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是两年前的今天,理想国微信推荐的一个书单,可能不少朋友没看到过,再推荐一回。
五四运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侠义的五四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的学生运动,随之引起一系列罢课、罢工及其它连带事件,导致了一场社会骚动和思想运动。
广义的五四,则有好几种说法,有说大致是从1917年到1921年(周策纵),有说从上限至少可以追溯至1917年的文学革命,其下限则大抵可以1927年的北伐为界(余英时),也有认为从历史脉络来分析,这一运动始于1915,止于1923,前后共8年(张玉法)等等。
现在所说的“五四运动”,多就广义而言,也即围绕1919年5月4日这一天前后几年发生的运动。而对于五四的评价,见仁见智。有认为它是很纯粹的爱国运动,当时的文艺思想不是狭义的民族主义运动,是一次启蒙,“德先生”与“赛先生”,于今仍极具历史意义;也有认为它开启了中国激进主义的先河,中国传统丧失这么厉害,跟五四有关系......
今天,主页君做一回搬运工,推荐十本关于五四的作品。
1
《五四运动》
周策纵 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资深教授周策纵先生的力作,它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思想流派和具体过程作了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对一代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
《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
余英时 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余英时先生著作等身,是公认的大家,这本作品是他研究中国史学史、思想史及探论西方历史与文化的文集,收录论文有《中国古代死后世界观的演变》、《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文艺复兴与人文思潮》等。
3
《中国启蒙运动》
(美)舒衡哲 著 / 新星出版社
主旨在反应海内外持续不歇的关于1919年“五四运动”意义的讨论。作者认为“五四运动”的意义是:只要专制、官僚和教条主义的思想仍然盘踞在民众的脑袋中,启蒙运动必将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无论路途是多么的曲折,代价是多么的高昂。
4
《重返五四现场》
叶曙明 著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本书再现“五四”前后新旧政治、新旧文化的交锋,细述民国政界与学界的风云往事。
5
《五四新论》
余英时等 著 / 联经出版公司
收录两岸及海外学者论文八篇,作者分别是:余英时、张灏、王元化、林毓生、王汎森、欧阳哲生、刘军宁、秦晖。
6
《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
林贤治 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步入五四以降现代中国历史的深处,从历史的尘埃中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及一串串意味深长的精神事件,批判性审视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历史道路及其生存困境,并着力彰显出他们在困境中的言说方式及其选择的价值。
7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陈平原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书自思想、文化等层面,对五四运动重作评估。作者细读文本,爬梳史料,对五四“现场”——历史的、论述的、文本的“现场”——的种种现象有前人所未及的心得。在深厚的史料基础上,作者思考五四承先启后的意义,同时检验以往五四研究方法学的洞见与盲点。
8
《共鉴“五四”》
刘再复 著 / 福建教育出版社
刘再复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五四”的访谈、对话、文章的合集,当中更以李泽厚与刘再复的精彩对话作为《共鉴五四》代序——“五四”五说。
9
《“五四”九十周年祭》
杨念群 著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本书不仅讨论了“五四”前后“社会”作为一个论域的产生以及如何替代其他主题的历史,而且通过考察中国知识分子的“代际转换”以及与此相关的人际网络的变化轨迹,特别着力研究了“五四”前后不同知识群体的行为差异及其后果,描述了一幅充满地域和代际差异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智识图景。
10
《北洋裂变 :军阀与五四》
张鸣 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往的五四研究,跟五四关系密切的军阀和政客,似乎为人忽视了,好像五四期间,那些政坛上的要角,全体失踪了一样。另外,五四运动作为一个政治事件,它的运作是怎么回事?怎么动员的,怎么宣传的?运动中的学生跟商民是怎样的关系,跟军警又是怎么回事?张鸣在爬梳史料的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转载:联系后台 | 微店: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