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事件”?
对于社会、娱乐等话语环境来说,越是轰动、耸人听闻、街谈巷议,那么可能就是一个越”大“的事件。但是对于政治、商业来说,一时的新闻曝光度只能作为圈内人的谈资以及围观群众“贵圈真乱”的感叹语。(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对互联网来说,更重要的“大事件”判断标准往往是能否产生更长时间的影响力,成为行业较长时间的共识,甚至影响资本的后继流动与就业。2016已经“盖棺定论”,这里总结一下有哪些大事件的影响力将持续发生,影响2017乃至更远。
【红包大战,把“红包”变成了唯一一种渗透所有阶层的话语形式】
从年初的“摇一摇”“集五福”到年末的AR红包,阿里腾讯等大玩家牵头的红包大战近乎席卷了中国以及华人生活的每一处角落。
本质上来说,红包只是一种游戏。用户很难从中取得真正的利益,但这个游戏却把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过年讨彩头”和零门槛操作方式结合在一起,短时间内聚集了“上到九十九下到不会走”的用户群体。
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通过红包做支付习惯、做社交、推广AR技术的各种尝试。这是因为红包已经变成了一种所有用户都能理解的共同话语,这在断层严重的中国可能近乎唯一。未来基于红包模型开启的产品想象空间,可能是巨头垄断多种产业领域的基本方式。
【分答、得到等认知盈余平台开启长风口】
5月分答上线,借助王思聪打造了第一波品牌攻势。紧接着6月得到上线,马云成为了李翔商业内参的第一个订阅者。
这两个产品预示了这是属于认知盈余和知识付费的一年,随后喜马拉雅、知乎,到微博、今日头条纷纷加入战场,认知盈余市场一时波澜壮阔。但相比于产品层面的成功,更让人在意的是知识付费的方式开始多元化、有价知识的层面开始增加,以及“认知”作为一种商品开始脱离知识单独产生市场。
众多平台、行业明星、媒体,以及认知盈余的内容生产者与拥趸,都在高调唱兴这个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由于知识与认知这种商品的虚化本质,这种模式甚至很难被市场证伪。因此这个产业必然是个长风口,很难集中爆发,但一直有新故事可以讲。在可预料的2017年,认知盈余产品必然又有大规模的嬗变。
【直播大战提升了媒介效率,降低了创业门槛】
从5月获得融资的直播平台上三位数开始,这个产业开始了狂飙突进。到年底据说已经来到了惊人的四位数。
但这也是个从一开始就被判断为“有水份““会吹爆”的产业。一方面是新平台和资本的疯狂注入,一方面是围观者等待神话破灭。
但不管怎么说,移动直播的存在和普及还是带来了一些不可逆的影响。对更长远时间维度上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对媒介效率的提升,回想一下,行业对视频取代图像,成为媒体介质主流的判断由来已久。但视频的制作门槛和周期始终无法克服。但经历了直播的爆发后,人们对于通过实时视频来完成传播好像重燃了希望。媒介整体效率的提升,必将会带来比秀场模式多得多的商业逻辑变革。
另一方面,直播开始让内容生产的门槛下放,大量“主播”“”网红“”经济公司“开始依托直播土壤崛起。产生了大量趋近于零的创业机会。在资本寒冬中,这股”清流“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内容化、产品化、垂直化和社交化,这四个词可能会支撑直播在2017继续烧下去。而直播带来的对传播和内容概念上的思考转变,才是它留下来的核心影响力。
【人工智能贴近商业化】
这个标题下可能没有发生任何”大事“,但却可能是2016被互联网历史铭记的原因。
这一年,科大讯飞等智能语音输入打开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新场景;多家企业宣布正式推出基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SaaS系统;百度大脑可以作为多个百度系产品的底层算法,并且一上来就展示了在营销层面的作用。
