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对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落户指标实行“总量封顶”,在近年来每年控制在1万名以内的基础上,该指标将继续大幅缩减。专家分析,此举或将刺激中等人才离开北京
毕业季来临,在北京,高校毕业生落户难度或再加大。对于高校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落户指标,北京2017年将实施“总量封顶”,该指标在近年来每年控制在1万名以内的基础上将继续大幅缩减。
日前北京召开的2017年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部署会透露了上述消息。《新京报》报道了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桂生在上述会议的表态,其称北京坚持“两严控一支持”引进毕业生,即按照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对落户指标实施“总量封顶”,“严控城六区引进规模”“严控北京市禁限产业引进毕业生”,并“大力支持北京全国科创中心建设”。
图片来自东方IC
此前,北京于2017年3月底对外公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下称《规划》草案),其中“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正式确定了2300万人口上限:即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而2020年以后,人口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
北京近年将疏解非首都功能列为要务,且将于2017年正式实施积分落户政策。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进京指标不断缩减。
2015年9月,时任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张祖德曾公开确认,2015年北京市对应届毕业生的引进指标不超过9000人,“2016年只会少不会多”。
随着应届毕业生落户北京政策逐年收紧,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已显示,2016年两校毕业生的留京率均跌破50%。
目前,北京尚未公布2017年的进京名额“大幅缩减”的具体幅度。某中央媒体人事工作负责人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单位尚未接到指标变化的通知,“今年和去年比指标没有变化”,因此很难预估“总量封顶”“有什么具体影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分析,“总量封顶”是以两个“硬杠杆”为考量,即到2020年人口总量不能突破2300万;二是北京城六区到2020年在现有人口基础上要减少15%。
“但不是说北京不需要人才,而在总量封顶的设计下,对人才的选择严格筛选,且更有针对性,即以业选人。”汪玉凯表示。
“总量封顶”,中等人才或离开北京
北京户口指标大幅骤减的趋势开始于2015年。此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曾在2015年春节期间披露官方通知称,2015年,人社部缩减了年度高校毕业生进京落户的计划指标,各中央单位在2014年基础上指标压缩17%。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文凯分析,“总量封顶”虽是新提法,但和以往北京对户口指标的总量控制没什么区别,即按照2020年人口控制的目标,每年对户口指标的数量进行控制,“如果今年用完了,只能等明年,一年一年排下去”。
孙文凯认为,此举是希望通过控制“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国有部门的户口指标数量,来限制人口增量。
“但通过这个手段控制人的作用是有限的,非国有部门很多不提供户口,也能招人。”孙文凯分析,尚未有一个显性指标说明,户口指标的缩紧对人口的控制能起到很大影响,“北京的户口控制这么多年,但人口也在不断增长”。
但他表示,“总量封顶”或对留京人才群体产生结构性影响,“主要是对中等水平人才的影响”,“最优秀的那部分拿到户口会留下,差的拿不到也会留下”。但中等人才在地方大城市能拿到户口 ,又有好的待遇,“这部分人会离开北京”。
孙文凯举例,在美国等国家的大城市都产生了顶层和底层人才过剩,中间层人才不足的现象,“有的是通过房价(影响)做到的,房价高会限制一部分人在大城市生存,最顶层买得起”,“最底层在哪都买不起,(就)在大城市多赚点钱”。
“以业控人”,北京接收“高精尖”人才
上述会议还透露,在引进非京生源毕业生上,北京仍将贯彻“以业控人”,在禁限产业上严控引进毕业生。
财新记者在《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上查询,被要求“严控”外地生源落户的产业包括汽车制造、批发零售、纺织服装等行业。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明确,北京未来将根据人口调控的方向和新产业的发展和需求更精准地引进人才,尤其是符合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人才。
汪玉凯分析,北京的思路是按照“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的定位,通过产业、专业需求来严格筛选优秀人才,“而不是像过去没有目标地进行选拔”。
“这是一个倒逼机制。”汪玉凯认为,通过综合考虑北京的环境承载能力、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等因素,然后再考虑哪些人可以进京,“通过内部结构来调整,将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的落户指标缩减了,然后增加高科技、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指标”。
孙文凯也认为,北京给高端人才留户口指标,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步调是较一致的,未来北京对重点扶持行业,如金融业和创业“可能会增加指标”。
财新记者梳理发现,北京以“户口”吸引人才的标准近年不断变化。2015年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张祖德曾公开表示,每年的人才引进,都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引进目录。张祖德举例,在此前几年,服务业人才、IT类、工程技术类都算是紧缺人才,但当时就退出了紧缺之列;像管理类毕业生,也不太会引进了。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CBD管委会每年都会定期协助文创企业申请进京指标。2012年至2016年4年间,朝阳特色文化产业园66家次企业共申报使用了172个进京落户指标,以吸引非京生源应届毕业生。
北京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于2009年开始实施“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入选者由北京市奖励100万元人民币,且高层次人才(含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要求取得北京市常住户口的,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限制,“优先办理落户手续”。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截至2013年12月,北京共认定9批513名“海外人才聚集工程”高层次人才。
城六区严控人口,进京指标倾斜副中心
上述会议还透露,未来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这6个主城区引进非北京生源人才,将被“严格控制”。
北京城六区此前的疏解进度不及预期。按照北京市既定目标,“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城六区常住人口要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即5年间减少约200万人,平均每年40万人。但根据2016年11月底的北京公开披露的疏解情况,2016年前九个月,城六区人口减少9.6万人,完成年度任务量仅四分之一。
与城六区的严控趋势相对,北京近来不断释放将进京指标倾斜城市副中心通州的政策信号。今年4月24日发布的《关于促进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2017—2020年)》显示,北京2017年为乡村教师特岗计划开列了345个进京指标,其中,通州区将获得50个指标名额。
此外,北京市教委还将协助通州区积极协调市人力社保部门在进京指标分配过程中向通州区倾斜,鼓励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通州区的中小学任教。
根据上述《规划》草案,到2030年,副中心通州常住人口调控目标为130万人以内,其中就业人口60万-80万人;通过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单位转移及带动,通州预计将承接中心城区40万-50万人口疏解。
“那边在开发,要想吸引人,户口是一个好办法。”孙文凯分析,未来北京向通州倾斜进京指标等政策优惠或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