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旅游规划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旅游与风景区规划研究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旅游规划

共享农庄来袭!近10万套闲置农宅院落将盘活利用

清华同衡旅游规划  · 公众号  ·  · 2018-06-15 16: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共享农庄来袭

近10W套闲置农宅院落将盘活利用

你准备好了吗



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已有2000多套农庄加入到了“共享农庄”之中,分布在包括房山、密云在内的11个近远郊区,其中60%位于北京一小时经济圈内。


位于门头沟区的一套名为“梦我小区”的农庄为例,一套一宅一院的农庄,一年的租金为5.46万元。“市民既可以选择这种已经装修好的农庄,年租金从2万元到5万元,也可以定制或者自己装修,自己装修的农庄仅需要支付土地成本即可。



由于是从农民手中统一租赁到宅基地,所有权依然在农民手中,但是通过这种模式农民一方面可以实现租金增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为自家或周边农庄提供物业服务的方式获取工作收入。“以租近为例,1年5万元的租金,农民可以分成2万元。



国务院直属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北新建材、中国最大的新型建材产业集团,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型房屋产业集团、全球先进的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唯一实现“材料房屋一体化”的北新房屋总经理尹稷华与全球首创“共享农庄”平台,全国首家领先的闲置农宅租赁合作服务交易供应商北京万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鹊飞在全国双创活动周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共享农庄”,近期将大规模投入北京市场,成为北京市民、企业居住模式中的一个新品。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是继家庭承包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


要围绕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有效实现形式。2017年8月29日, 国家允许包括北京在内的 13城市试点 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直接催生了 “共享农庄 ”创新项目。




“共享农庄”简而言之就是在不改变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据需求改造为市民田园生活、度假养生、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模式,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平台,与城市租赁住房需求对接,形成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城市消费者“四赢”局面。



“三农问题”最终需要城市的资本、管理、技术反哺来得以解决。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资源闲置、人力外流“空心化”问题成为政府和农民头疼的问题。 而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人口、资本、技术、人才过载,住房过载,造成了同在一城,“ 城市病”和“农村病”并存的局面。



“共享农庄”模式的优点在于农民最大程度的自愿、自主、自发参与,充分尊重了农村发展现状与传统民俗风情,在不影响正常农村生产生活的环境下,引导农民盘活资源、参与创业或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市场与经营意识。


“共享农庄”提倡因地制宜,在统一规划下小规模、创新性发展农庄经济,避免了过度城镇化过程中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侵害,能让无法规模城镇化或不满开发商开发的区域也享受人居升级,又逐步实现农民增收与科技导入、城乡交流融合。


“共享农庄”第三个优势是,农庄使用权共享,收益在合作各方共享,资产增值收益大部分归属农民,平台获得信息中介服务费用,日常经营与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税费归属政府。


“共享农庄”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紧密结合农村集体土地政策改革方向,从城乡需求端出发,参与设计完成的这一农村集体土地改建租赁住房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叶剑平教授说, 整个模式设计突出了“安、居、乐、业”四个要义。


“安” ,就是安心、安全。 不改变农民产权归属,农民、农村资产安全,“庄家”平台提供信息中介、法律确权、规划设计、改建报批、租赁运维服务,城市消费者同样安心安全。

“居” 简单来说就是在保障集体土地权属不变的前提下,村集体和农民出空间,社会资本或城市居民、企业主要出资,共同翻建提高人居环境,改善周边宜居配套,形成 宜居宜营的合作农庄,吸引城市居民或团体短租、长租或承包运营。

“乐” ,就是农民将闲置资源租赁经营权有偿让渡 ,不仅获取闲置资源的合理回报,农民增收满意,市民能实现田园梦、创业梦,提升居住品质和感受,政府税收增加,何乐而不为。

“业” ,就是真正实现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实现创业、就业。城市资本、管理、人员有序进入农村投资兴业 ,过去单纯经济利益导向的大规模开发变为各方和谐共赢,这才是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这也是落实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的讲话精神的有力实践。


