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学术通讯
学术出版,评论闲聊,读书内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当UP主随机选择一个日子结婚 ·  昨天  
哔哩哔哩  ·  这届UP主,用语文教材刀哭1000多万人 ·  昨天  
哔哩哔哩  ·  哔哩哔哩视频号招实习生了!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首期舞台化妆造型高级人才研修班即将在中国国家 ...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分享丨灵感来自早期游戏世界的沉浸式水晶灯光装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学术通讯

荐书丨郑少雄《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

三联学术通讯  · 公众号  ·  · 2019-11-07 09:30

正文

作为一种看得见的制度,土司消失了,但土司的威力似乎仍在起作用。不仅是因为土司的孙子在民间仍然被称为“甲波”,民国迄今的政治安排似乎也在为这一说法背书。


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原因,使得土司制度曾经获得了长达几百年的政治合法性?延续数百年之后,为何却又最终归于消灭?消亡近百年之后,何以土司威力仍在现实生活中“阴魂不散”?




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

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


郑少雄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288页,平装

40.00元 2016年5月

ISBN:9787108056849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郑少雄,出生于福建莆田,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2010年获社会人类学博士,2013年中国社科院博士后出站,现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汉藏关系、历史人类学、环境人类学、文艺中的康区形象等,著有《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2016),合编《北冥有鱼》(2016),合译《石器时代经济学》(2009)。 本文写作期间正担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


内容提要


《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是由人类学学者撰写的史学、传记著作,以四川康定地区的明正土司作为研究对象,从最后一位明正土司的人生史,揭示中国西南地区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和谐共生的内在机制。康区政治人物,不管是土司还是喇嘛的权力、权威都来源于社会外部,比如土司去往北京定期朝贡,喇嘛去往中心寺庙定期朝圣等。这一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方法论的创新,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历程,也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目    录


引言

一、为什么是清末民初的康定?

二、社会记忆中的土司
三、放下铃铛是土司,拿起铃铛是活佛

第1章 导论
一、政治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
几个概念说明
二、理论背景与既往研究
政治人类学:从结构到过程
钟摆模式:利奇与拉铁摩尔
土司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

三、研究方法
四、材料来源与框架


第2章 康定的神话和历史
一、概述:混杂之城
二、无名时代
三、打箭炉
四、康定
五、小结:文化复合性

第3章 土司历程
一、甲波
二、土司
三、内土司(一)
清初六十年
与清王朝的关系
西藏在土司视野里

四、内土司(二)
土司与寺庙
土司与头人:乌拉体系
土司与贵族:锅庄体系

五、小结:权威中间性


第4章 末代土司(1902—1911年)
一、土司的二元性
“争袭阴谋”与“政治分身术”
“双名制”与“裂缝间的桥”
衙门的混杂空间
土司与教会

二、趋近帝国:向东的摆动
土司的交往:疆臣与边吏
追随帝国的宏业:泰宁与巴塘
摆到最高:成为皇帝的子孙

三、逃离帝国:进入关外的世界
赵尔丰的形象与努力
友谊与敌对
明正土司改流记
叛乱者的表演

四、小结


第5章 无冕之王(1912—1922年)
一、回归、流亡与再回归
二、角色混乱
被告人
告状者
循吏还是捣蛋鬼?

三、汉藏使节
四、大人物之死
五、小结


第6章 结论
一、二元的政治他性
二、政治循环的内部与外部动力
三、大人物与汉藏连续统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