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给你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中国,金牌榜首位! ·  3 天前  
江南晚报  ·  刚刚通知!部分公交停运、改线! ·  4 天前  
新华社  ·  8月份国民经济数据发布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为什么苏东坡从来不“精神内耗”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09-18 12:09

正文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如果从古代历史长河中选择一位最快乐的人,大家会推李白为首;可若要是选择一个最乐观的人,或许更多人会选苏东坡。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三次被贬,从黄州到惠州,最后被贬到了蛮荒之地儋州(今海南),大半生颠沛流离,连妾室朝云都感叹他是“一肚子不合时宜”[1]。


虽命途多舛,苏轼却从未丧失生活的信心,甚至苦中作乐,处处开解自己留下了“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等众多哲思名句[2][3][4]。


林语堂曾经盛赞苏轼是“禀性难改的乐天派”[1]。当下最流行的话评价,苏轼是一个不会精神内耗的人。


一生“倒霉”但又苦中作乐,苏轼的幸福生活秘诀到底是什么?



苏东坡,永远的乐天派



苏轼的前半生拥有着一个绝佳开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在科考中取得第二名,成为誉满京师的新科进士[5]。


宋仁宗评价苏轼“有宰辅之才”[6]。如果苏轼的人生从此一帆风顺,史书上只会记载宋代有一个好宰相,可惜命运女神并没有放过这位天才少年。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正值政治生涯的黄金时期,遭遇何正臣、舒亶等人陷害其湖州进谢上表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甚至将“谤讪君上”这样大不敬的帽子也扣在了他头上。宋神宗大怒,遂下旨“送御史台根勘闻奏”[5]。


苏轼被御史台逮捕入狱。这就是名震天下的乌台诗案,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不过是向下转动。


苏轼被关在一个极其狭小阴暗的囚房里,经受着为日不足,继以夜审的折磨[5]。若是常人受此搓磨,命悬一线必定是寝食难安,苏轼却从此时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乐观和豁达。神宗曾秘密派人探查,没想到苏轼在狱中“熟睡,鼻息如雷”[5]。反观因为一点不愉快、压力就失眠的现代人,真是羡慕苏轼这样的大心脏和好睡眠。


正因这条消息,宋神宗脑回路突然转向,想到或许苏轼正是因为心胸坦荡,没有不敬之心,才能安然入睡。


后来宋神宗派人复审此案,苏轼才免于杀头,被贬至黄州。


黄州是苏轼命运急转直下之处,也是其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真正闪光之地。初到黄州,苏轼迅速调整好心态,欣赏此地的风物。


《初到黄州》诗云“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调侃自己本来该用来吃饭的嘴却去说了犯罪的话,以后这张嘴只去品味黄州的鱼美、笋香就好[7]。




位于古城黄州西北边的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因苏轼的诗而得名 / 图虫创意


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之前因为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岭南的好友王巩遇赦北归,来黄州看望苏轼。席间,苏轼问王巩带去岭南的歌女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回“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被其豁达所打动,随即填了一首《定风波》“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8]


“此心安处是吾乡”,成为苏轼后半生的心灵写照。


黄州之后,苏轼的政治人生几经起伏,最终总是“不合时宜”,深受政治迫害,四处奔波漂泊。59岁被贬到惠州,62岁又被赶去了更加遥远的儋州。但是苏轼并没有辞官“躺平”,反而践行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理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一生操劳,疲于奔命的苏轼才得到赦免离开儋州[6]。




苏东坡居儋三年,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 图虫创意


离开谪居三年的儋州,夜里乘船度过琼州海峡时,苏轼伴随着呼啸的海风挥毫“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直至此刻,苏轼心中依然没有恨[9]。


北归途中,在金陵停留。苏轼前往金山寺,看到寺中李公麟所画的苏轼像,此生所经历种种尽在心中翻滚,不禁写下《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10]


