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哈佛商业评论
《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被全球商界誉为“管理圣经”,众多耳熟能详的管理思想家、管理理论均出自《哈佛商业评论》。更多管理智慧,请登录官方网站:www.hbrchina.org。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能源汽车评论  ·  惨烈的价格战,消失的「金九银十」 ·  4 天前  
新能源汽车评论  ·  惨烈的价格战,消失的「金九银十」 ·  4 天前  
FT中文网  ·  哈里斯是如何反杀特朗普的? ·  6 天前  
斑马消费  ·  金龙鱼,攻守兼备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哈佛商业评论

【新刊推荐】长效商业英雄

哈佛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6-11-11 09:09

正文


《哈佛商业评论》2016年11月刊纸质版、iPad版、iPhone 版和Kindle版现已上市,多平台满足你的各种阅读需求。本月卷首语及精选抢鲜看!




【卷首语】女性CEO都去哪儿了?

《哈佛商业评论》已经连续4年推出了全球百佳CEO榜单。直到第四年,女性CEO上榜寥寥,令人惋惜。 


该榜单旨在衡量CEO的长期表现。我们的评判标准是:CEO整个任期内,调整后的股东总回报率,以及市值增长。另有两项企业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独立评分也被计算在内,确保公司股价并非衡量CEO的惟一标准。 


结果揭晓,只有2名女性入选今年的百佳CEO:Ventas的黛博拉•卡法罗和洛克希德•马丁的玛丽莲•休森。但该结果并非表明,作为高管,女性表现不如男性;而是因为全球CEO范围内,女性占比过低。在参评榜单的886家公司中,只有28位(3%)的候选者是女性。 为什么高管层中女性如此稀缺?

….


【致读者】好的管理可以衡量

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什么样的CEO是好老板?对于这两个最根本的商业问题,各界见仁见智。我们自然不能缺位。 


过去6年,《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同事们几乎每年都会回答同一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评判商业领袖?作为答案,他们呈现给读者的是5次全球最佳CEO榜单。从2010年到现在,英文版评选过一次全球50位最佳CEO,以及连续4年评选全球100位最佳CEO。 


自问世以来,《哈佛商业评论》全球最佳CEO榜单的宗旨从未改变,即评判商业领袖应该根据他们整个任期的成果,采用客观数据而非公众舆论作为评价标准。用这种方法评估出的企业领导人绩效表现更为真实可靠。 


采用的客观数据是商业领袖任期内的股东总回报以及市值增长,其中股东总回报经过国别和行业调整。选择这两个指标是为保证评估方法的缜密与平衡:股东总回报可能对小公司有利,因为起点低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显著的股东回报增长,而市值变化这一指标则有利于大公司。  


每年,《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编辑部都会聆听读者反馈,咨询外部专家,以及在编辑部内进行讨论,目的是为了寻找到更好更精确的企业领袖排名方法。从2015年起,他们开始将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业绩作为一项新的衡量标准。 


2015年,哈评选择Sustainalytics提供ESG评分,这家公司是全球ESG研究领域最权威的机构之一。为了让ESG数据更具客观性,2016年全球百佳CEO榜单(详见044页“全球百佳CEO”)还加入另一家ESG评估机构CSRHub的意见。CSRHub是一家收集整理ESG数据,以及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ESG改善之道的公司。结合上述两家机构的标准,对ESG评估的准确性会提高,也能减少因单一数据导致的排名误差。 

….


【全球百佳CEO】


《哈佛商业评论》2016年全球100位最佳CEO

增长迟缓、股东维权、政局动荡......让企业领导者奉行短期主义的原因有很多。即便如此,总有CEO能够着眼长远,多年来保持强劲业绩。我们2016年的全球百佳CEO榜单揭晓了他们的名字。


拒绝短期主义诱惑

这是一个对CEO充满了挑战的年代。举目四顾,全世界经济增长都在放缓。几乎在任何地区,政治动荡都对企业长期发展构成威胁。尤其是在美国,股东维权主义者公开大声抨击商界领导者。在这些力量左右下,不难理解,为何高管频繁更迭。2015年,全球CEO离职率创下了接近17%的新高,而且过去几年内超过五分之一的离职CEO是被解雇的。 综上种种,CEO聚焦短期主义便不足为奇了。 惨雾愁云笼罩下,依然有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一群商业领袖交来了满意答卷,他们能坚守并执行长期主义战略。平均来看,全球表现最佳的100位CEO在任时间长达17年,创造了2091%的股东总回报(汇率调整后),年度回报相当于20.2%。 


