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反映说:“小学时没怎么用心听老师讲课,考试却还不错;上了初中听课用心了,考试感觉都不错,可成绩一下来就相差甚远;到了高中就更不用说了,感觉都听懂了,但下课做题时就懵了,一考试简直无地自容,真的是很奇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先看下面一组数据:
每一年的课程都在不断的改革,小学老师课堂教学内容是80%,课堂几乎将所有的知识全部灌输了,回家只要做好作业,成绩就会不错;中学老师课堂教学是60%,40%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而这40%的课外拓展内容是依据60%课堂内容来的;到了高中,40%的内容是由老师课堂讲授,60%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它们也是相互关联的。由此可见,上课孩子的听课是多么重要。究竟该如何正确的听课,让40分钟的课程充分利用,做到全神贯注。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
针对预习后的重点、难点,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是以教材为中心而展开的,如果把自己预习的内容通过《康奈尔笔记》和老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对比,孩子就可以轻松地抓住重点。
听课时要将疑惑点写到《康奈尔笔记》上,课堂上老师讲解时会说:“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这个知识点一般会……”像这样的内容就一定要补充在《康奈尔笔记》的听课栏里。
因为每个公式、每道例题、每篇课文,都有它的来龙去脉,我们在分析思考的同时,还要与老师的思路进行比较。这样,我们的理解才能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听课不仅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还要力争走在老师的前面。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思索,然后,再和老师核对答案。如果自己的理解有不一样的地方,就应该记录在《康奈尔笔记》的思考栏,再听老师讲解,理解自然就会更加深刻。
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惑:上课听懂了,考试却总是不尽人意。前面提到初中老师课堂只讲60%的内容,还有40%的自主学习内容。而我们总是在被动地听课,没有让自己的思想活跃起来。既然在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准备,那么上课时就需要听老师的思路,边听边想!因为老师总会从一个问题讲到另一个问题,一旦有问题没听懂,应记录在《康奈尔笔记》的思考栏,接着往下听,保证听课的连续性,下课后及时将不懂的地方找老师或同学解决。
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应该思考从哪里下手?然后,再考虑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解答?
听问题,不但要听老师讲的问题,还要听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如果老师的讲解不是很详细或自己还没有明白,应立即记录在《康奈尔笔记》的思考栏,课后及时解决。
最后,老师对所有结论和结果的分析与解决,就是解题方法。听问题和方法固然重要,但学生不参与分析显然是没有用的。要用孩子的思维和老师的思维对比、碰撞、简单整理后与老师积极互动。这样,不但能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来源:艺博教育/作者:翟海霞/ 编辑:新媒体运营部)
在文末留言区,回复:
#日历# +您此刻的心情和态度的经典语句
我们会认真选出其中一条留言,
做成日历发布在第二天文章的结尾。
※全国很多家长群“炸锅”了,都在传这个小学生!
※13岁女儿写给妈妈的12条建议,也是你家孩子想说的,值得深思!
※亲爱的孩子,我允许你不优秀,但不允许你没教养!建议家长看看!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