总之,人工智能正在无限的从”好厉害“变成”可以卖“。从美丽的幻影来到实打实的销售价值,即使再微小也是质变。更何况硅谷和以色列的AI同仁也没闲着,让2017出现全球爆款的人工智能产品几率极大提升。
新的独角兽正从AI中醒来,新的大热点们正在向自媒体们搔首弄姿。
【共享单车、网约车新政,把共享出行推向“凿井期”】
上半年滴滴融资,紧接着收购uber中国,让共享交通产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10月初推出的京沪网约车新政,却给行业蒙上了一片阴影。保守估计,各大网约车平台在京沪地方网约车新规落地后,合规车可能不足之前的20%。这一方面让人们开始担忧网约车的使用便利,一方面加重了对”出租车模式“网约车的怀疑。
无独有偶,共享单车成为了下半年互联网产业的绝对主旋律。纯平台投放、用技术解决体验问题的模式一度造成了对共享经济定义的大讨论。但无论如何,共享单车有其市场应该已经被证明通过。
总之,这一年共享出行的几件大事证明了:第一,利用用户资产进行共享风险巨大;第二新体验代表着市场接受度;第三,行业开始整体亲近重资产。
有这三个共识,共享出行很可能将全面从“圈地期”进入“凿井期”。即通过重度用户运营和新技术攫取价值,用户覆盖度将不作为市场的第一依据。
接下来,我们可能很难看到疯狂补贴的共享出行,但应该能看到这个领域出现各种交通工具和新技术。
【百度的后退与AT的“章鱼斗局”】
从“血友病吧”到“魏则西事件”,李彦宏的本命年里百度好像一直处在后退的态势中。也有大量舆论声音认为BAT三足鼎立时代终于要迎来AT两强争霸。这个断言当然言之尚早,有点“墙倒众人推”的嫌疑。但不管怎么说,百度在业务上的收缩和战略重订,让阿里腾讯的大布局越来越明显。
之所以称之为“章鱼斗局”,是因为两家的角力在多个领域都同时进行着,非常像是两只章鱼的多只触手纠缠在一起。
比如在社交领域,阿里今年通过支付宝做社交的决心格外清晰,追赶腾讯肯定是最大的战略意图。比如在电商,腾讯强化了与京东的联盟,与阿里系电商形成割据。比如在大文娱领域,两家都有非常多的整合与新项目上马,比如在内容分发,UC号也全面转型与企鹅号一起加入了互斗。
其它像云计算、物联网、O2O,都可以看到两家斗法的身影。与其它准巨头的合纵连横也好不热闹。总之,2016是阿里和腾讯各自落子布局的重要阶段,中盘绞杀即使不在2017到来,也不会让大家特别久等。
【智能手机的自我续命】
还有一件事,也是十分重要,但并未以“大事件”的形态出现。就是智能手机又有的可玩了。
在2015年末的时候,舆论普遍不看好智能手机接下来几年的出货量与企业增长幅度,认为人口红利催生的手机市场已近饱和。
但出乎意料的是,今年智能手机产业纷纷依靠黑科技和自我标准的提高完成了内部进化。双摄像、曲面屏、人工智能系统等名词开始在各个手机商中迸发。加上运营商的给力配合和海外市场的增长环境,我们在今天很难想象华为、小米、金立等国产手机会快速走入瓶颈。
2017的开端,未来手机概念已经开始被热推。手机行业全面放缓可能又要来的晚一些。
【小程序带来的认知逻辑】
几次预告都成为刷屏级事件的,可能只有小程序。多方揣测和激辩后,综合各种情报来看,小程序上线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微信的自我改革。更可能发生的是移动互联网流量为王这一思考方式的改变。
直到如今,张小龙的产品解释依旧令普通用户云里雾里,而小程序的成败还要看2017年的市场推广和应用场景构建。毕竟微信的主力用户是对互联网不够敏锐的人群,这是微信最大的成功也是内部推出新场景的最大挑战。
但无论如何,小程序带来了一些新思考,比如互联网企业是否可以不对流量负责,不以黏度作为价值判断基础。如果被市场证明可行,这种全新认知逻辑带来的行业影响是断崖式的。比如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可能所有的BP都要修改。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长按下图关注。预告:体育赛事的风云
点"原文"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