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书评
纽约有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伦敦有London Review of Books,上海怎能没有Shanghai Review of Books?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每个家庭的成长,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小 ... ·  5 天前  
十点读书  ·  月薪18000但工作无意义,要不要辞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书评

申闻︱他曾与王国维共事:稿本《涤庵日记》作者及其他

上海书评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23 16:33

正文

涤庵日记(二月十三日记到王国维)



文︱申闻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二十六日,王国维在父亲王乃誉陪同下从海宁到上海,进入《时务报》馆,代替同学许默斋任书记。《王国维年谱长编》说“在经济方面虽所得甚微,但接任此职,却是先生一生事业的开端”,足见这段经历对观堂先生意义重大。较之王国维更早从无锡到上海,进入《时务报》馆的,还有《涤庵日记》的作者,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去年秋,海上卢康华兄寄赠新整理本《蟫庐日记》(外五种;凤凰出版社2016年9月),所收日记稿本六种,大半在复旦时都读过,一直对其中旧题为夏震武的《涤庵日记》的作者深致怀疑。不过,将日记所载各种线索汇集考察,正如整理本说明所述,尽管确定作者为无锡人,与王蕴登、俞复、丁宝书、吴稚晖、廉泉等均交好,但遍查各人交往的朋友中,并无号“涤庵”者。


距经眼稿本六年后,重读此日记,又一次翻开往昔的笔记。记着复旦大学图书馆另藏有一册《寓沪日记》残稿本,与《涤庵日记》的字迹潦草不同,系用红方格写样纸工楷手录,半页十二行二十九字。记事起于三月十九日,迄于同年七月初一日,且前有缺页,十九日仅存后半段,七月初一日未记事。所涉及的人与事,和《涤庵日记》有共通之处,可以基本确定,是同一人所作。内中六月初一日记“晨起,至伯嘉处,约定明日搬进《博闻报》馆”,次日“冒雨将行李嘱车夫送往馆中,余向黄君念劬出作别,并道谢忱。坐车至馆内,与邬君略寒暄,即将行李略略安放,择定一室”。按:邬棠林所办《博闻报》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七月十一日发刊,但仅存世数月,故可以断定《寓沪日记》作于《涤庵日记》前一年,可惜来不及与后者同付整理印行。


寓沪日记 (1)


寓沪日记 (2)


关于两种日记稿本的作者,从其本身内容看,很难加以确定。幸亏汪康年的友朋书札大部分完整保留了下来,在《汪康年师友书札》中,可以找到《涤庵日记》、《寓沪日记》中都有的“步瀛”——王蕴登的名字。王氏书札共四通,虽然不多,但第四通却很重要:


购机、租屋二事,日来有无眉目?甚念。孟兼昨已晤过,渠于日内或能即来,弟则必须月杪方能成行。近日报事必忙,不能即来襄办一切,至以为憾。惟粗鄙庸才,既蒙阁下适餐授馆,推爱逾恒,感激之私,匪言可喻,更乞格外原恕,不胜幸甚。仲虞先生日来已抵申否?外间望《日报》之速出者,延颈企踵,实繁有徒。如仲公已到,乞速定章程,早日出报,以慰喁喁。


此札末署“立春日”,汪康年附注“元月十八日到”。《时务日报》创办于光绪三十四年(1898)闰三月十五日,则此札作于该年元月十四日。信中的“仲虞”即与汪康年合伙办《时务日报》的汪大钧,“孟兼”则是王蕴登的同乡好友杜嗣程。从《涤庵日记》看,当时作者正在无锡家中,正月二十四日他见证了杨模(范甫)无锡俟实学堂的开学式。此前一天,是他长子承祖的生日,曾书帖备礼物,将之寄名给好友俞复(仲还)。


杜嗣程与吴稚晖(1865—1953)是南菁书院的同窗,《涤庵日记》中有很多他和吴氏往来的记录,他们又同入南洋公学,与日记中的“吕肖”许士熊亦是同学。在南洋公学期间,杜嗣程和陈懋治、沈叔逵等人编撰了《蒙学课本》。据蒋维乔《编辑小学教科书之追忆》所记,时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是为我国人自编教科书之始”。而1940年三月,吴稚晖为悼念蔡元培作《四十年前之小故事》一文,提及“吾友丁芸轩先生录其文,杜孟兼先生选刻《通雅集》,以为压卷。杜先生即今电学界名教授杜君光祖之尊人,复亦孑民先生之友,殁已四十年也”。杜光祖(1898—1976)与《日记》作者长子“承祖”名字相近。《寓沪日记》中记六月二十六日“家大人来馆,出示家报,喜悉本月二十四日次子生”,或是杜光祖的二哥。


早在清光绪十九年(1893),杜嗣程二十三岁时,曾参加癸巳恩科江南乡试,中式第三十六名,留下的朱卷前所开列《履历》,记其家世、生平大抵如下:
杜嗣程字孟兼,同治十年(1871)辛未六月二十有五日生。江苏常州府学附生,无锡县民籍。祖父观澜,父廷樑字觉初,国子生。母程氏,程宗南长女。妻张氏,张錩龄女。姑一人,适同县萧燮,嗣程幼从受业。家住无锡北门外长安桥西后横街。


关于作者住址,《寓沪日记》四月二十一日曾记“午后嘱舟子摇往惠山,七点钟归,泊长安桥”。此外,六天后,四月二十七日记“遇衡之于途,又遇理甫姑丈于崇安寺。”而《涤庵日记》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廿五日记“下午,表弟萧云碧来谈”,则其姑夫萧理甫,应该就是《履历》中的萧燮。


杜嗣程朱卷履历01


杜嗣程朱卷履历02


关于《寓沪日记》作者最直接的证据,来自吴稚晖的《丙申日记》。光绪二十二年(1896)三月杜嗣程在上海,吴氏记初五日“傍晚孟兼书来,附圣约翰中西两书院章程”。四月二十三日吴稚晖从苏州回无锡,“与仲英、孟兼食面三里桥聚贤茶寮。过小翰茧肆,遂与孟兼入城,饭衡之所”。《寓沪日记》同日记“清早,稚晖因学生小病假馆归。招余载聚仙楼吃茶,又同招小翰于同昌茧行略坐。进城,在衡之处午饭”,此后数日两人记往来事,完全相合,则此日记作者为杜嗣程,可谓确定无疑矣。


《寓沪日记》中,涉及无锡、上海两地风物,尤其于教育、报业、园林等记录较多,其中有足资谈助者,如六月十一日记“小翰强招饮于孙金宝室,余与叔则均为拉去。见前名妓傅彩云,即已故洪殿撰之姬人,现在琵琶重抱,声名籍甚,诚尤物也”,即光绪二十二年(1896)夏在上海偶遇赛金花事。


在《时务报》馆共事期间,杜嗣程与王国维必定有过交往,但未见王静庵提及他。在《涤庵日记》中却有一条记录,令人惊喜。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1898年3月5日)记:


上午,代仲反购《湘学报》二册,随即作札封寄。又作与张戚书。下午,步瀛去东门戚家,余至家大人处问安。归途遇谈君小莲,略谈即回馆。凭栏纵观,又与同馆海宁黄君静葊闲谈一切。天晴,大风,冷。


由于吴语中“王”、“黄”不分,杜嗣程将王静庵记成了“海宁黄君静葊”。在那个大风寒冷的傍晚,不知道杜嗣程和新同事王国维闲谈了什么,端详这则潦草的日记,我们不免会有些好奇。



·END·


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欢迎点击下载“澎湃新闻”app订阅。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访问《上海书评》主页(shrb.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