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TheBund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全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TheBund

这才是中国最美的建筑,冰城雪景也黯然失了色

外滩TheBund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1-17 12:34

正文

一向爱黑中国的 CNN

坚信这是中国最美的建筑

甚至超越了悉尼歌剧院




上周五,“设计界的圣经” 《 Wallpaper*》 杂志公布了一年一度堪比奥斯卡的设计大赏 2017 Design Awards。世界范围内最佳新公共建筑入围名单里,有哈尔滨歌剧院的名字。


但早在 2015 年,哈尔滨大剧院就被著名建筑新闻网站 ArchDaily 举办的“世界年度作家建筑奖”选为“最佳文化类建筑”,这也是唯一一个获奖的中国作品。


这次就连一向爱黑中国的 CNN 也给足了面子,特地发文夸赞哈尔滨大剧院:  “这是中国最美建筑吧?”



甚至说连悉尼也可以走开了。




流动的设计、悦耳的音色


自从大剧院 2015 年竣工后,每当国外有大型的建筑设计奖项,哈尔滨大剧院的名字就不断被提起。特别是到了冬季,实在是没有什么比置身于这样一座与雪景融为一体的歌剧院,更加美丽的事情了。




哈尔滨大剧院与太阳岛风景区隔江相望,毗邻东北虎林园。


这座总投资人民币 12.79 亿元的剧院,毫无疑问已经是哈尔滨整个文化岛的焦点,建筑面积大约为 7.9 万平方米,占地 7.2 万平方米。建筑包括了大剧场(1838 个💺)、小剧场 (414 个💺)、售票厅和停车场 ( 470 个🚗 位)


大剧场主要以演出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剧为主,兼顾音乐会功能,观众厅平面以马蹄形为主,舞台采用典型的“品”字型结构,配置了国际先进的现代化舞台机械设备和灯光、音响系统。




小剧场高度25.75米,主要满足话剧、室内乐演出,兼顾戏曲演出、会议等多功能要求。共有各类化妆间 28 间,排练厅 3 个,钢琴房 3 个,电梯 21 部。


剧院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座剧院之所以受到世界级的好评,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坐落于风光秀丽的湿地之中,栈桥穿梭,水系环绕,很好地与地平线相融,让人感受到建筑也是土地的一部分。


大剧院弯曲的表面由柔和的白色铝板构成,成为了一部由边角和表面,柔软和锐利构成的诗篇。起伏的建筑表面围合了一座巨大的公共广场。




从外部眺望,建筑外立面采用白色铝板包裹,张力十足的动感形体让建筑远看如同行云流水般顺畅自然,与周围的松花江畔的湿地景观浑然一体。



在冬季的时节,大剧院完全融入了冬日的雪景之中,如江风削出的雪塑矗立于银装素裹之中。




夏季则像一条银色的绸带飘扬在碧水蓝天之间。




再看大剧院的内部,空间序列十分具有戏剧性———大堂的顶部横跨一枚天窗,天窗上有金字塔般的结晶幕墙单元体,阳光从这里倾泻而入,洒满整个大堂。


设计团队特地将自然光引入剧场,这也是世界首创,尤为节能环保。




大剧院的屋面上还设置了世界首创的步行式观光环廊。通过与不同高度观光平台的有机结合,将整座大剧院变成了全天候 360 度的观景平台,身在其中任意一个角度,都有饱览风光独特的视角。



设计团队还将柔软的水曲柳木材做成环绕大剧场室内外的曲面墙体,以简单材料和精妙空间实现了世界级的声学效果。


而小剧场的舞台后方一片巨大的隔音玻璃幕墙,则让小剧场成为室外环境延伸的一部分。



参观者变成表演者


身在大剧院其中,参观者完全与建筑相融,变为表演者。




进入大厅时,参观者会看到跨越整个大厅的巨大透明玻璃墙,在视觉上延伸了曲线构成的内部和充满动感的表面以及室外广场。




上方,一条水景般的玻璃幕墙跨越整个大厅,由网格状轻质结构支撑。这一表面由玻璃金字塔单元构成,使得这一表面既光滑又具有凹凸,代表了冬季波浪般的冰雪景象。


如果你来得早,就坐的人还不多,就可以感受到充盈的自然光线和材料的细腻感。


整个人被一种温馨而诱人的氛围包裹着,大剧院表面覆盖了木材,就像是一块慢慢被侵蚀的木块。木质墙壁由水曲柳雕琢而成,温柔地包裹了主舞台和剧院的座位。




从舞台前到高层的楼座,剧院利用简单的材料和强烈的空间形式创造了世界级的声效。


一些巧妙的天窗照亮的剧院内部,并让观众与室外相连,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消逝。



