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入库参考案例解读​: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申请规划 ... ·  10 小时前  
最高人民法院  ·  “鱼卖得掉!钱一定拿得到!” ·  昨天  
最高人民法院  ·  习近平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会谈 ·  昨天  
Kevin在纽约  ·  回复@陶华美-陶园美文化传媒:自由赎回!//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一碗面的牵挂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21-02-08 15:48

正文

作者:又见炊烟

民以食为天,吃乃头等大事,寻常烟火气,最是暖人心。就说面条,各有各法,各暖人心。即使是最普通的阳春面,也蕴含着最朴素真挚的心愿:常来常往,长长久久。从成长求学到求职工作,一路沿江顺流而下,品尝了不少面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结合气候、风俗、产物,制作出了风格不同、内容各异,回味无穷的好面,细数如下:

一、宜昌,红油小面。


宜昌本地人早餐主打,“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宜昌古称夷陵,三国夷陵之战发生于此。出西陵峡口南津关,江面陡然开阔,宜昌恰为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再往下是广袤的江汉平原。独特的山水地貌提供了丰富的食材,既有山珍腊肉亦有长江肥鱼。沿江而居湿度大,在没有暖气空调的年代过冬靠抖,全凭一身正气取暖。为了抵抗这湿冷,本地饮食口味较重,与上游重庆接近,保留了川江号子的麻辣。

本地娃儿们吃早饭很少在家里,印象中都是父母给零钱在外面吃,曰“过早”。大家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多为“过早了没”?本地早餐确实丰富:北山坡的萝卜饺子、小桃园的汤包、汽水粑粑、牛肉包子、顶顶糕、包面、米粉、凉面......一家店里尽可一网打尽。小面是不少人的首选,30年过去了,价格从最初的5毛到现在的4、5元,没涨多少。一碗二两面,加牛肉或加肥肠,曰“花面”,生动形象。口味有“家常、麻辣、清汤”三种,还是习惯选麻辣的,没有“红油”(辣椒油)还叫小面吗?不仅仅是辣,那一点麻才是精髓。一碗面配上本地的安琪酵母酸奶,妥妥的。小面以北门夜市的排挡出名,本地青年夜宵爱去的地方。现在北门改造后估计都不认识了,很多家常店就很好,如“江妈面馆”,一般是母子店,儿子(老公)主力煮面、老妈撒佐料收钱,忙碌有序,温馨平淡见日常。

二、武汉,热干面。


易中天说自己是武汉面的狂热爱好者,还专门在视频号上描述了热干面的做法、吃法。武汉求学七年,热干面吃了不少。武汉早餐没有广式早茶的精致繁复,但一样品目众多,且经济实惠,分量十足,热干面是多数人的首选。淡黄色的碱水面下锅稍烫,迅速捞上来后即刻撒料,除了萝卜干榨菜丁油泼辣子葱花外,最好的还是黑(黄)褐色的浓稠的芝麻酱,再淋上一勺香喷喷的麻油。

不少人最初吃不惯,说吃到嘴里像是一坨泥巴,估计是芝麻酱没有拌好,部分凝固了,沙沙的堵到喉咙肯定不爽。一定要刚捞出时趁热搅拌均匀,保证芝麻酱均匀分布到碗里的每个角落,浸润到每根面条,边搅拌,香气跟着就飘出来了,是芝麻的浓香味。吃的同时得配上一碗清酒或是蛋酒,不然太干。发酵好的米酒经滚热的沸水一充,加入一只生鸡蛋,黄色的蛋花配上白色米粒,淡淡甜甜,正好配热干面,有干有稀,饱腹感满满,一天就是这么开始的。

有了这么扎实的早餐垫底,浑身都是干劲呀,用句武汉话来说就是“shua la”,都不知道怎么写,大意就是“快、爽、刚毅果断”的意思。热干面中蔡林记是著名商标,其实民间各家商铺、高校食堂的也不错。现在网上都有得卖了,味道还行,但总是少了现场的热气腾腾感,那滋味,百闻不如一见。热干面,在疫情特殊时刻成了活力的象征,多少人最想的就是吃上碗热干面,再加上一句“少把点葱,多放点芝麻酱”。

三、南京。

一条宁海路,半部民国史。宁海路不长,老街风貌,随处可见的民国老房子全是故事,街头巷尾藏了不少有意思的小店,不起眼,但像一个个深藏不露的高手,大隐隐于市,就这么在宁海路上稳扎稳打开了好多年。

1、皮肚面。上海路与宁海路交叉路口,以前常听到一位男子中气十足用一口标准的南京话吆喝:来来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皮肚面小刀面随便点......那声音,气沉丹田,忍不住停下脚步。最初不知道什么是皮肚,后来才知道是晒干的肉皮,淡黄色半透明,有蜂窝状的毛孔(猪皮的真实状态了),主要作为面条和汤的浇头,吸取了食材精华后出锅,颤巍巍地泛着晶莹的光泽,咬下一口顺便吸饱了汤汁,胶质十足,营养丰富,难怪六合头道菜少不了皮肚,实在,养颜,确实是好东西。


2、老鸡汤面。民间老鸡汤面馆曾经也是宁海路的扛把子,诸多食客熙熙攘攘,多为回头客。店里常年一口热腾腾的大锅,煮着鸡血鸡丝鸡肠鸡腿,不知放了什么奇珍妙方,老远飘出异香。客人可以按照喜好随心点,端上来总归满满的一海碗。吃面必喝汤,黄澄澄的鸡汤是真的香,加入白胡椒,又是防感冒良方。某年拆迁,老鸡汤面馆竟然搬到中山北路去了。坐车路过几次,车窗里一闪而过,依稀见店面比以往更豪华了,不知味道是否还一如从前。快十年了,竟然一次也没去过,改天要去打卡。私认为鸡汤面馆的气质跟宁海路更配,虽然破烂了点,但丝毫不影响内在,可谓“低调奢华有内涵”。


3、食堂鱼汤面。周四早上食堂固定为鱼汤面,快到周末了,又有这碗好面,心情总是特别好。穿过人群,递上牌子,稍等片刻,一碗乳白的鱼汤面从食堂大师傅的手里递过来,上有若干鱼丸和鸽子蛋,恰如珍珠撒于湖面。配上黑色的雪菜肉丝,碧绿的香菜,搁上一个金黄的荷包蛋,颜色是齐了。还要点睛,配香葱、麻油,一碗软热丰香的鱼汤面呈现眼前,撸起袖子开动,一碗见底,熨烫了整个胃、身和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