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TV我是大医生官微
想要知道最权威、最科学、最幽默、最零距离的健康知识?对!就在我是大医生!每周四晚21:18,锁定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我们和你不见不散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突发!新加坡一中餐馆煤气泄漏,紧急疏散60人 ·  10 小时前  
南京新闻  ·  南京地铁发布出行提示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BTV我是大医生官微

冬季最易冻出病,尤其是这6个部位,需重点保暖!3杯茶饮调体质,让你温暖过冬~

BTV我是大医生官微  · 公众号  ·  · 2019-12-02 18:40

正文


小雪节气过后,阴气下降,阳气上升,万物收藏,天地闭塞而转入寒冬。因此,冬季养生主“藏”,要以避免损耗阳气为原则。


但是,即使被冷空气包围,有些人还是秉持着“要好看不怕冷”的原则,不该露的露着;另外,还有些人,穿的也多,但是该保暖的地方不保暖……小编想说,这么做可能真的是在“找病”啊!



1

冬天不宜冻的部位


严寒的天气对于一些容易忽视的部位是很严峻的考验,它们一旦受冻,可能大小病就轮流上身了!以下五个部位千万别冻着:


1
脚、膝关节——影响血循环

现在很多年轻人甚至是阿姨,上面穿着大衣、羽绒服,看着挺保暖的,但下面却配着九分裤,脚踝一定要露着,美其名曰“时尚”。


但骨科医生提醒,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分布着淋巴管、血管、神经等十几个重要组织, 维持着全身气血的运转 对脏腑的协调、全身组织器官的联系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它离心脏的距离最远, 血液供应少,受寒后循环受阻 ,会 减弱机体抗病能力,增加感冒等几率


而且脚踝的承重力大,外部却只覆盖了一层单薄的软组织,保暖性差,低温可能伤害到关节,阻碍气血循环导致 关节冷痛、伸曲受阻等 ,长此以往会 有患关节病的风险



很多人年纪大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病变,其实日常不注重保暖,也会诱发关节炎症。因为膝关节也处于 肢体末梢,缺少肌肉脂肪保护 ,受冷后, 血液循环变差 ,使得肌肉、韧带、滑囊、筋膜的营养供给不良,容易导致 关节病变


俗话说“养树先养根,养人先养足”,“寒从足下生”,所以做好脚部保暖非常重要。除了 穿厚实的鞋袜,晚上睡前也可以选择用艾叶、红花、生姜等药材泡脚


而关节不太好的,则可以出门时戴上护膝加强保暖;若是膝关节出现疼痛,发凉、肿胀,也可以试试以下热敷方:


四子热敷方


配方 :紫苏子60克、莱菔子60克、白芥子60克、吴茱萸60克。


把全部药材放入一个纱布包中,加少许水打湿,蒸30分钟。


用法 :热敷患处,当出现皮肤过敏或破溃时停用。一天可热敷一到两次,当药包没有药味时更换。


当您关节出现 疼痛、发凉、肿胀 ,都可以运用这个四子热敷包来调理,有 温通经络、行气消胀、散寒止痛 的作用。



2
肚脐——易受风邪、寒邪伤害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肚脐不能抠、不能露,但你可知原因?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 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 ,被认为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因其下 无肌肉和脂肪组织,皮肤又较薄,屏障功能较差 ,因此 寒邪、风邪 很容易通过肚脐伤害人体,如感染风寒,出现腹痛、腹泻症状等;


另外,肚脐归属 任脉 ,对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归这里管,风寒入侵则会 诱发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



建议,天气冷的时候可以 穿高腰裤,暖住腹部 ;也可以试着 按摩神阙穴。


按摩神阙穴


做法 :以神阙穴为中心的揉腹,神阙的穴位是补肾助阳的,能帮助阳气的恢复,还能锻炼脾胃功能。



3
头、颈——易伤害脑血管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阳热较盛。寒邪来袭,可谓首当其冲。


当头部受到冷气刺激后, 脑血管会出现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这时脑部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尤其是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血管收缩后,血压升高,大脑供血不足, 轻则出现头晕、恶心症状,严重时则可能会发生脑卒中



颈部有3个重要穴位——风池穴、风门穴、风府穴, 是风邪最容易入侵的地方 ,因此很容易受凉,而这个部位受凉, 向下 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 向上 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而对于 肩颈有劳损的人 而言,不注意保暖则会让酸痛加剧,雪上加霜!



