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晒爱思PsyEyes
教心理学的唐映红老师个人专栏号。以心理学为基础诠释世间万象。只要有人,就有江湖;只要是江湖事,无不可用心理学来诠释、解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你有多敢表达脆弱,就有多强大 ·  2 天前  
壹心理  ·  内核越稳的人,越不容易被人左右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晒爱思PsyEyes

人民性 | 鹿晗抠女引发的全民狂欢不过盛开在消费主义时代的桃花

晒爱思PsyEyes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10-09 23:47

正文


如何看待鹿晗关晓彤在一起微博崩溃?

(《悟空问答》用户提问)



  今天,鹿晗只不过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女朋友@关晓彤”,便制造了一场舆论大噪的娱乐事件,蜂拥而至的粉丝竟一度让微博服务器崩溃。

  从直观而言,这当然反映了鹿晗在中国社会超高的人气,他私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就足以引发粉丝的疯狂。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项。

  一,鹿晗的粉丝,鹿饭们,绝大多数都是95后到00后,也就是12岁到22岁左右,从刚进入青春期到刚结束青春期。青春期阶段的年轻人,无论古今中外都会反映出情感炽烈的特点,当他们粉的偶像鹿晗突然“名花有主”,顿时引发鹿饭们无论祝福还是哭诉,呈现出炽烈爆发的现象也就不以为奇。特别是,中国社会对青春期年轻人恋爱婚姻严防死守,导致不少鹿饭将鹿晗视为她们心中的恋爱对象,甚至老公,因此鹿晗一句有女朋友了,对这些移情鹿晗的鹿饭们不啻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失恋,其情之切,之烈,崩掉微博算什么呀。

  二,无论古今中外,青春期的年轻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喜欢的榜样为示范,这是每个人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模仿学习阶段。正常情况下,一个社会如果有多元的偶像吸引年轻人去粉,那么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偶像就不会那么夸张地吸粉。例如,有运动明星,有社运英豪,有创业先锋,有动漫英雄⋯⋯那么,粉娱乐明星的年轻人就没那么多,粉某个娱乐明星的年轻人就更有限。但是,如果一个社会吸引年轻人去粉的偶像太少,数来数去就只有娱乐明星值得粉,那么鹿饭们聚集起来压垮腐朽的微博有什么大惊小怪呢?


  三,即便是年轻人一窝蜂去粉娱乐明星,但中国社会的娱乐市场如果正常,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制造出各式各款的众多偶像供年轻人们选择。以四川为例,正常的娱乐业造出20个鹿晗级的偶像市场也完全消化的了。但是,不正常的娱乐市场只有寥若晨星的极少数鹿晗级的偶像产品,全中国数以亿计的年轻人去粉这几个偶像,其中的翘楚鹿晗一句有女朋友,造成鹿饭们蜂拥而至挤爆腐朽没落的微博,不过是这个不正常娱乐市场求仁得仁的结果罢了。

  最后,顺便慨叹下,人家关晓彤大二就把鹿晗泡到,啧啧!



如何看待明星私事引发的全民狂欢,如今的人们比过去更关注娱乐么?


从文章出轨到王宝强离婚,再到最近的鹿晗公布恋情,常常有一些明星的感情、家庭问题引发全民狂欢,是人们比以前更关注娱乐话题么,还是传播媒介变革造成的,或者有其他社会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之所以明星私事频频引发全民狂欢,剥开来至少有三层洋葱皮。

  第一层洋葱皮,互联网和全球化将西方的消费主义蔓延至全球,而娱乐业是消费时代最典型的缩影。基于消费主义时代的娱乐业,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在欧美大行其道,造星产业必然带来大量民众对明星私事的热衷向往。人类摆脱了物质匮乏之后,娱乐就成为人类不可遏止的消费刚需,而娱乐业也就逐渐成为消费时代的支柱产业。明星作为娱乐业打造的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时代大众社会心理的共识性标识,大众在追捧明星,吐槽明星,甚至诋毁明星的过程中满足了参与感,窥视欲,消弭了社会压力,填补了自尊受抑。要知道,社会大众的绝大多数都近乎本能地排斥深刻思考,自然而然地投身到没有任何门槛的追星洪流中。

  从这个意义,无论中外,只要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娱乐追星就至死方休。中国社会当下对明星私事的热捧,反映的首先就是消费主义早已深入社会意识形态的骨髓。

  第二层洋葱皮,中国社会相比于国外更为狂热的追捧明星,有着中国社会的特异性。虽然大众中的绝大多数都排斥理性,拥抱娱乐,但在一个市场化的社会里,“娱乐”有着丰富多元的意蕴,政治娱乐化,学术娱乐化,商业娱乐化,体育娱乐化,消费主义的娱乐精神其实是一种泛娱乐的精神。因此,在欧美日韩这些市场化的社会里,有着多种多样各个领域的明星,政治明星,学术明星,商业明星,体育明星⋯⋯不同兴趣爱好的人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明星,从社会宏观层面上大众其实是分流了的。但在中国社会,“娱乐”是极其狭隘的,政治是严肃的,学术是严肃的,商业不能太娱乐,体育业不能太娱乐⋯⋯即便是演艺界,也不能过度发展,任何娱乐节目火到一定程度一定要予以遏止,这就造成中国社会数亿大众不仅只有演艺圈明星可追,而且只有屈指可数的少数明星值得追。因此,文章出轨,全民狂欢;王宝强离婚,全民狂欢;鹿晗抠女,全民狂欢。这种对明星私事远超欧美日韩的娱乐热潮,明显具有中国特色。

  第三层洋葱皮,当下中国社会的大众不追星又能做什么?相比于与虎谋皮,追星安全;相比于为虎作伥,追星起码更道德。普通大众在濒临失范的社会语境下,出门就被视为潜在的恐怖分子;手里的钱不知什么时候就成为废纸一堆;年轻人就业日渐维艰⋯⋯追星起码能起到忘却烦忧,痛饮忘情水的功效。

  如是,大众对明星私事宛如过节的狂欢,是这个时代的反映和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以及特征,就像是盛开在疥癣上的明媚桃花。

(这两篇文章首发于昨天、今天之悟空问答栏目。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访问本师悟空问答专栏。)

扫码或长按赞赏,谢谢!

(建议金额:从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