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日期:
2018年6月16日
活动地址:
上海瑞平路230号B2-003 補時·点播影院
讲座时间:
14:00-15:30
对谈嘉宾:
潘律、胡介鸣、董冰峰
《论新》新书发布会:
15:30-16:00
宣讲嘉宾:
潘律、芬雷、董冰峰
预约方式:
拨打021-33568665
或在后台回复“姓名+电话+预约讲座”
文献/档案(archive)正成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策展人、艺术史研究者、艺术档案管理者以及社会实践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档案有着创造性述说的潜能, 而不同的人通过创作、策展、艺术史写作等去言说和解读档案的背后往往隐含着重塑历史主体的欲望。
在本讲座中,讲者将首先从文化研究学者的视角提出我们应该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理解archive这个欧洲词汇在汉语中的几种译法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张力。
其次,讲者将以她在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驻留期间的研究和展览为例,探讨艺术品是如何通过权力系统(比如策展人和艺术机构)从日常生活领域进入到艺术话语和档案库中的,并展现在此过程中,艺术品本身的物质性、记录艺术的媒体介质、记忆流动和图像表现之间的关系,以解释艺术中“新”诞生的可能性。
最后,讲者还会讨论仙台媒体中心的“311纪念中心”视觉档案库和大阪的艺术社区团体remo成员松本笃的“穴-档案”中的公共性与记忆问题。档案库并非永恒不变,在与许多稍纵即逝的记忆、物质和图像不断交换的过程中,档案库的边界呈现出流动的常态。
|讲
|者|介|绍
|
主讲人
潘律
| PAN LV
潘律博士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助理教授。她曾在柏林科技大学(2008及2009)和哈佛燕京学社(2011-2012),和国立台北艺术大学(2018)担任访问学者,并在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担任驻场研究员(2016)。
她是两本英语专著
In-Visible Palimpsest: Memory, Space and Modernity in Berlin and
Shanghai (Bern: Peter Lang, 2016) 和Aestheticizing Public Space: Street
Visual Politics in East Asian Cities (Bristol and Chicago:
Intellect/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5) 的作者。
她参与创作的作品曾在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城市客厅』单元、韩国DMZ纪录片电影节和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2017-18)等展出。电影与录像作品包括《港城三记》(2016)和《瘴气、植物、外销画》(2017)。2016年底,她受邀於德国柏林的都市艺术中心
(Center for Art and Urbanistics) 担任驻场艺术家。
嘉 宾
胡介鸣
| HU JIEMING
胡介鸣是当今中国数字媒体和录像装置的先驱艺术家之一。他有着对其他学科的偏好,
往往将那些不相干的领域杂糅其中。胡介鸣的尝试来自对内部生理的关注之表达,转换了生
理图表、手势、建筑空间、身份和五线谱到视觉经验杂糅的综合体验中。他的艺术创作驻足于时间、时空、历史、记忆的交替更迭,利用众多的媒介,不论摄影、录像或数字互动技术,持续提出他的观点和质疑的主题。让观者置身于过去的、不确切的某一个时空中,个人记忆中的图像被唤起,形成个体的文本。
嘉 宾
芬雷
| FEN LEI
芬雷,泼先生发起人之一,记述电影联合发起人,图书出版品牌“拜德雅”合伙人。2014年策划记述电影周(杭州),2015年策划“居伊·德波电影周”(杭州),2016年联合策展第11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谷神变”,2018年联合策展“方志小说:驻村写作联展”(安徽碧山)。
嘉 宾
董冰峰
| DONG BINGFENG
现为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
曾先后担任广东美术馆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北京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同时他也担任多个艺术机构、艺术理论丛书和影展的学术委员、主编与国际评委。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3)、"《YISHU》典藏国际版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5)和“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驻留奖”(2017)。董冰峰的研究领域包括影像艺术、独立电影、中国当代艺术史、展览史与当代批评理论。
|新
|书|发|布
|
《论新》
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