建议 :天冷出门,戴一顶保暖性较好的 帽子、围巾 ,以毛线、毛呢等材质为佳,但不宜过紧;另外, 洗完头发,一定要及时吹干 ,不能以湿发状态入睡或者出门。


4
鼻子——危害呼吸道

冬天很多人都会有 红鼻头、流清涕 的现象,这就是鼻子受寒的信号。


鼻子是人体整个呼吸系统的“窗户”和“换气孔”。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从而 有病菌的空气易直接进入肺内 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肺通窍于鼻,因此,在寒冷、雾霾等天气出门,建议 戴个口罩 ;平时没事空闲的时候也可以 做做健鼻操


用双手食指指腹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有利于 促进气血流通,增强鼻子的御寒能力



5
耳朵——易长冻疮

鼻子容易被冻红,耳朵也一样,而且一到冬天,耳朵上生冻疮的人可不少,其被称为五官之中最“怕冷”的器官。


一方面,耳朵也处于神经末梢, 血流量少,带来的热量也少 ;另一方面,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能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 薄的皮肤包着软骨 ,而且还时常暴露在外,没有保护措施。


耳为宗脉之所聚 ”,因此耳朵的保暖措施也是不容忽视的。天冷外出的时候,可以 戴大帽子,围巾等,顺带遮住耳朵,也可直接戴耳罩




2

三招补阳气、祛寒冷


除了注意以上六个部位的保暖工作,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吃”,来帮助散寒,温暖整个冬天~


1
参姜水——温补阳气

中医认为,阳气具有温养的功能。也就是说,阳气充足,手脚得到温养,就不会冰凉,人体抵御风寒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因此温补阳气很重要。


做法 :姜片6克、党参6克。一起煮水服用,若易出现上火症状,可以加3克菊花同煮。


姜能 辛温散寒、温补阳气 ;党参 性平,能补气 。此汤对于 阳虚导致的畏寒怕冷 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2
姜枣梨皮茶——生津润肺、健脾胃

冬季阳气受挫,一方面会导致 肺气不足 ,出现咳嗽、咳痰等现象;


另一方面,人的 脾胃功能也会随之减弱 ,吃的东西无法及时排空;再加上寒冷天气的刺激,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痉挛性收缩排空延迟,很容易引发各种肠胃不适,如胃炎、胃溃疡等。因此冬季要润肺、健脾胃。


做法 :生姜3片、大枣5颗、梨皮适量一起泡水喝即可。


功效 :生姜和枣都是热性的,可以暖胃散寒,梨皮润肺,搭配饮用有散寒防感冒、润肺等功效。



3
白芷紫苏——解表散寒

万病不离寒气,而冬季人体则更易遭受寒邪的侵体,因此散寒是安全过冬的基础。


做法 :4克白芷、5克紫苏叶、5克绿茶。


将白芷、紫苏叶、绿茶混合置于杯中,用沸水冲泡,稍凉后即可饮用。


白芷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紫苏 行气和胃,还帮助治疗感冒 ;绿茶则不仅 提神清心、消食化痰 。此款茶能行气宽中、解表散寒,对于 风寒感冒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置顶大医生公众号吧~

☟☟☟


更多知识

皮肤暗黄,显老十岁!照这个方法吃,养出元气美肌,全身能白一个度

冬季养脾胃,来年少生病!千年古方巧用山药,养脾救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