暮年苏轼,将自己被贬至黄州、惠州、儋州的这三段人生低谷期定论为功绩。曾有人将其解读为苏轼对自己“失败”政治人生的自嘲,但是能够有勇气将自己的“失败”题在自己画像边上,也可见他已经与人生的坎坷与低谷和解,将其认定为自己人生中的不可磨灭的一笔。



美酒明月,词旷心安



仕途上接连失意,逐步远离政治中心,本是苏轼人生中的重大打击。


曾有不少文人都因仕途失意而一蹶不振,但是苏轼每一次都能快速从低谷中振作起来,这样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源自于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当带着一双“艺术家”与“哲学家”的眼睛去看生活中的点滴,万物皆可爱。


自然风物,毫无疑问是苏轼获取精神力量的一大源泉。接连被贬,居无定所,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让苏东坡能纵观天下名山大川,甚至是汪洋大海。


游经赤壁生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原来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11]。游玩时,倾盆大雨而至,同行皆狼狈,而苏轼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2]。观西湖美景,在望湖楼上写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感叹“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1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藏有许多苏轼的书法、诗词、画作等文物 / 图虫创意


谪居时,虽说物质条件不好,苏轼也从未放弃自己的精神世界。苏轼喜作画,尤其爱画竹林、怪石、枯木,为中国画创了一个新的门类[5]。此外,苏轼还喜欢听琴弹琴,他说听僧人昭素的琴音能“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14]。琴棋诗画为苏轼构建起了精神支持系统。


人生多舛,苏轼总能在“吃”上找到慰藉。岭南赞美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15];廉州吃了当地产的龙眼称其“异哉西海滨,琪树罗玄圃。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16]可谓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人。


爱吃的人多半也爱钻研做饭,苏轼就地取材创造出来了不少佳肴,例如世人皆知的东坡肉。


除此之外,苏轼还和一位擅长酿蜜酒的道士杨世昌学习过酿酒,并以此作了《蜜酒歌》“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17]后来苏轼将酿酒经验写成一部《东坡酒经》总结道“酿久者酒醇而丰,速者反是,故吾酒三十日而成也。”[18]


酿酒也是一桩雅事,想要获得一壶好酒,就不能着急,需要与时间做朋友,与当地的风物做朋友。法地、法天、法自然,静待自然天地与时间相融。


爱酒自酿的原因很简单,纵使天下美食千万,酒才是苏轼漫长苦旅中最忠实的伙伴。


黄州时,苏轼就自陈离不开酒,“予虽饮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5]。当时苏轼被贬心里依然是有失落与委屈的,但他也懂克制,并未整日豪饮,醉生梦死,只是小酌一杯,以微醺的姿态,暂时疏郁忘忧。




中国酒文化起源于商周,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图虫创意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2]酒给予了苏轼一种别样的安慰,身体血脉里沉郁似乎都被酒所化解蒸发出体外,心中只留下了豁达与自在。


同时,酒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最大灵感催化剂,《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均是酒后乘兴所作,流传千古。


钱穆谈到,“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19]苦难之中,方显人格伟大,苏轼继承了儒家“仁”的核心思想,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时面对命运无常又能顺应天时,道法自然。这正是千年来中国人理想的君子人格的集中体现。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20]当世人在阅读苏轼时总是想要配一杯酒,点滴词句间,酒酣胸暖,人世凡俗,历史沧桑,苏轼的坎坷命运与我们的悲欢离合尽在流传千年的佳酿之中共生。



君子交游,吾道不孤



苏轼在宦海沉浮,虽陷入党政,多次遭遇小人陷害,但是在这一路上他依然结识了不少朋友。亲朋好友的帮扶和支持是苏轼在逆境中能保持坚韧的另一大支柱。


若说谁和苏轼感情最好,那必定是其手足兄弟苏辙。苏辙这一辈子也没少为自己这个“爱说话”的哥哥操心。乌台诗案,苏辙得知哥哥被捕入狱立马写了一封《为兄轼下狱上书》给皇帝,言辞恳切,请求皇帝免除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赎罪[5]。