据了解,“共享农庄”的在线服务平台“庄家”手机客户端已于2016年正式上线,“共享农庄”目前主要定位在北京一小时经济圈内的乡村内推广,立足于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心、生态、情趣的近郊“农庄”生活。

“庄家”平台目前已经积累了两千多套农庄资源,这些农庄今后将根据城市用户需求,进行规划设计,主要采用北新房屋专门研发的装配式产业化改造技术和产品,并陆续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大规模推广这一模式, 预计未来五年“庄家”共享农庄平台将在全国盘活利用闲置农宅院落近十万套,每套租赁农庄将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150%以上。


拓展阅读: 5种创新方式,让闲置农宅焕发新生


如何盘活利用闲置农宅,让闲置农宅焕发新生,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本文跟大家分享5种闲置农宅复活创新模式。


01

艺术孵化聚落


这种形态源于农民将自己闲置的农宅租赁给艺术家,逐渐产生艺术家集聚的规模效应,最终形成一个特色的艺术创作村落。

▲宋庄


北京的宋庄是国内此种形态的代表,自1994年以来,全国各地1300多个艺术家聚集宋庄,其中包括近百名海外和港台艺术家,宋庄从此成为中国最大的艺术家集聚地。


村民几乎家家都改建了供艺术家租用的工作室。 这些工作室,连同后起的艺术馆群一起成为宋庄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围绕艺术创作而延伸的旅游产业链条也不断拓展。


白马湖宋庄的发展形态后来进化出了由政府主导的2.0版,最具代表的就是杭州的白马湖SOHO公社。



杭州白马湖以“联合国全球生态保护500佳”的农居村落为基础,统一规划,采取“保留+改造”、“拆除+重建”、“新建+加建”、“开发+融合”方式,将柴家坞、章苏、孔家里、陈家村四个自然村共计500余幢农居改建成居住创业两相宜的文化创意工作室,形成具有城市美学特征和独特文化内涵的创意建筑。


在不改变产权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农居SOHO空间的租赁、招商引入文创团队创业办公。 目前入驻企业规模已达160余家,2011年园区产值达1.4亿元。


改造前后对比


农居SOHO改造减少了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干预和破坏

农居SOHO改造提升了村落面貌和设施配套

农居遗产得到保护,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美学建筑

引入文创产业,降低了文化人的创业成本

改造前后对比,原住民与文化人共同创业,有机融入城市化进程


以农居SOHO改造为特色的“白马湖模式”避免了大拆、大建、大搬,减少了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干预和破坏,构筑出“田园牧歌式”的创业模式,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杭州地域特点、钱塘江特征的“城市美学、建筑美学示范区”的雏形。


02

田园养老社区


这种形态与艺术孵化聚落相似,同为将农宅进行出租,但是吸引的人群不同。



田园养老社区主要吸引的是城市的银龄阶层。 目前城市养老压力增加,而农村空气纯净、食材新鲜、环境安宁,且生活成本低,已经成为不少市区老年人向往的养老去处。


农家休闲养老是一种候鸟型、旅游休闲型相结合的农家寄养式异地养老模式,代表有崇明岛农家养老和浙江天目山农家养老项目,老人与农户签订协议,长期寄养在农户家中,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形式,也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模式。 该模式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服务水平和配套设施有待提高。


▲天目山


杭州天目山脚下的许多村落便利用闲置的民居接待夏天前来避暑的老人,已经成为远近知名的银龄避暑胜地。


▲田仙峪村


目前,2.0版的田园养老社区已经浮出水面,北京怀柔的田仙峪村开始试点发展农村休闲养老产业,将闲置农宅统一承租给合作社管理,并由国奥集团投资对老宅院统一改造,2015年5月首批35套闲置农宅投入运营。


这些曾经闲置老旧的农宅经改造后,外观古香古色、颇有乡村风情;内装修风格考究,卫生间、厨房等设施齐全,非常适合老年人居住。


据悉,在农宅养老项目投入运营后,村民除此前获得的租金收入外,还可按年度获项目盈利分红。 同时,村民还可以通过在养老产业开发出的服务岗位上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



