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核心的本质就是消费降级。
现在的月饼属性包装产品价值,大于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
也就是月饼不再是团圆的象征了,变成一种人脉关系链的替代品。现在的价格动不动几十乃至300块钱,甚至有些高端月饼能够卖到几千块钱。
最近两年boss直聘的下的注册用户激增,核心的原因是什么?并不是出来找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而是找不到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了。当经济迎来新的一轮大萧条的时候,你会发现各个行业失业人群,他们没啥事干的时候,会在各种平台越来越多聚集。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他也关心这个问题,所以说知乎提问(比如本条)它的阅读量就会很高,类似的经济萧条,经济下行,经济降低的问题,他都会有强烈兴趣进行关注。
传统月饼厂商是生产创造产品,通过物流运输出去,然后各级零售分销商获取利润,消费者获取产品,形成一个比较良性循环的生态链。
现在很多月饼的厂商接受的都是大预订,也就是一个上百人的公司,甚至几个某某单位。这一些团购的订单,而不是卖给个人产生个人性质的盈利。
这种高糖高油小麦各种混合物,其实我并不喜欢吃,吃个二块我就腻了。
当然现在的月饼我感觉越来越难吃了,以前吃的五仁月饼里面的花生颗粒非常的饱满,现在吃到的花生颗粒,要么是苦的,要么是花生颗粒都是黑压压的。
甚至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号口味,把普通的月饼搞成各种馅,各种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月饼里面的食材不断的加。还有很多和月饼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企业,为了这个节日强行把自己的品牌添加到这个符号里面。
甚至很多月饼生产制造企业招的是创意研发设计人员而不是食品生产制造人员,是不是简单一点就是同样的几款月饼封面,外包装高大上,这款月饼就卖的价格高了。而不是用料用好了,再把这款价格卖高。
也就是大伙现在买的是月饼外包装这个壳子,而不是月饼本身。
当然消费降低了,手头没钱了,到了传统佳节。买个两盒三盒,父母准备买点普通月饼,也就这么过了。
甚至还有啥月饼券的,月饼券是啥?其实就算是金融理财产品。左手倒右手小a给小b,小b给小c,这就是一个电子券消费的循环。
今年的月饼销售情况就是双降模式,一是销量下降,二是价格下降。
但是很多定价在500块以上的月饼根本无人问津,大多数的月饼价格在50~200块钱左右,甚至超过300块钱的价格,顾客连看也不看。
原本到了中秋节的时候,高端月饼礼盒卖得很好,甚至茅台也会迎来涨价,但今年却是异常冷清。月饼属于节日性的一种商品,没有到中秋节,平时谁无聊买几盒月饼啃着吃啊。
而且传统月饼无非就是豆沙,双黄蛋,还有五仁这几种传统的产品类型。厂商也一直在讲创新,所谓的创新就是。添加各种莫名其妙的食物,这就是新款月饼了。其次就是把包装设计得非常的高大上,导致有些收藏癖的小伙伴,吃完月饼都不舍得把盒子扔了,整整齐齐的码在墙壁上看着玩。
有一些烘焙店,奶茶店竟然也搞各种月饼,你好好卖面包奶茶就行了。中国现阶段年轻人是追求个性化的一个时代,一个明星代言xx月饼,事实上他连这款月饼企业生产制造是谁都不知道,这款月饼他甚至没咬过一口。反正给钱就接广告,大概是一二十秒钟的宣传片,几百万就到手,何乐而不为?
月饼是具有礼品属性的,而一旦具有礼品属性,它一定和人际交往人脉关系社会人群复杂产生关联。类似的商品包括白酒茅台以及各种奢侈品。
不过待会不要忘记一个核心的点了,中国的老年人口正在不断的增大,离退休要退休或已经退休的老人,他们有了稳定的退休金,有了稳定的居住环境,但他们在20年或30年之后他们会去世的,这部分人群进行迭代之后,新一批40岁到50岁的中年人,他们的需求点又是什么?
机关单位企业政府相关单位机构在某些节日的时候基本上都进行大采购,如今这种情况基本上看不到了,大伙消费跟不上了,甚至很多小县城的公务员,他的收入也在不断的下降。
也就是某些职位的公务员,也不再是铁饭碗了,他们也得勒着裤腰带过日子,然后普通人更加困难,很多5、60岁没有社保五险一金的大叔,在工地上一天也就一两百块。
250克的月饼礼盒,我买排骨它不香吗?
月饼本来就是价格虚高,也就是根本不匹配这个价格。如果能够定到一个正常的价格,本来中秋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那么月饼销量它并不会非常的差,虽然说现在是消费降低,但还是会有人买的。
现在为啥买月饼人不多了,月饼口味难吃,价格偏高,礼品属性严重,消费降级了,勒紧裤腰带,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在必要的开销当中,月饼是可有可无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