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来
听到的罗大佑新歌《家III》是个偶然。
那是七月初的时候,我正坐在朋友的车上,准备一起外出露营。三两人聊天聊地聊音乐,也聊到了罗大佑那些年留下的神来之笔,一时间兴奋不已,刚想说放上一首他的歌助兴,才发现他的新作刚刚上线,于是就这样偶遇了这首13年之后再回归的《家III》。
初听《家III》,悠扬的小号,精致的弦乐,还有童声伴唱,伴随着罗大佑特有的咬字方式,让我多少有些音乐剧里某个片段的错觉。而正当我琢磨这首歌里精细的编曲时,友人已抢去我的手机,开始一字一句的读歌词,然后兴奋的解读着这些文字下可能隐藏着的情绪。
也就是在《家III》歌词里字眼的纠结间,我突然意识到,
一首歌便引人如此考究的人,大概也就只有罗大佑了吧。
回想起几个月前,与友人聚餐闲聊时得知罗大佑将签约种子音乐,准备发行新专辑,我还有些惊讶。惊讶于他竟然选择了一家如此冷静的公司。这看起来并不是罗大佑的最优选择,毕竟这两年,音乐圈风起云涌,个个都在开发布会,宣告自己的大计划,大产业链,而这家出生台湾的老牌唱片公司鲜少发声,尽管旗下歌手戴佩妮捧回金曲奖,又签下最佳新人谢震廷,这家不擅长狂欢吆喝的公司也未曾大肆庆祝,这次签下罗大佑也是,种子音乐好像习惯了闷声干事,只是安安心心的出了好专辑一张又一张。
我还惊讶于这张新专辑的突如其来,毕竟距离他的上一张专辑《美丽岛》已有十三年了,时间长得让人们都对等待习以为常。
这一次的回归,他将带来什么?是他只言片语却字字深情的罗氏情歌吗?还是他一贯锐利沉着的时代思考?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去到了他的新歌分享会现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罗大佑本人,他穿着朴素,言语平和,和我印象中一直需要抬头仰望的音乐教父一点都不一样。在他当天分享的
《家III》、《同学会》、《童话爱情》、《握手》
四首新歌里,在他对这13年的娓娓道来中,我渐渐感觉到,这一次回来的,可能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柔和的、细腻的罗大佑。
《家III》是罗大佑宣告回归的第一首歌,专辑制作人朱敬然先生谈及于此,也分享了他在制作过程中的心意。他说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大气一点的“家”,所以选择了带有古典特色的编曲方式,而这首歌的弦乐是他们跑到保加利亚,请了专业的弦乐团专门录制。这与现在大部分选择用MIDI混音不同,这样的方式耗时间耗钱,可是换来的是音乐里细腻的呼吸感。
不同的还有《家III》里的罗大佑,与以前相比,现在的罗大佑用上柔软二字,一点也不为过,对此,
罗大佑挂着眼角微笑的说,这都是因为女儿的出生。
女儿的出生,
这是我在参加罗大佑新歌听歌会时所听到的所有的歌曲里,最大的前提。
因为女儿的出生,让他走过迷惘的《家II》,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在人生这一条河流里,走到了沉静宽阔的状态。他说:“我通过《家III》想要传达的是‘什么叫幸福’。幸福是可以不笑的,那是一种持久的感觉。幸福一定是跟身边的人有关,是别人的带来的幸福感。也希望,让我们感受人间世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的,一个人可以过得坚强独立,也可以过得开心自在,但是却不可能幸福,因为幸福,一定是别人带来的。这个天使,五年前来到罗大佑的生命中,教他写会幸福二字,让他成为了现如今我们眼中看到的,柔软的罗大佑。
如此,再听《童话爱情》,就不会感叹讶异“
原来当了爸爸的男人真的会变得不一样
”了。是的,罗大佑真的不一样了。在这样一首清新的情歌里,鲁豫也说前半段像是写给自己小情人的情书,而后半段则是像是父亲将女儿交予另一个男人之手时的告白。
歌词里说:
“我们注定相依为命
这是个前世的债今生由谁还清
本游戏不那么公平先一言为定
天生相似这眼睛招满谁的笑影
童话故事里的剧情世间难讲明
往事生来道不平告别要出行”
字字句句,全是温情,仿佛就是一个普通父亲在出嫁女儿面前的深情告白:自你出生起,我以这一世父女缘分,伴你成长,护你周全,恨不得将这世间的最好都给你。我希望童话里的美好都能属于你,可走过的路告诉我,这世间终究艰难,若你真有困苦,请回头看,你在这世上牢固的依靠,是我。
我尤其喜欢朱敬然先生说起这首歌录制时的小故事,他说他很少看到紧张的罗大佑,可是录这首歌的时候,他感觉罗大佑十分紧张。虽然没有观众,也不是什么重要的表演场合,可是这份紧张和局促,让他觉得十分奇妙。什么能够让这样一个在乐坛叱咤数十年的男人这样谨慎局促,想想,大概也只有他在他前世的债面前,毫无保留的爱了吧。
只是罗大佑终究是罗大佑,女儿的降生,只是在他的棱角之上盖上一层柔和的外衣,他还是对这个时代有着自己思考的罗大佑。
在说到新歌《握手》的创作初衷时,他说他还是比较倾向在与人交往时握握手,这样的交往有温度,是电子屏幕上几个冷冰冰的字带不来的。听着这几句,再想到他在1983年写下的《未来的主人翁》,竟感到了丝丝魔幻。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时空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远模糊的地平线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近沉默的春天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他在34年写下的,仿佛是一个个预言,如今已经一一实现。
于是他也只能再起新作,劝诫世人,要记得感受真实,要有温度的生活。这就是罗大佑,站在时代的山尖,时刻敏锐的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