苏辙也受此牵连,乌台诗案后被贬到了筠州。


兄弟二人感情深厚,但都有官命在身,经常好几年都见不到面。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在密州,那年中秋节苏轼和朋友们组了个局,在超然台上饮酒作乐。喝得大醉的苏轼,抬头望见一轮明月,正是阖家幸福团圆的时节,而思及弟弟却远在济南不能相聚。


思乡思亲之情涌上心头,灵感滚滚而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1]一首中秋绝唱,定格在历史之中。




自古以来,举杯对月都是人们思乡思亲的重要精神寄托 / 图虫创意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22]


君子与酒,好像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苏轼与朋友带着美酒,两次赤壁泛舟,俯仰天地万物,“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在儋州,冬至时节苏轼和当地人一起又组上了酒局,兴致所至,挥毫泼墨“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23]当时苏轼已垂垂老矣,以为自己要在这里了此残生,不过此刻他依然保持了快乐的心态。


面对命运的无常反复,苏轼一生所践行的“奋厉有当世志的淑世君子精神“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今日,苏东坡的君子人生哲学逐渐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文化结晶,也贯穿在习酒酿造君子之品的全过程中。


中秋将至,又是一个团圆夜。习酒根据苏轼的至交亲友的往来经历,通过一扇月亮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苏轼一生重要之人都带到他身边,跨越千年实现了他“千里共婵娟”的愿望。


如果你恰好对以苏轼为核心的大宋君子宇宙感到好奇,不妨跟随习酒的脚步,走进苏轼的朋友圈,领会苏轼与苏洵、苏辙、欧阳修、秦观、米芾、蔡襄、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君子之交,来一场穿越文化之旅。



苏轼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天,诗书词话、亲朋好友、山色水景、一食一酒,皆能收获一份踏实的幸福。正是这些生活中更为细碎、具体的真实感受支撑起苏轼即使命运跌宕起伏,依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历史的长河中习酒以文化入酒,充分汲取着来自先贤与君子的精神养分,形成了习酒独特的“君品文化”。“君品”,既可解为君子品酒,又可解为君子品格,酒的醇厚其实也是饮者性情的彰显。君子品格通过每一杯饱含君子风味的酒质醇厚、幽雅细腻、空杯留香的酱香型白酒代代相传。


去年中秋夜·喝习酒徐徐展开了盛唐酒肆之繁华,文人饮酒作乐之美事;今年习酒以宋朝文人社交中心苏轼为主线,通过苏轼时光穿梭与友人之间的品酒故事,再一次展现了酒与君子密不可分的关系。


实际上,习酒追寻君子的脚步走得要更前一些。习酒秉承传统,承袭古法,严格按照季节与物候的变化,每一道工序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在不疾不徐之间,天地精华通过时间窖藏臻于完美。


“君子之品,东方习酒”,君子喝习酒不仅是品其味醇悠长,更是饮下了千古以来的君子精神的传承。时近中秋佳节,同举杯习酒饮下苏轼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敬世间君子。



[1]林语堂. (2013). 苏东坡传. 湖南文艺出版社.

[2]苏轼.(宋).望江南·超然台作

[3]苏轼.(宋).临江仙·送钱穆父

[4]苏轼.(宋).和子由渑池怀旧

[5]李一冰. (2020). 苏东坡新传 . 四川人民出版社.

[6]刘小川. (2020). 苏东坡传. 时代文艺出版社.

[7]苏轼.(宋).初到黄州

[8]苏轼.(宋).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9]苏轼.(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0]苏轼.(宋).自题金山画像

[11]苏轼.(宋).赤壁赋

[12]苏轼.(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3]苏轼.(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14]苏轼.(宋).听僧昭素琴

[15]苏轼.(宋).食荔支二首(并引)

[16]苏轼.(宋).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

[17]苏轼.(宋).蜜酒歌(并叙)

[18]苏轼.(宋).东坡酒经

[19]钱穆. (2005). 中国文学论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苏轼.(宋).渔夫四首

[21]苏轼.(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2]王通.(隋).文中子中说·魏相

[23]苏轼.(宋).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陈新华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