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origin
来 源 | 智东西(ID:zhidxcom)
8 月 7 日,“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正式申购了——每股定价 26.85 元,预计发行 2400万 股。如果按计划成功发行,那么总价就是 6.4 亿元。
火了一年多的共享单车终于在 A 股市场立足?但对这一行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永安行的业务主体是公共自行车,对,被人们嫌弃的、带桩那种。共享单车在永安行的物业收入比重,2016 年的数据是 0.05%。
另一边,在南京市场上挣扎了近 8 个月后,町町单车运营方人去楼空。如果此前悟空单车和 3Vbike 的倒闭还有些“样本不足”的疑虑,那仅仅一个半月后第三家折戟的共享单车企业,则可以说为一出既定的悲剧拉开了大幕。
共享单车倒闭潮,正在涌来。
01 迟到的追风者
2016 年 12 月,摩拜和 ofo 双方合计已经融资超过 2 亿美元,资本为红、橙两色小车造起了风口。
这个月里,有两个年轻人无法对近在咫尺的机会视而不见,决心投入共享单车创业潮。一个是重庆人雷厚义;另一个,是南京的丁伟。
当月 18 日,町町单车落地南京;紧随其后,次月 8 日,悟空单车在重庆正式投放。
尽管共享单车这个行当诞生时间并不长,但相较于分别已经一岁、两岁的摩拜、ofo,悟空单车和町町单车进入行业的节点,已经远远算不上一个好时机。
在共享单车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中,时间意味着一切,对于悟空单车和町町单车来说,晚出生,已经天然地把他们置于不利的境地。但机会稍纵即逝,紧迫的时间由不得他们思考太多,先投放再说。
悟空单车首批在重庆投放 200 辆单车;町町单车未透露首批投放数量,但扬言到 2017 年年中要在南京投放 10 万辆(后公司宣称实际投放量达到 1 万辆)。
事实证明雷厚义与丁伟远远算不上最后一批起跑者。直到今年 2 月 26 日,3Vbike 才正式开始投放。创始人巫盛华自费制作了 1000 辆单车,在河北保定、廊坊、秦皇岛和福建莆田进行运营。
此时的一线城市早已被摩拜和 ofo 淹没,海外城市成了两者的新目标。中国互联网垂直赛道只容得下前两名的铁律在前,使得共享单车像极了一个实力极度不均衡的赌局,场中已经有了地位接近于庄家的摩拜、ofo。
但二线玩家小蓝、小鸣、优拜等品牌成功融资是另一管打进共享单车创业者们体内的鸡血。疯狂涌入的资本,让再渺茫的创业机会,看上去也拥有一片光明的前景。
后来者们义无反顾地入了局。
02 地头蛇们的幻想
尽管悟空单车们并未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商业策略上的思考为零。至少,在对摩拜和 ofo 实力的认识上,当时的他们比局外人更加清楚。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没有一家选择在一线城市投放——以他们的投放量,那是找死。
悟空单车、町町单车分别在重庆、南京投放的时候,摩拜与 ofo 的疆域还没有拓展到当地,而 3Vbike 选择的三、四、五线城市,在两位头部玩家的战略优先级排名上,显然更低。如何避其锋芒,是后来者们的第一课。
除此之外,
为了站稳脚跟,他们在资本、投放、盈利模式上采取了各自的战略。
做金融出身的雷厚义为了给悟空单车筹集资金,采取了近乎于众筹的合伙人制度;考虑到重庆令骑行者胆战心惊的地形,悟空单车只在地势平坦的大学城投放。
无独有偶,町町单车一开始投放时,也只瞄准了南京的大学——校园场景更加可控。
而 3Vbike 一开始就在单车上设置了广告位——虽然直到倒闭那一刻,他们仍没有接到广告。
很明显,后来者们给自己定好了位:赶在摩拜与 ofo 到来之前割据一方,成为地头蛇。退可偏安一隅,进可辐射全国。
03 梦碎的声音
但后来者们或许忽略了,资本裹挟下的互联网头部势力,从来没有攻不下的地域壁垒。如果有,一定是因为在当地,这门生意是个伪命题。
1 月 8 日,ofo 进入南京,此时距町町单车在南京正式开始运营刚刚过去一个月;
1 月 10 日,ofo 进入重庆,悟空单车的投放才过去三天;
3 月 11 日,ofo 进入廊坊,只比 3Vbike 晚了半个月;
2 个月时间,町町单车、悟空单车、3Vbike 的根据地被打了个遍。最惨的悟空单车,还跟 ofo 的小黄车撞色,最后被逼得换了一身红漆。
这些玩家希望避开与摩拜、ofo 的正面竞争而分得一杯羹。这意味着,市场的主动权不在他们手中,一旦和两者正面撞上,其结局几乎是注定的。
而在悟空单车们的事业显现出危机之前,甚至是项目开始之前,投资者的态度其实已经给出了无声的预警:
3Vbike 的创始人巫盛华投出了一百余份 BP,但没有一家投资机构表露了意愿,只能自行出资六七十万;
