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还没有定论,电影圈又一轮斗争开场。
5月2日上午10点37分,《英雄本色2018》导演丁晟在微博发布长文《光线,请拿到阳光下》,并@光线传媒,质问光线《英雄本色2018》两千七百万宣发费和一千万票补款明细在哪里。
我们给这份声明划个重点:
1、顶着压力把宣发交给光线,票房不理想,抱着对投资方负责任的态度,希望光线给个花费明细;
2、光线给了一份不能说明问题的表格,投资方不满意,光线以不回应冷处理;
3、我是替投资方出头,我很生气,我要发声明,让更多人知道这个事儿。
丁晟导演是拍出过《解救吾先生》这样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电影的,在电影圈的耿直人设也立得住,所以声明发出来马上引来各方关注,在微博的转发评论点赞就超过7万。
光线方面的回应很快也很强硬,当天下午,就发布《对丁晟导演的回复》声明。
划重点:
1、我们尽力了,票房不理想是影片质量问题,宣发不背锅;
2、北京文化和青春光线联合发行,青春光线负责执行,导演是第三方,我们没有权利义务对您披露宣发明细。
大意是票房不理想,不要来找宣发的原因,而且我们只对我们的甲方披露。在这里光线好像没有注意到,丁晟导演说的是投资方不满意,我是替投资方出头。然后出品方酷仔文化董事长陈定岭5月3日上午10点发布声明,并转发丁晟导演的声明和光线的回复。
划重点:
1、我是出品方,我是你的甲方,我要宣发结案;
2、我支持丁晟导演。
随后,上午11点,北京文化也来补刀,发布声明:
划重点:
1、我们与光线签了《英雄本色2018》联合宣发协议,在投资方授权下,光线执行;
2、我们未参与任何实际执行,也没有费用支出;
3、明细只有光线有,不要和我要;
后来的我们,都学会了发声明,这年头,声明发的比微博微信还勤快。
到了这里,事情还在进一步发酵,我们可以梳理整个过程,丁晟导演先站出来向光线要宣发费用明细,光线说你是第三方,我们没有义务披露,出品方站出来说我是甲方,我要求你披露,另外一个联合发行方北京文化说和我没关系,不要找我。那么问题是,光线会给宣发结案吗?
其实出品方花了钱,问宣发方要一份详细的宣发明细,是基本的要求,一份包括物料、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包括投放位置、地址、网址、链接、浏览量)执行的宣发结项报告也是基本的,能提供合约的提供合约,不能提供合约的提供明细,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光线的强势,也让行业宣发费用的不透明性暴露出来,或者说整合产业链中强势乙方的问题凸显出来。
也有很多人说宣发费用中很多都是软性成本,不宜公开,事实上,这些软性成本,买水军刷评分、传统媒体推稿件的车马费、影院公关费等占比并不高,并不影响其他费用提供明细。而票补明细,具体到各影城每天补贴出票量都是有合同的,这些票务平台是有能力提供的。
宣发结案报告
光线这样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发布会在自己的场地做,主题曲自己的公司做,票补猫眼安排,从光线的角度来说,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赚取利润,这样强势的乙方也能把甲方逼到发微博讨说法也是业界奇观。
光线的声明中说了一句实话,票房好坏是由影片质量和宣发等多种因素同时决定的,2700万宣发费用在中国电影营销市场中算是中等水平,但是结果不理想,不应该以票房为唯一决定因素,同一时间的曝光量,同类影片的口碑指数、营销指数、微博搜索指数、微信搜索指数、百度搜索指数、新闻热度趋势都是可以查到的。
艺恩作为中立的数据统计平台,可以及时查询影片营销成果,出品方可以看自己的钱花的成果如何,宣发方可以看自己的营销策略是否准确,制作方可以看哪些关键词是营销热点,根据这个数据,还可以及时作出调整,制定精准营销策略。
一键导出宣发分析长图
其实可以看出《英雄本色2018》的营销指数评分并不算低,但是热度持续时间很短,后续宣传也没有跟上,营销发行方面,光线确实是做了工作的,但是同档期的影片比较强势,自带流量的主演和怀旧情怀这两个宣发热点都打了空拳,没有击中痛点,丁晟导演对宣发工作成果不满意是一定的,但是光线的态度才是激怒他的导火线。
艺恩数据App的影片对比功能,可以实时查看对比同档期上映影片的数据。拿《英雄本色2018》与同期上映的另外两部影片对比,《英雄本色2018》票房除了上映首日上扬之外,接下来几天持续走低,但是同期上映的《神秘巨星》则由于口碑发酵,票房表现稳定,出现了第二个峰值。这场导演与发行方的争论还在持续,这里,我们建议,片方在影片上映中应该通过数据实时监测营销发行的进展。
在影片上映前的宣发之外,根据实时票房占比调整宣发策略也是重要的一环。艺恩APP的工作台的数据导出功能,可以实时查看影片的宣发情况,具体到一线到五线城市的上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