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诚信科研注意到,在Pubpeer网站,有相关学者大批量质疑中国学者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文章的图片重复使用。诚信科研编辑部随机检测,发现国外某Twin
[还有国内的衍生版某Twin及某瞳
(
点击阅读
)
]
出现
严重漏查(截至1月20日,诚信科研编辑部核查了9篇文章,漏查7篇,漏查率达到78%)
,要是使用这种系统帮学者去检测未发表文章的图片,极其容易出现
大量漏查
,势必会对学者的声誉
产生严重影响
。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学者选用靠谱的检测系统(比如iFigures),去核查图片。另外,对于即将要更正的文章(如
Nature Communications
文章),请务必
选用靠谱的检测系统(比如iFigures)去核查文章所有的图片,不然出现漏的重复图片,极有可能会面临撤稿。
另外,使用
国外某Twin
[还有国内的衍生版某Twin及某瞳
(
点击阅读
)
]
检测系统是需要学者将数据给对方检测公司,有极高的数据泄露风险。
iFigures是一个软件(单机版),由学者自己操作检测图片,不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
某Twin及某瞳等2个系统出现严重漏查,iFigures表现更优秀
(
点击阅读
)
!使用
国外某Twin
[还有国内的衍生版某Twin及某瞳
(
点击阅读
)
]
检测系统是需要学者将数据(很多都是原始数据)给对方检测公司,有极高的数据泄露风险。
iFigures是一个软件(单机版),由学者自己操作检测图片,不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
iFigures(效率高,平均单次价格不超过200元,每次查重图片数量不限,安全性及保密性最强)能更好地检测出更多的重复图片。
[9]
诚信科研编辑部通过筛库,发现
纽约州立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的研究团队于2015 年12月7日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的题为
“
Cell cycle and p53 gate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human fibroblasts to dopaminergic neurons
”
文章
,涉嫌文章内的2对不合理的
图片重复使用。
诚信科研编辑部首先获取这篇文章的图片(由于是快速筛查,没有检测蛋白印迹;截图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如果有Merge类的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如果有放大类的图片,只获取放大/放大前的图片)。
对所有图片(非蛋白印迹)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文章内3对图片出现重叠:
其中图5C的图片与S7I的图片是合理的重复。
图4M及4N出现部分重叠,图S6A与S6E是一样的图片,为不合理的重复。
最后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
(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
,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撤回文章。
诚信科研编辑部发现,在Pubpeer对该文章质疑,严重漏查
(只发现1对图片重复)
,如若作者就按
Pubpeer的指引,势必会导致这篇文章面临撤回的风险。
参考消息: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2F4D742DF08990C424F06C40FE5EE3
[8]
诚信科研编辑部通过筛库,发现
南方医科大学
的研究团队于2023 年3月4日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的题为
“
CDK4/6 inhibition triggers ICAM1-driven immune response and sensitizes LKB1 mutant lung cancer to immunotherapy
”
文章
,涉嫌文章内的4对不合理的
图片重复使用。
诚信科研编辑部首先获取这篇文章的图片(由于是快速筛查,没有检测蛋白印迹;截图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如果有Merge类的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如果有放大类的图片,只获取放大/放大前的图片)。
对所有图片(非蛋白印迹)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文章内8对图片出现重叠:
其中图2D的图片与图12对应的4对图片是合理的重复。
图S12A-7与S12B-12是不合理的重复;图6D-1与6D-5的2只老鼠出现重叠;S10A-1与S10A-5是重叠的图片;8A-6与S7D-1
是重叠的图片。
最后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
(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
,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撤回文章。
诚信科研编辑部发现,在Pubpeer对该文章质疑,严重漏查
(只发现1对图片重复)
,如若作者就按
Pubpeer的指引,势必会导致这篇文章面临撤回的风险。
参考消息: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3350015A50B1C7D21751DD8E1C3A9A
[7]
诚信科研编辑部通过筛库,发现
复旦大学
的研究团队于2015 年10 月 1 日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的题为
“
The structural basis of Miranda-mediated Staufen localization during Drosophila neuroblast asymmetric division
”
文章
,涉嫌文章内的6对
图片重复使用。
诚信科研编辑部首先获取这篇文章的图片(由于是快速筛查,没有检测蛋白印迹;截图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如果有Merge类的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如果有放大类的图片,只获取放大/放大前的图片)。
对所有图片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这篇文章存在6对图片出现局部图片重叠:4C-1,4C-4及4D-10出现局部部分重叠;4D-1及4D-13
出现局部部分重叠;
4E-7及4F-7
出现局部部分重叠;
4F-1及4F-4
出现局部部分重叠;
诚信科研就将4C-1,4C-4及4D-10放大,发现局部出现重叠:
最后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
(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