03

野奢度假乡居


其核心理念是“一个乡村就是一个野奢度假综合体”以及“闲置农宅的整体改造与度假化利用”。


这种形态对农宅的要求较高,除了以村落为单位的房屋空置率要超过80%外,最好还是传统的老院落,并且生态优良、环境幽静。 典型代表案例是北京密云的“山里寒舍”。


▲山里寒舍


山里寒舍是由一个古村落改造而成的乡村生态酒店群,地处密云北庄的山谷里,只有一条路可以到达。


最大特点是具有乡村的原始生态特征,每一间房舍外表都保留农家样貌,内部精装修,奢华与朴素混搭,舒适和自然结合,将城市化的星级酒店享受与乡村自然宁静的生活自然融合。


现有的10个院落错落有致的散布在山谷中,在院子里透过围墙就能看在山间成片的向日葵田和远处的果树。


▲杭州山舍


山舍坐落于龙井之下,九溪之源的满觉陇,依山势而建的三幢民居,隐于自然村落之中。当深秋的桂花香散去,这里冬日的午后,依然有最温暖的阳光,客房还有地暖。



山舍的主人宛君,从各地搜罗来形状材料不一的椅子、古镇老石板、柚木老家具、上海法租界的旧墙砖……


每一件物品都一个故事,恰到好处的融入山舍的设计中,这份怀旧独特的美是山舍专属。 在这里可以在有阳光洒落的茶园大露台,细品手工研磨咖啡。 没有电视的客房,却有复古高音质的Marshall音响,感受真正的休憩空间。 Lanvin洗漱用品、Duravit浴具、金可儿床品……细节处处有惊喜!


▲莫干山大乐之野


一群热爱生活的城市规划师,将原始的老房子改建成山间小别墅,仅有四间房,推开窗即是一场竹林雨,抬起头便是一场星空秀,这便是主人简单而纯粹的生活理想。



极简的装修、开阔的落地窗、欧舒丹的洗漱用品……冬天,这里的书房还有壁炉可以烤火,大到布局,小到细节,都是无可挑剔的存在,在这里住一夜,真的能感受到老板的情怀和酒店的温度!



04

创意文化民宿


此种形态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出发点,一方面相对较适合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特色突出、村域内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村落传统肌理尚存的村落,另一方面即便不具备以上条件,只要有典型乡村的气质,通过文化创意的演绎,同样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但创意文化民宿对设计者和经营者有较高要求,具有乡土情怀与先进设计和经营理念的“新农民”更适合创意文化民宿的开发,比如漳州古山重的“水云间”。


同样,台湾民宿的成功源于民宿主人将民宿当做艺术品精雕细琢,并注入个人的感情和人文理念,但这对普通乡村居民而言具有一定难度。


▲水云间


“水云间”的民宿有15个大小不一的房间,有一个很大很安静的傍水后花园、伸手可摘龙眼的大天台。真正的民宿,不是旅馆,是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民宿精神。


2012年,两个来自厦门鼓浪屿的年轻人花了一年时间将一幢破损的1968年闽南红砖厝改造为这样一座安静的旅游民宿。



他们选择远离尘世,在僻静的大自然安家安居,正是因为热爱这片土地,真心喜欢这里的古村、古树、古厝、古代、古风,爱上这里的生活。 走进水云间民宿,得以走近它的主人,接触一种全新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05

私家乡村会所


此种形态一般不会过于注重注经济收益,往往是一个企业或者若干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乡间利用闲置民居改造而成的交流空间。



企业可将其作为自身企业文化的展示空间,或用于商务接待或开展员工度假;对于后者人群,会所成为激荡智慧、交流思想、分享感受的心灵聚会场所。


这种形态一般不是面向大众游客,而是与特定的小圈层客群相匹配,经营模式以“会员制”为主。



这些被人遗弃的老房子代表了

独具中国传统色彩的乡村建筑文化

它们跟自然的关系

远远要比现代的钢筋混泥土建筑来得和谐

盘活利用闲置农宅,焕发新生

重新发现它们的价值

会有更多的人愿为此买单



素材来源:盛方商学


免责声明:

该文内容系网络转载,清华同衡旅游规划公众号对文中观点及准确性保持中立。转载内容已经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