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没课上但不放假”?别陷入了观念误区 | 新闻眼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1-20 17: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日 新闻眼


“没课上但不放假”? 别陷入了观念误区

“隔屏有耳”? 手机 App 偷信息,不可取!

服装标签上公开生产成本, “君子生意”大有可为

“土掉渣、好看哭”: “村晚”何以打动人心

景区设“锦鲤减肥中心”, 乱投喂的行为也该“瘦身”



1

“没课上但不放假”?

别陷入了观念误区


近日,广州不少家长质疑,学校在考试后还需要过一周才正式放假。对此,多所学校表示,假前教育周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的好时机,也是学校开展特色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段,学生还需要按正常上学时间回校上课、参加校园活动。


微评

首先要明确的是, 所谓“没有课上”并非事实。 在不少家长的传统观念里,需要考试的课才是课,一般情况下,期末考试结束了,也就意味着一学期结束了。但是在“新课标”引领的素质教育下,还有一些看起来“不像上课”的课。 并不只是在教室里上的课才叫课, 操场、校外甚至是旷野,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课堂。


从长期来看,家长们还是要尽快理解, 一些素质教育课程对孩子来说也至关重要,属于学校系统安排的教育环节,它具有一定的刚性。 就好比平时的课程不能说不上就不上一样,这些课程同样不应让孩子错过。而学校也应该把这类课程融入日常教学中,不是非得等到期末再集中去办。


无论如何,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的目标都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 让孩子学得踏实、玩得开心,健康成长、科学成才。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


2

“隔屏有耳”? 手机 App

偷信息,不可取!


日前,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有政协委员呼吁:手机APP偷听、窥探隐私的问题该“好好治治了”。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原本是造福于人的好技术,怎么就成了“偷盗贼”?防止“隔屏有耳”、信息滥用,还需怎样发力?


微评

近来,手机App获取信息似乎成了一个“常态却无奈”之事。 App的便捷性增加了个人的依赖度,但也让人被迫让渡一些权利,甚至是数据隐私。 当权限放开,个人数据便成为商家的囊中之物,与之相应的“商业开发”接踵而来,甚至信息贩卖、滥用以及违法行径都会因此衍生。


诚然,大数据如能用好,是一种富集的社会资源,其潜力不可小觑。但是, 取之无道、唯利是图的“偷窃”行为实不可取! 全社会都该行动起来:提升个人敏感意识,审慎管理APP权限;督促软件平台当好“管理员”,及时检测、评估并提供规范。


当然, 最关键的还是以严法倒逼良治,构建一张信息保护安全网, 将每个人的隐私真正兜紧、兜牢。


(光明日报客户端)


3

服装标签上公开生产成本

“君子生意”大有可为


近日,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花183元在网上购买了一条蕾丝连衣裙,令人意外的是,该服装商非常“实诚”地将生产这条连衣裙的面料、辅料、里布、加工费、质检、快递包装费等各项成本详细地罗列在标签上,消费者可以清楚了解到商品成本和利润。


微评

虽然发帖的当事人叫好,网上也不乏叫好的声音,但这种做法有利有弊。 利在价格透明,各项成本支出明细清清楚楚,这件衣服值多少钱一目了然,甚至可以从价格上面初步判断用料、做工的好坏,衣服的大体质量、品质。衣服价格透明了,必然会对上下游产业产生影响,倒逼它们也透明起来。


弊端也很明显。 衣服是时尚消费品,相当一部分价值来自设计、造型创意。 同样的面料同样的做工,不同的设计可能价格大有不同。品牌不同,价格也有巨大的差异, 在一些高端品牌的价格构成中,原料物流成本甚至只是占了一小部分,


但不得不说, 这不失为取信市场、取信消费者的一种办法。 成本标签其实就是一种另类的明码标价,只不过,更彻底,数据更详实。消费的基础是互信,买卖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建立信任的过程,透明公开的另一面就是诚信,你遵守承诺,我付出真金白银。 “君子生意”迎合了消费者需要,大有可为。


(潮新闻客户端)


4

“土掉渣、好看哭”:

“村晚”何以打动人心


临近新春,几场有声有色的“村晚”火热开播。瞻淇鱼灯、提线木偶、苗族歌舞,充满民俗风情的大戏轮番登台,吸引数百万网友在线迎新春。


微评

“村里的年味儿真浓!”“这才是过年氛围天花板”……浏览高赞留言,不难看出大家对于“村晚”的真爱。说起来, “村晚”的节目谈不上精致,但接地气、很上头。 质朴的乡音,腊肉做的道具,节庆民族服饰,每个元素都诉说着“我们村”的魅力,都展现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也让看惯了“高大上”舞台风的网友耳目一新。


人是舞台的主角。 “村晚”好看,还在于普通人的倾情参与。 舞台上的演员,并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有人是水电工,有人是种植户。平时大家各有各忙,一到年节,锣鼓声响,大家又齐齐聚首挥洒这份热爱。


从“村歌”“村超”到“村BA”“村戏”,近年来出圈的“村”字号还有很多。借由短视频平台, 这些“村”字号不仅成了全网关注的文化现象,也给当地带来了文旅融合的新契机。 自信地唱着歌跳着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建设着美好的家乡。这样蓬勃昂扬的面貌,不正是乡村振兴的模样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


5

景区设“锦鲤减肥中心”

乱投喂的行为也该“瘦身”


1月16日,济南趵突泉的“锦鲤要减肥”冲上热搜。1月16日,记者在趵突泉景区海豹池看到,一个印有“锦鲤减肥中心”的指示牌被放置在池内,树上悬挂着卡通锦鲤模样的标语,活泼俏皮,极具网感。


微评

园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游客过度投喂以及泉水水质好、水温恒定适宜鱼类生长等原因,致使锦鲤体态臃肿。并解释道, 这个“锦鲤减肥中心”不是设立一个部门或者机构专门去给它们(锦鲤)减肥, 而是通过趣味性的卡通提示牌提醒广大游客。


游客喜欢投喂景区的小动物,是一个常见现象, 无节制的投喂也成了公害,跟刻下“到此一游”的行为一样,属于常见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野生动物有适应野外生活的习性,人工投喂的饮食未必合它们的胃口,还会产生危害,这基本上属于常识的范畴。乱投喂其实是以爱之名的伤害,也被多次发生的悲剧所证实。


景区直接挂出了“锦鲤减肥中心”,这是对投喂乱象的警示, 该减肥的是锦鲤,该“瘦身”节制的是投喂乱象。 游客文明观赏,别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胡乱投喂,锦鲤才能得以颐养天年,避免因过度肥胖而早夭。其他景区同样要管住乱投喂的手,别因不文明的投喂而伤害野生动物。


(极目新闻)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 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