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肿瘤频道
医学界肿瘤频道是领先的肿瘤领域专业媒体,我们传播国内外前沿学术动态,提供有用、有趣、有态度的专业知识,报道领域内发生的新鲜事。投稿或合作,请联系zl@yxj.org.cn。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肿瘤频道

王海波教授:聚焦早期乳腺癌治疗进展,再谈精准医学与AI融合的诊疗革新 | 南北汇

医学界肿瘤频道  · 公众号  ·  · 2025-03-22 19: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图片

“人工智能”如何辅助乳腺癌诊疗领域实现精准化?


撰文 | 小隐


2025年3月7日-8日,南北汇-第七届乳腺肿瘤论坛在上海盛大召开。


会议期间,医学界特邀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医院王海波教授 ,就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ADC药物的最新进展及人工智能(AI)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访谈。 医学界肿瘤前沿 特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Q1
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辅助治疗进展后,如何进行后续治疗?


对于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辅助治疗后出现转移复发的情况,需根据耐药机制制定 个体化策略


  • 若为 原发耐药 ,推荐通过基因检测明确分子特征,针对PIK3CA/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进行精准干预:PIK3CA突变患者可选择PI3Kα抑制剂(如阿培利司),AKT通路激活者可应用AKT抑制剂,而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则适用于广泛通路异常患者。


此外,BRCA基因突变人群可受益于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该药物已被纳入国内外指南推荐 [1] ,尤其在辅助治疗阶段显示出独特价值。


  • 针对 继发耐药 患者,临床需结合既往治疗反应动态调整方案。可通过更换CDK4/6抑制剂类型(如从阿贝西利转为哌柏西利)、升级内分泌治疗强度(如从芳香化酶抑制剂切换为氟维司群)或引入化疗等手段进行干预。


  •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患者在序贯治疗中可能重新获得对CDK4/6抑制剂的敏感性,提示动态监测耐药机制的重要性。对于快速进展或多器官转移患者,建议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强化策略,同时兼顾生活质量管理。


Q2
ADC是乳腺癌新型治疗手段,已经获批用于HER2阳性和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在早期乳腺癌中也有不少研究进展。您如何看待ADC在早期乳腺癌应用的未来潜力?

ADC药物作为乳腺癌领域的革命性疗法,已在HER2阳性和低表达晚期乳腺癌中确立治疗地位,其早期应用潜力正通过系列临床试验逐步显现。在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 DESTINY-Breast系列 研究 显示,新一代ADC药物T-DXd在新辅助治疗中可显著提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目前全球多中心III期研究正在探索其用于辅助强化治疗的可行性。这些数据若获阳性结果,或将重塑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格局,推动ADC药物从晚期向早期治疗关口前移。


同时,针对TROP-2等新兴靶点的ADC药物,同样展现跨线治疗潜力:例如戈沙妥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突破性疗效,为早期高危患者的辅助治疗探索提供理论依据;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原研ADC药物如SHR-A1811(抗HER2 ADC)在新辅助治疗中已取得初步积极数据,其独特载荷设计可能克服传统化疗耐药问题。


未来,ADC药物或可通过与免疫治疗、靶向药物的联合策略,进一步拓展在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辅助强化及保乳降期等场景中的应用边界。


Q3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如何辅助医学成为热议话题。在早期乳腺癌领域,您认为AI从哪些方面可以与现有诊疗手段相结合,来改善患者预后?

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早期乳腺癌诊疗全链条,通过多维度赋能提升临床决策质量。在临床实践层面,AI系统已实现从筛查到随访的全周期管理——基于 CSCO-AI平台 的智能导航系统可整合影像组学、基因组学等多模态数据,辅助分子分型判断、个体化用药推荐等;而目前AI工具正在构建“数字医生”体系,实时监测治疗期间的血象波动、药物毒性反应,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析患者主诉,动态优化支持性治疗策略。


科研转化领域,AI技术显著加速乳腺癌治疗方案的迭代升级。通过AI系统与临床试验数据的深度耦合,研究者可快速识别新型生物标志物(如免疫检查点CD112R),预测ADC药物旁观者效应强度,并建立耐药突变演化模型。这种智能分析能力使得药物研发周期缩短,同时为耐药患者提供跨线治疗方案的精准匹配。


此外,在患者 健康管理维度 ,AI正突破传统医学边界构建新型医患生态。智能科普平台通过机器学习分析患者认知水平,生成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提升乳腺癌早期筛查参与率。通过语音交互识别焦虑/抑郁倾向,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模块实施干预,这种生理-心理双重管理模式,使保乳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提升。


Q4
您团队在乳腺癌领域正在进行哪些探索?

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我们团队始终 以患者为核心、构建多学科协作的一体化诊疗体系 。依托乳腺病诊疗中心平台,我们创新推行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从精准影像诊断到个体化外科手术方案,同步整合乳房重建整形与肿瘤系统性治疗,并延伸至术后身心康复管理。


通过打破传统科室壁垒,实现多学科专家实时联动,患者可在单次就诊中完成病理评估、遗传咨询、治疗决策及心理疏导等全维度服务,显著提升诊疗效率与就医体验。同时我们建立动态随访系统,运用数字化工具对患者生理指标、心理状态进行长期跟踪,形成从早期筛查到晚期姑息治疗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路径。


科研层面,团队构建了 “临床-基础-转化”三位一体 的研究体系。基于临床诊疗中发现的科学问题,我们正深入探索乳腺癌免疫微环境动态演变机制,结合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学技术解析肿瘤异质性,并通过AI模型对海量生物医学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目前已开展多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致力于开发新型生物标志物检测体系与疗效评估模型。借助机器学习算法与智能工具,我们正在搭建肿瘤进展预测平台,以期实现治疗方案的动态优化。这些研究成果持续反哺临床实践,推动新型靶向药物研发与精准治疗策略的迭代更新,为不同分型患者提供更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for Genetic/Familial High-Risk Assessment: Breast, Ovarian, and Pancreatic V.5.2024.


专家简介


图片

王海波 教授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医院院长
  • 青岛大学实体肿瘤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主任
  •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学促进会乳腺整形分会常务委员
  • 山东省康复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 山东省临床肿瘤协会乳腺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 山东省医学会乳腺多学科协作分会副主任委员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精彩资讯等你来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前沿

责任编辑: 小隐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图片 更多医疗资讯,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