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的合伙人计划,预计融资数千万,最终只收获了几十万资金。
这些后来的共享单车创业者们或许没有意识到,摩拜与 ofo 在车辆“本尊”降临他们所处的城市之前,就已经开始压迫他们事业的生存空间——他们吸纳着顶级投资机构的高额资本,用不断暴涨的单车规模和用户规模,摧毁着资本市场对这条赛道上其他玩家的信心。
而钱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当雷厚义找到供应链厂商,试图扩大车辆规模以迎击“来犯之敌”,却发现生产商已对自己这样的小玩家不感冒时,除了骂娘,什么也不能做。
如果早些知道国内最大的自行车厂之一凤凰,面对摩拜与 ofo 的势头放弃了自己的共享单车计划,他可能会改变入局的想法,但为时已晚。摩拜刚刚与富士康谈妥战略投资,500 万辆单车年产能到手;ofo 创纪录的 4.5 亿美元融资正在路上。
看上去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是摩拜、ofo 野蛮生长的牺牲品,但事实并非如此。要挑战互联网“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只能靠在某一点上比强者做得更出色,或是走入一条他们没有涉足过的差异化竞争道路。
遗憾的是,
他们只是摩拜与 ofo 的模仿者
,试图将两者的模式在某地复刻一遍。
更致命的是,他们还是两者的低配版
——论运营,他们不如 ofo;论技术,他们不如摩拜。指望靠先行圈地占领市场的计划,最后反倒是为两者培养了第一批用户。
只有悟空单车“成功地”依靠重庆的地形阻击了 ofo——后者至今没有在重庆进行大规模投放单车的计划。当然,代价是悟空单车成为第一家倒闭的共享单车,这波风潮的风力输给了地心引力。
04 结局:有人认输 有人跑路
6 月 13 日,悟空单车在微博上正式发出公告,宣布自 6 月起停止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在此前数天,创始人雷厚义和团队成员中止项目的行为无声而悲壮——将找回的近 500 辆共享单车悉数送人。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失败了,就当做公益”的豪言,在重庆人雷厚义身上一语成谶。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做公益。悟空单车倒下一个星期后,6 月 21 日,3Vbike 在微信公众号上宣布停止运营时,他们的单车已经基本上被偷光了。不到四个月运营时间,让 3Vbike 成了最短命共享单车企业。
为了降低成本,巫盛华在他的 3Vbike 上并没有采用智能锁和 GPS 定位模块。等到发现情况不对——预计损耗 20% 单车直接变成了大部分单车失踪,车辆已经无从找起。
不过雷厚义与巫盛华仍是有责任感的创业者,创业失败后,他们悉数退还了投资人的资金,以及用户的押金。
早至今年 5 月份,町町单车就开始爆出用户提取押金困难。不过町町单车比较幸运——此时“提钱困难”这个词几乎被易到包办了,专车开创者为同病相怜的町町单车扛下了所有媒体关注度。
用户在为 199 元的押金与町町单车的客服斗智斗勇,知乎问题“町町单车的押金退款一般都是几天啊,怎么这么久,好焦急 ?”下还出现了高人教用户们怎样快速成功退押金。
而町町单车内部,管理层已经悄然换人,富二代创始人丁伟不知去向何处。4 月 28 日,町町单车运营公司,南京铁拜公司的法人代表由“丁伟”变更为“丁万青”,股东变更为“丁金玉”、“丁万青”。据传丁伟 4 月中旬曾试图向多方融资,未果。
不同于接盘易到后即刻注资的韬蕴资本,町町单车新的控制者并没有拿出解决押金问题的诚意。向町町单车要押金的问题持续了小半年,而町町单车的团队不断缩水,公司员工到 7 月只剩 4 名。7 月底,知乎上高人传授的电话号码已经变成空号。8 月初,运营町町单车的铁拜公司人去楼空。
易到因为其全国知名度和积累的用户,还能赢得接盘侠青睐。对于町町单车,还没拿到押金的用户只能希望它不要演变成一出非法吸纳资金的骗局。
05 未来:下一个是谁?
不到两个月,已经有三家公司在共享单车赛道上折戟。
追逐风口的一大不确定性在于,你很难预料风何时会停,风向何时会变。
规模大如摩拜、ofo,也缺乏安全感,而在单车投放、公关、出海各个方面紧紧缠斗——一旦松懈了脚步,等待他们的很可能就是被对方吞并的命运。
新出台的国家共享单车管理办法,则是一柄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默许发展的政策红利期正在成为过去时。
就在今天,北京城管开始清退地铁站附近严重占道的共享单车。此前在北京龙泽地铁站,三车道的道路被共享单车们逼成了单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