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核集团
邀您观核新闻 帮您聚核热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中核集团第四届短视频大赛获奖名单揭晓 ·  昨天  
中核集团  ·  整体·协同 | 中国中原:合作共创价值 ... ·  3 天前  
中核集团  ·  评论|中核集团的多彩“国际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核集团

呼叫代号 | 一院,收到请回答!

中核集团  · 公众号  ·  · 2024-09-25 19:35

正文




核工业的一院、二院、……、九院,你都知道是哪个单位吗?作为中核传媒精品栏目之一的《呼叫代号》,本期开始将为你逐一揭秘。


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即将迎来我国核工业创建70周年。从“一院”至“九院”,每一声代号背后,都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坚实步伐与科研人员的智慧结晶。本系列将带您穿越核科学的殿堂,揭秘研究历程,感受科研执着,见证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转强的辉煌历程。这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敬请期待,每期精彩!




上世纪六十年代

祖国西南的一处深山里

汇集八千军民

从零开始

艰苦攻关

仅仅用了五年时间

建成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

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度核电


1974年8月1日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

正式服役

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够

自主设计建造核潜艇的国家

这背后是

第一代核动力人

依靠自己的力量

白手起家

铸就起中国核动力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的信心和底气


今天

让我们一起重温

这段辉煌的历史




拉开序幕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上世纪50年代,国际核技术快速发展,继美苏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后,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和苏联的第一艘原子能破冰船也相继服役。


核能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极大地震撼了刚刚摆脱战火不久的新中国。1958年2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正式成立,组织领导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同年6月,聂荣臻元帅向中央呈送了一份绝密报告《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在两天内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圈阅批准,7月,海军组建核潜艇总体设计组,9月,二机部成立潜艇核动力设计组,一支年轻的潜艇核动力设计团队组建起来,拉开了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序幕。



核潜艇被认为是保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赫鲁晓夫曾说,“核潜艇的技术太复杂,你们搞不了,花钱也太多,你们不要搞”。当时中国人要搞核潜艇,被国际上认为是异想天开。周恩来总理讲:“不仅原子弹要搞,核潜艇也要搞”“苏联不援助,我们就自己干”。“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豪迈誓言。


为了这庄严的承诺,为了民族的尊严,1965年,中央决定选择地处西南的一片山区作为建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厂址,代号九〇九,对外称西南水电研究所。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厂房


以彭士禄、赵仁恺为代表的八千军民先后从全国集中到了西南深山,在没有技术资料、没有援助专家、自然条件恶劣的条件下,凭着对核动力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满腔的爱国热情,隐姓埋名,白手起家,开始为“巨龙”铸“芯”,为大国造“盾”。



艰苦攻关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九〇九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到九〇九干什么?不知道。但我知道,祖国需要我。”当时,绝大多数人在接到任务时,并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只知道一个代号叫九〇九,但为国奉献青春、贡献知识力量是他们的共识。


在九〇九基地生活过的人都不会忘记,那时候喝的水,来自稻田、池塘、河沟,喝了经常拉肚子,不少人还落下了肠胃系统的毛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用明矾进行处理,经常会发现一缸水用完,缸底沉淀起很厚一层泥;住房是“干打垒”——就地取材用石头和泥巴垒起来的房子;路是土路,在泥土上垫一层碎石块就成了路,当时人们笑称晴天是“洋(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


九〇九基地摇篮广场


没有资料、没有图纸、没有设备、没有经验,连核潜艇的实物都没看到过。就这样,新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设计人员和科研人员发扬大团结、大协作、大会战、大家干的精神与作风,白天搞研究,吃住在工地,晚上学习后,又接着工作。他们用计算尺计算反应堆结构,用手摇计算机轮流计算着物理公式,一遍遍的计算,一次次的试验,使反应堆堆芯结构、控制、物理、热工等方面的工作有了重大突破。


在8000多名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和解放军战士的日夜奋战中,陆上模式堆升温升压试验的这一天终于到了。1970年8月30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达到满功率运行!这仅仅用了5年时间。4个月后,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1974年8月1日,“长征一号”正式服役。这艘艇上有零部件4.6万个,需要的材料多达1300多种,但没有用过一颗外国的螺丝钉。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独立自主研制的中国核潜艇动力装置,共和国没有等太久。



奋起直追

“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



在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压力容器外面贴着一幅字:“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压力容器安装


为了提高核动力研发能力,陆上模式堆建成后,科研人员又乘胜而进,刻苦攻关,瞄准了开发反应堆的反应堆——高通量堆。这种反应堆是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辐照试验,研制出反应堆燃料元件的设备,亦称“工具堆”。原本要进行3年的试验在高通量堆中仅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是独立自主发展核能事业的必需。


1971年初,高通量堆破土动工。


受各种因素影响,高通量堆的基建举步维艰,为了推动工程建设,二级部于1973年9月将九〇九基地改名为“堆工研究院”,对外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设计院”(简称一院)。


院党委成立后,将高通量堆列为全院重点建设和科研任务,并成立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方力量,促进和加快工程进度。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1980年12月16日,中子通量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中国高通量工程试验堆满功率运行,中国具有了独立自主的核动力技术能力。


高通量工程试验堆


上世纪80年代,一院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和“三线”调整的历史机遇,先后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第一座铀氢锆脉冲反应堆,以及岷江堆等核设施。


改革开放后,核电迎来了新的发展。1985年开工、1991年建成投用的秦山核电站,终结了中国无核电的历史。1988年,一院中标秦山二期核电站核岛设计项目,成功撬开了核电技术市场的大门。1991年1月,一院正式更名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简称核动力院)。此后,核动力院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核电技术研发的国家队,先后承担了秦山二扩、方家山、福清、昌江等核电工程设计任务,成功研发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自主核燃料CF系列实现工程应用,多用途模块式小堆玲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通过三次创业,核动力院先后建成了三代国家核动力研发平台,持续提升我国核动力技术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


华龙一号福清现场


如今,核动力院在现有三代核动力研发平台的基础上,整体谋划,科学统筹,协同推进,全面开启了核动力事业的第四次创业,以国家安全的基石,核动力的主导者,先进核能的策源地,核技术应用的重要力量为定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早日实现。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华阳总部


回首过去,辉煌的历史已被铭记,展望未来,核动力院将继续“自主创新,勇攀高峰”,书写好中国核动力事业的绚丽画卷。



推荐阅读


呼叫代号 | 105(中核二十五),收到请回答!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各单位投稿请通过中核集团融媒体中心投稿系统

来源 | 核动力院

责编 | 朱灵钰

主编 | 刘洋

审校 | 李春平

喜欢就“”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