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杠杆游戏
“杠杆游戏”,资本精英的选择。由前媒体人和经济研究员主笔,致力于用数据读懂经济中的杠杆和泡沫。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杠杆游戏

霉烂时代,还能缺得了人渣?

杠杆游戏  · 公众号  ·  · 2018-07-26 22:50

正文


撰文|黄大拿



因为董其昌地位高名气大,就要为其洗地,实属徒劳无益。


偶然听到一段对话:


甲曰:贵圈真乱啊。


一副幸灾乐祸的神气。


乙嗤之以鼻:得了吧。谁的圈不乱?


于是一片沉寂……


是不是真到了谁的圈都乱的时代,或许见仁见智。


但常识告诉人们,有的圈是不能乱也不应该乱的。比如经年累月把公平正义挂在嘴边的圈子,号称扶危救困的圈子,被定义为人伦师表的圈子……假若这些圈子都乱了起来,社会还有什么希望?


晚明就是一个“谁的圈不乱”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士林领袖道貌岸然,名士清流中埋伏着衣冠禽兽。



士林领袖被抄家,伪造还是事实?

公元1616年,也就是明万历四十四年三月的一天,松江(今属上海)一处豪门宅院被上万人团团围住,街道为之堵塞。


豪门里作威作福已成习惯的恶仆们,这时候还不知道大祸临头,为了对主人表示忠心,向围观者抛砖撒粪,使围观者愈加愤激,顿时一哄而上,“外火方起,内火应之”,豪门宅院化为灰烬,家中财物被扫荡一空,已年过花甲的主人也只得仓皇走避……


这个主人就是中国文化史上光芒万丈的书画家董其昌,他在明王朝曾位居礼部尚书的高位,当时是退职大僚的身份。


因董氏的地位、名望和事件本身的轰动效应,董家被乡民所抄的新闻曾在江南广泛流传,史称“民抄董宦”事件。


关于这一事件的细节和起因,野史有多种版本,最著名的是《民抄董宦事实》,奇怪的是后来官修《明史》对此却未置一词。


另外董其昌交游极广,他的朋友如大名士陈继儒等以董其昌为主人公,写过不少精妙的文章。而在董其昌师友的诗文集中,也看不到任何“民抄”的痕迹。


于是有人根据这一点,进行了新的考证。


在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董其昌研究文集》中,收有旅美学者何惠鉴、何晓嘉的一篇文章,作者即认为,《民抄董宦事实》一书系“董其昌的仇敌所编”,因此是不可信的。


退休高官、士林领袖被百姓抄家,这么大一起群体性事件居然纯属伪造?


不可能。事件的起因、细节、性质乃至规模可能编造,但针对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把一件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炒成万口流传影响深远的大事件,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成功的系数都太低了。


董其昌被抄家,真实地发生过,只是起因究竟是什么,董其昌本人应该为此负多大的责任,却言人人殊。

美女成了导火索

所有的资料都证明,导致董家被抄,导火索是一个女子。差别在于,或曰是董其昌看中了这个殊色美女,或曰主角其实是董其昌次子董祖常。


资料太多了,需要选择一种较为可信的作为蓝本。


撰有《墨余录》一书的毛祥麟虽为清人,但他是董其昌的乡党,又对董其昌非常崇敬,而且书中关于董家被抄的相关记载首尾一贯,因此黄大拿明史拍案认为当属可信。


根据《墨余录》,民抄董家事件的起因和过程是这样的:


董其昌家教不严,次子董祖常尤其暴戾,又信任一个叫陈明的恶仆,因此董家仗势欺人的事经常发生。


董祖常看中了一个叫绿英的女子,“有殊色”,董祖常欲以利诱纳其为妾,但被拒绝,“遂强劫之”。


有好事者将这件事情敷演成了评书,哄传一时。董家大怒,认定是一个范姓书生在背后主使,每天都要找书生的麻烦,数日后书生暴卒。其母认为儿子是被董家活活逼死,带领女仆奔进董家诟骂。

董祖常一声令下,仆人们关上大门,将上门闹事的妇女一顿捶楚。后来范母递告到官府的讼词中有拉掉贴身内衣、“剥裈捣阴”等指控,在传统社会,性质堪称恶劣。


等到范家不平,想要到官府讨还公道的时候,董其昌的身份开始发挥作用。


《墨余录》中说,地方官接到状子,“依违瞻徇,案悬不断”,案子就这么拖了下来。终于激起了民愤,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所写的惊人一幕……


民抄董家是事实,但在整个事件中,董其昌本人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起因当然是在他儿子的身上。这也许正是官修《明史》对此略过不提的原因。


但无论如何,要把董其昌从事件中完全洗白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教子无方、放纵恶仆,当仗势欺人成了习惯的时候,董家还会有多少敬畏?源头不仍然还在董其昌身上?


地方官不秉公办案,导致激起民变,董其昌退休高官的身份难道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