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局公布的
1-
2
月份经济数据,可以肯定,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不是一般的大。
1
—
2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
13.5%
(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
2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
26.63%
。
1
—
2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33323
亿元,同比下降
24.5%
,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18938
亿元,同比下降
26.4%
。从环比速度看,
2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
27.38%
。
1-2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2130
亿元,同比名义下降
20.5%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
23.7%
,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48476
亿元,下降
18.9%
。
此外,
1-2
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08
万人。
2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2%
,
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7%
。
面对这一份份滑铁卢数据,如果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国内很多专家曾预测,当疫情过去后,报复性增长能够回补一些经济损失。如果在一个月前说这话,也许还有人信,但放眼当下的形势,所谓的
“报复性增长”得大大折扣。原因很简单,因为全球都陷入了疫情灾难,在全球“封城”乱局的影响下,外部集体隔离的影响会反噬国内进出口相关产业。一些行业的外部订单急速下降(如机电设备),一些行业原材料供给不足,一些行业因需要海外产业链对接而遭遇业务受阻……
如果是平常年份,面对这种局面,经济损失一点就损失点吧,也没啥大不了的。但
2020年比较特殊,因为按照既定计划,2020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结合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修正后,2020年GDP只要保证5.3%的目标即可实现经济翻一番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经济定量指标中没有剔除价格因素)
l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l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万元。
l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8000元。
l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
40%。
l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0平方米。
l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
50%。
l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
20%。
l
八是大学入学率
20%。
l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
2.8人。
l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
95%以上。
根据这份清单,对比
2019年数据会发现,所谓的小康社会标准已经基本达到,个别目标没有达到也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l
一是
201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万美元。
l
二是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
l
三是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
l
四是
2019年恩格尔系数28.2%。
l
五是
2019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9平米(截止2019年9月份)。
l
六是
2019年全国城镇化率60%。
l
七是
2019年互联网普及率28.6%。
l
八是
2019年大学毛入学率
48.1
%。
l
九是
2019年每千人医生数1.82人(2019年全国职业医师246.6万人)。
l
十是
2019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未公布。
如果完全根据全面小康社会十项标准的话,
2020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每千人医生数”这一条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短短一年内不可能新增那么多医生。如果不要求十全十美的话,小康社会终点近在咫尺。
从经济层面上而言,
5.3%就是今年的底线。在没有疫情的干扰下,没人会怀疑这个目标的实现。可眼下这场疫情,让一切变得未知。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数据预计不会太好看,结合统计局这份成绩单,第一季度别说5%了,能不负增长就不错了。原本寄以厚望的第二季度数据不出意外的话也会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变得扑朔迷离,根据现在汇集的消息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是欧美等主流发达国家的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时间段。真正的全球经济回暖预计从第三季度开始。那么,在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受影响的情况下,即使第三季度出现理想中报复性增长,能保证守住5.3%的底线吗?
这种时候,房地产这只过街老鼠可能再次成为支撑经济的重要工具。而实际上,现今有很多政策表面上看与房地产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却都会成为房地产助力的政策。
比如最近闹得纷纷活活的农业用地审批权下放事宜。虽然,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
表示,
土地审批放权目标是
“增效”而不是“增量”,不是建设用地“松绑”,城市土地供应不可能进入“宽松时代”。
但他同时也指出,
改革过程中深层次矛盾、问题和风险可能显露,比如在落实省级政府责任、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等要求方面,地方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