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独角兽早知道
提供IPO最新消息,及时更新市场动态,专家团队助力分析可投资项目价值,提供IPO项目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消费日报  ·  苹果+阿里=iPhone中国AI? ·  16 小时前  
新消费日报  ·  苹果+阿里=iPhone中国AI? ·  16 小时前  
深度强化学习实验室  ·  DeepSeek核心强化学习GRPO算法解读 ... ·  3 天前  
深度强化学习实验室  ·  DeepSeek核心强化学习GRPO算法解读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独角兽早知道

同仁堂将收获第四个IPO,国内最大中医院集团冲击港股上市,2024年前三季度利润增长显著

独角兽早知道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5-01-03 08:10

主要观点总结

北京同仁堂医养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该公司是一家领先的中医医疗集团,拥有350多年历史的同仁堂品牌为依托。本次IPO将成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同仁堂医养按照连锁医院、基层连锁医疗机构及互联网医院三个层级构成自有和管理医疗机构,提供现代化、定制化的中医医疗服务。公司拥有分级医疗服务网络,包括自有线下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机构以及互联网医院,并提供医疗服务、管理服务以及销售健康产品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同仁堂医养在中国非公立中医医疗服务行业中市场份额显著。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同仁堂医养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同仁堂医养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冲击港股IPO,这是同仁堂集团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关键观点2: 同仁堂医养的医疗服务网络及市场份额。

公司建立了分级医疗服务网络,包括自有、管理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并且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之一,市场份额为1.8%。

关键观点3: 同仁堂医养的业务构成与增长情况。

公司业务包括医疗服务、管理服务及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收入及就诊人次呈现稳步增长,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29.3%和30.7%。

关键观点4: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与公司竞争优势。

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受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等因素驱动,预计将持续增长。同仁堂医养凭借丰富的医疗资源、分级网络部署和良好的品牌知名度,有望充分利用行业增长机遇。

关键观点5: 募资金额的用途。

IPO募资金额将用于扩充公司的医疗服务网络、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偿还银行贷款以及作为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正文

独角兽早知道 iponews

|资讯撬动新资本|

据港交所12月31日披露,北京同仁堂医养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综合 | 招股书  编辑 | 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公众号后台回复“同仁堂”获取完整招股书。



拥有350多年历史的同仁堂集团,旗下医养公司正式冲击港股IPO,在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上市后,同仁堂医养本次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


同仁堂医养是一家领先的中医医疗集团,按照连锁医院、基层连锁医疗机构(包括门诊部、诊所及社区卫生机构,均为中国独立医疗机构,持有不同类别的执照或证书进行执业)及互联网医院三个层级构成自有和管理医疗机构。


结合“医”与“养”,公司提供现代化、定制化的中医医疗服务,以标准化管理覆盖全场景,利用优势专科并采用中医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方案。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建立分级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1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及一家互联网医院,以及11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


公司以知名品牌“同仁堂”为依托,以优质的药品为支撑,汇聚和整合在线线下医疗资源。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为1.8%。


根据同一资料来源,按2023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公司以0.2%的市场份额在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二,该市场规模占同年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总规模的41.9%。


于往绩记录期间,同仁堂医养的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服务;管理服务;及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同仁堂医养汇聚了总计2,533名医师加入并在公司的医疗服务网络内执业,包括28名拥有国家级荣誉称号的医师。同时,公司还孵化了多个中医医师工作室来培养下一代中医人才,传承宝贵的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


以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带头的高素质中医医师团队为支撑,公司已形成中医心病科、中医脑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肿瘤科和非药物治疗等多个优势专科。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品牌拥有355年历史,积累了对客户及医疗专业人员的内在吸引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公司在中国非公立中医医疗服务行业中率先部署了线下线上一体化的分级网络内医疗机构。


同仁堂医养网络内医疗机构的总就诊人次由2021年的100万人次增加至2023年的180万人次,复合年增长率达30.7%,公司网络内医疗机构的总就诊人次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120万人次增加69.8%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210万人次。


同仁堂医养的会员累计人数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19,338人增加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530,691人,复合年增长率达55.6%,并进一步增加36.1%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722,170人。



财务数据方面,同仁堂医养的收入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6.90亿元增加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1.5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3%。截至2023年及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的收入保持相对稳定,分别为人民币8.328亿元及人民币8.326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815.1万、-923.3万、4263.4万、2659.2万人民币。


公司的毛利于整个往绩记录期间有所增加。公司的毛利于2021年至2023年持续增加,主要归因于公司医疗服务的毛利增加,这与医疗服务产生的收入增长基本一致。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的毛利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出售同仁堂餐饮管理后,公司的其他业务于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录得毛利,而于2023年同期则录得毛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同仁堂医养运营所在的行业竞争激烈且较为分散。在与公司的网络内医疗机构相同的地区内,存在多家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及社区医疗机构以及综合医院的中医药科室。以下关键因素通常会影响公司于业内的竞争力:医疗服务及健康产品的质量、服务体验、医疗资源(尤其是经验丰富的医疗专业人员)、品牌影响力、客户的可及性以及定价。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人民币5836亿元增至2022年的人民币80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2%,占202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总市场份额的13.4%,预计2032年将达到人民币21239亿元,2022年至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3%,占203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总市场份额的19.3%。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主要由需求侧驱动因素驱动,包括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不断上升,中医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并呈多样化,及中医医疗服务接受度的提升;


及供应侧驱动因素驱动,包括利好政策的出台,技术进步和服务质量优化,实施多点执业政策,在线线下融合的趋势打破时空限制,及医疗保险计划的发展。


招股书显示,作为非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行业的龙头中医院集团,同仁堂医养相信,凭借公司丰富的医疗资源、分级网络部署、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及持续的努力,公司已做好充分准备利用行业增长的顺风。


本次同仁堂医养香港IPO募资金额将用于扩充公司的医疗服务网络;提升公司的医疗服务能力;偿还若干未偿还银行贷款;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消费日报  ·  苹果+阿里=iPhone中国AI?
16 小时前
新消费日报  ·  苹果+阿里=iPhone中国AI?
16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