雪景中的它让冰雪黯然失色


摄影师伊万·巴恩(Iwan Baan)去年公布了他拍摄的白雪覆盖的MAD设计的哈尔滨大剧院,以及周围的景观。北部城市哈尔滨冬季的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30摄氏度。



在他的照片中,哈尔滨大剧院蜿蜒的铝制表皮与旁边的松花江冰面交相呼应。




当时巴恩的照片上出现了游客、遛狗者和当地的渔民,他们都来参观这座建筑以及周边的景致,尽管当时的天气很冷。


宽阔的木制楼梯通过歌剧院飘扬


璀璨背后的建筑团队 MAD


2010 年,哈尔滨文化岛举行了文化岛的国际开放竞赛,规划一座歌剧院、一个文化中心,以及附近哈尔滨松花江畔的湿地景。一家名为 MAD 的年轻建筑事务所赢得了投标。


才成立 15 年的MAD 事务所有什么能耐能把这个价值约 13 亿的项目拿下?


这个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国际级明星建筑事务所,由北京人马岩松创立于美国,其后又有早野洋介、党群加入成为合伙人。



这个团队曾先后设计过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罗马古城中心罗马古城中心等世界级地标建筑。




真正让 MAD 广受瞩目的第一个国际项目,也是马岩松的成名作,梦露大厦。



这对线条简练的性感大厦具有极高的识别度,以自然的状态挑战着当代城市


MAD 凭着梦露大厦赢得了加拿大多伦多的国际建筑公开竞赛,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型建筑设计权的中国设计事务所,之后便迅速崛起并引起国际建筑界关注。


2008 年后,MAD开始把事业重心转移到中国,哈尔滨歌剧院自然就成为了大展身手的重头戏。


在这之前,他们很少涉及旧项目的改造,“对于那些改造和重建项目,建筑师必须了解建筑从前的面貌,它和周围环境的历史关系,以及如何将历史记忆带回改造后的建筑。”


这个问题,他们整整用了六年去思考并改造。


另一个大难题是,中式的大型建筑以气势恢宏为主要风格。“中国的公共文化建筑一般都是尺度巨大的。他们强势而醒目,完全超出了人的尺度。”早野洋介讲道。


“这个大剧院不再是一个超人类尺度的巨型建筑,而是和周围景观有机结合,同时人们可享受其中的公共空间。”




为了兼顾气势和环境共生,大剧院的设计灵感来自北国的冰雪风貌,建筑形体作为环境的延续,以自然的韵律消解这类大体量建筑的体积感,还通过诸如木料、可透天光的贝壳结构等无比丰富而清晰的细节来与周边环境相融。


“这就是我想要给建筑带来的,超越功能,形状,空间和光的限制。我想用建筑创造一种艺术氛围。“可以看出,建筑师本身是满意这个作品的。



希望哈尔滨大剧院成为未来的文化中心,人们可以进入艺术,享受艺术,使用艺术,”马岩松说


看到这里,熟悉建筑的朋友可以发现,这种流动性的体量手法是不是似曾相识?作为扎哈哈迪德的弟子,马岩松的风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已故的大师。



哈尔滨大剧院内景



扎哈哈迪德的阿利耶夫中心


师出名门的马岩松,当然也有独创的”山水城市“的建筑理论。哈尔滨大剧院与周边雪景的完美相融,就是他设计理念的最佳代表。


去过的人都说美美美


之前很多人一直怀疑虽然外观上大剧院看起来不错,但投入使用后的效果是不是也能保证呢?


Facebook 上不少网友已经实地考察过了,看他们分享的照片和小视频,真的是马上想来一场冬天的哈尔滨之旅。



从夜晚拍照效果来看,建筑毫无违和感。



春节期间,带着全家来大剧院看场经典芭蕾舞剧也是蛮好的选择哦!



可以肯定的是,哈尔滨大剧院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新地标,更如建筑师马岩松所说:用建筑改变一座城市。


编辑 _ 大刀刀、  Cassie、谱妹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由「外滩TheBund」(the-bund)原创,现已授权“快版权”(www.kbanquan.com)对文章的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禁止未授权转载。


- THE END -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