


如果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判断,你对这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以下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① 分手后先给自己留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在这期间,最好是能够断绝与对方的联系。丧失后的不适应与复合的冲动是十分普遍的,就算丢失掉平常会用的东西我们也感到失落和不习惯,更不用说失去了一个曾和自己那么亲密的人了。但,选择复合需要建立在你已经足够冷静,且能够独处、照顾好自己的基础上。


② 重建联系、吸引力和信任


在认真的思考和准备后,你可以尝试着逐渐恢复联系,邀约见面(注意要循序渐进)。聊天和见面时,你应该让Ta发现你的改变。如此一来,一方面Ta能够感受到你不一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Ta可能也愿意试着相信改变是可能发生的。


同时,你也可以使用一些特定的技巧帮助重建联系和吸引力,比如不要操之过急,先试着和对方以朋友的方式相处,或通过讲述、回忆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来重获对方的好感信任。但切记,你不能幻想仅仅通过一味地怀旧就重新得到对方的心,更不能用过去来绑架现在的Ta。


③ 一些需要规避的做法


  • 毫无顾忌地入侵对方的个人边界。比如电话/微信轰炸,强行要与对方见面,甚至在对方常出没的地方蹲点,等等。你要记住,你们已经不再是恋人关系,边界应该要先退回到熟人、甚至是陌生人的距离。

  • 试图操控对方。比如哀求,上演苦肉计,或是试图用过去的事情绑架对方。


  • 让对方对自己予取予求。你也要记住,即使你是复合的发起方,也不是只要事事妥协,Ta就会回到你身边。这可能仅仅会增加对方的负担,或是对你的轻视和利用。好的关系是相互和平等的,想要重新努力爱对方,也应当从爱自己开始。


References:

Bevan, J. L., Cameron, K.A., Dillow, M.R.(2003). One more try: Compliance-gaining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romanticreconciliation attempts. The Southern Communication Journal, 68(2), 121-135.

Bockarova, M. (2016). 4 Questions you need to ask before getting back together. Psychology Today.

Collins, H. (2016). Should you get backtogether with an ex? These 3 things will help you decide. Verilymag.

Dailey, R.M., Middleton, A.V., & Green,E.W. (2012). Perceived relational stability in on-again/off-again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9(1), 52-76.

Dailey, R.M., Jin, B., Pfiester, A., &Beck, G. (2011). On-again/off-again dating relationships: What keeps partnerscoming back.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51(4), 417-440.

DiDonanto, T.E. (2016). The truth abouton-again, off-again couples. Psychology Today.

Halpern-Meekin, S., Manning, W.D.,Giordano, P.C., & Longmore, M.A. (2013). Relationship churning in emergingadulthood: On/off relationships and sex with an ex. J Adolesc Res., 28(2),166-188.

Harris, C., Barnier, A., Sutton, J., & Keil, P. (2014). Couples associally distributed cognitive systems: Remembering in everyday social andmaterial contexts Memory Studies, 7 (3), 285-297.

Kohut, H. (2013). The analysis of the self: A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psychoanalytic treatment of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disorder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chumann, K., & Dweck, C. S. (2014).Who accepts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transgressions?.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Bulletin, Vol. 40(12), 1598–1610.





你可能也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恋人为什么会分手

100个“同城异地恋”的心碎瞬间

北上广的爱情更需要仪式感

先离开的那个人,也会过得不好吗?| 这5种分手方式哪种最适合你?



单身硕博看过来!
如果还没加入理想岛研究生交友群,
请点击下方蓝色标题↓↓,速速进群。

【入群方式来啦!】欢迎加入理想岛研究生交友群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关注公众号理想岛(ID:lixiangdao002),提升认知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