【中国百佳CEO】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与英文版首度联合研究推出:中国100位最佳CEO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首次引进英文版“全球百佳CEO”的研究体系和客观评估方法,检验中国企业领导人的长期绩效。有哪些企业家坚守长期主义战略,并为公司和股东创造恒久的价值?本刊2016年“中国百佳CEO”榜单将为您揭晓答案。


衡量长久的管理成功

从2010年开始,《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已经发布了5次“全球最佳CEO”评选榜单。与其他媒体相比,《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的榜单聚焦于两点:一是以企业领导人而非企业本身作为评估对象;二是关注企业家的长期业绩表现,而非短期绩效。 


2016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与英文版研究团队合作,首次发布“中国百佳CEO”榜单。我们选择继承与延续英文版的精神,决定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数据而非名声或传闻来判断企业家的表现。我们关注的是股东回报和市值变化这两项指标,并从CEO就任第一天起对其任期内绩效加以跟踪分析。 


我们的态度是:给出一份超越年度表现的中国企业家榜单,评估中国上市公司CEO的长期业绩以及他们为股东创造的长期价值。从今年4月份开始启动,历时7个月的研究,我们得出中国企业领导人的绩效表现排名。这些入榜企业家都是着眼长远,并创造出卓越业绩的人。有的读者会十分熟悉,但有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意外。 


【特写】先别忙着取消绩效评估




的确,绩效评估是有成本的,但也有好处。Facebook的经验很好地表明了绩效评估依然有存在的价值。


我们每个人在走向老板的办公室,准备接受评估的过程中,都会感到害怕。绩效评估令人局促不安,而且不一定公正。我们不能在评估中展现个性,只能被动等待老板的反馈。所以到了2015年末,至少30家《财富》500强公司完全摒弃了绩效评估,这毫不出奇。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实际上,即使公司不再使用绩效评估,考核依旧在进行,只不过员工看不到而已。这样的考核不仅主观,过程不透明,而且也不考虑被评估者本人的意见。 绩效是员工在一段时间内为组织所作贡献的价值,而这个价值要以某种方式得到评估,并作为薪酬和升职决定的依据。研究者在最近的一次辩论(见《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就指出,“绩效总要以某种方式评出。”没有正规的评估,考核就会被暗箱操作。 


【中国案例】解密荣耀手机“闪电”崛起




5年前,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的终端业务还是以做运营商转售市场为主,并不面向消费者。当时公司管理层认为,技术、规模以及运营商需求高于一切。营销人员和工程师都是依照运营商的定制来设计产品功能和价格。在推崇严谨和稳定性的工程师文化中,华为终端部门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极为有限。 


终于在2011年,华为终端公司(华为消费者BG的前身)开始谋求向2C转型,选择直面消费者。公司的理由是:想要打造全球顶级消费者品牌,华为终端必须具备强大的产品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公司制定新战略,决心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文化,从而支持终端业务部门应对中国以及全球的竞争。 


荣耀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由于它还同时承担公司探索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任务,所以最初叫华为终端电子商务部。尽管获得高层支持,但荣耀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既要转向2C公司,又要尝试新的业态,这里面涉及很多现实矛盾的处理:如何在华为内部启动创新流程,如何说服运营商和传统渠道商,如何建立新的组织架构,如何让风险规避型的公司文化包容更多的实验和失败。 


荣耀总裁赵明:用产品与年轻人对话

3年来,荣耀从华为内部的一个创业团队开始,现在已经成长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不容忽视的品牌,并且在通信可靠性、手机质量和续航性上,赢得了极好的用户口碑。目前,荣耀团队还试图在科技以外,为他们的产品注入时尚潮流的元素,希望真正做到“面向年轻人的互联网科技第一品牌”。 


当前,国内手机市场进入价值回归阶段,以营销推动的互联网模式进入瓶颈期,各类手机品牌的同质化严重。但是,荣耀利用互联网模式启动后,一直保持着迅猛和差异化的发展。到底技术创新、品质和服务在荣耀的管理中扮演何种角色?为什么荣耀能快速获得消费者认可?荣耀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近期采访了荣耀总裁赵明,他从一个18年的华为老兵角度给我们解答了上述问题。在赵明看来,营销固然重要,但互联网手机品牌想要长期发展,管理者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产品和服务上。另外,赵明认为,荣耀的战略定力和耐心、勇敢做自己的企业文化,才是荣耀真正的长久竞争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亚马逊【一键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