,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撤回文章。
诚信科研编辑部发现,在Pubpeer对该文章质疑,严重漏查
(只发现2对图片重复)
,如若作者就按
Pubpeer的指引,势必会导致这篇文章面临撤回的风险。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E3811FE113502E60522EF226A9422F#4
[6]
诚信科研编辑部通过筛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的研究团队于2019 年 3 月 13 日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的题为
“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1 accelerates vascular calcification by upregulating Runx2
”
文章
,涉嫌文章内的1对
图片重复使用。
诚信科研编辑部首先获取这篇文章的图片(由于是快速筛查,没有检测蛋白印迹;截图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如果有Merge类的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如果有放大类的图片,只获取放大/放大前的图片)。
对所有图片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这篇文章存在1对不合理的图片重复使用:图2J-4及S7B-6是重复的。
最后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
(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
,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
[5]
诚信科研编辑部通过筛库,发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研究
团队于
2018 年 12 月 27 日
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的题为
“
Vasculogenic mimicry formation in EBV-associated epithelial malignancies
”
的研究论文,文章至少存在2对不合理的图片重复。
诚信科研编辑部首先获取这篇文章的图片(由于是快速筛查,没有检测蛋白印迹;截图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如果有Merge类的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如果有放大类的图片,只获取放大/放大前的图片)。
对所有图片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这篇文章至少存在2对不合理的图片重复使用:至少图4A-1与5F-5是不合理的图片重复,图S4B-4及S4C-2
是不合理的图片重复。其他图片是否合理,需要作者仔细核对。
最后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
(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
,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
诚信科研编辑部发现,在Pubpeer对该文章质疑,严重漏查
(只发现1对图片重复)
,如若作者就按
Pubpeer的指引,势必会导致这篇文章面临撤回的风险。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5A784AD3D70297CEEF117A74818D61#1
[4]
诚信科研编辑部通过筛库,发现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于
2014年10月6日
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的题为
“
ABRO1 suppresses tumourigenesis and regulates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by stabilizing p53
”
的研究论文
,发现文章存在7对
图片重复使用。
诚信科研编辑部首先获取这篇文章的图片(由于是快速筛查,没有检测蛋白印迹;截图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如果有Merge类的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如果有放大类的图片,只获取放大/放大前的图片)。
对所有图片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这篇文章存在3对图片(结合人工发现7对图片)重复使用:3E-12及3E-18是重复的,3E-21及3E-9是重复的,S1C-1及S1C-3是重复的。由于诚信科研是获取Merge后的图片,进一步获取Merge前的图片,发现更多的重复图片。
最后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
(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
,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
诚信科研编辑部发现,在Pubpeer对该文章质疑,严重漏查
(只发现3对图片重复)
,如若作者就按
Pubpeer的指引,势必会导致这篇文章面临撤回的风险。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E79DDB8C58D6E835C18E28E3621C3A#1
[3]
诚信科研编辑部通过筛库,发现
中国科学院
李乐乐团队于2019 年 6 月 28 日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的题为
“
NIR-light-mediated spatially selective triggering of anti-tumor immunity via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based immunodevices
”
文章
,涉嫌文章内的
图片重复使用。
首先获取该文章的所有图片(共计98张图):
最后,对所有图片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有
6
对图片涉嫌重复使用:
最后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
(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
,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
[2]
诚信科研编辑部通过筛库,发现
华中科技大学
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的题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