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哪吒2》,又登顶了! ·  19 小时前  
新华社  ·  期待!就在今晚! ·  23 小时前  
新华社  ·  官宣!旗手是他们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诗意小寒丨鹿初离母斑犹浅,橘乍经霜味尚酸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05 12:08

正文


2017年1月5日11:55:42,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元朝诗人王寂《望月婆罗门元夕》中有云:“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蛾儿雪柳风光。”

——小寒,既是冬季的尾声,

又是春季的前奏。


纵使大地间仍是一片雪柳风光,但也能常常望见北飞回乡的大雁,这时大地阳气已动,春暖即将悄悄来临,而那期盼远方亲人回家过年团圆的心,也随之萌动起来……




小 寒 • 三 候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

一候雁北乡(xiàng)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

喜鹊在这个节气也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了;


三候雉始雊(gòu)

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阳气的滋长而鸣叫,早春临近,雉鸠(zhì jiū)开始求偶。


小 寒 • 名 字


小寒标志着季冬(冬季最末一个月)时节的正式开始,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土壤深层的热量继续散失,尽管太阳的光、热稍有增加,但更入不敷出,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全宋词》中有无名氏的词句“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望梅》),正是这个意思。


小寒节气往往是最低气温保持者,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既然小寒更冷,古人为什么要在小寒后又加一个大寒,而不是倒过来称呼呢?

这在于,中国传统科学特别讲“物极必反”,认为“天道”是寒冷之后迅速回暖,如果先大寒后小寒,从字面上就找不到“回暖”的感觉了,所以把大寒放后,让大寒后迅速回归立春,这也符合了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小 寒 • 农 事


小寒节气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降温,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此时节要继续抓好春花作物的培育,做好防冻、防湿工作,力争春花好收成。要防止积雪冻雨压断和竹林果木,冬季多大雾、大风天,海上或江湖捕鱼、养殖作业需特别注意安全。


小 寒 • 习 俗

小寒时节各地习俗不一,古时人们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已渐渐淡化,但仍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比如南京地区会在此时吃菜饭,天津则有吃黄芽菜的习俗,广州的传统是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


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为重视,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置办年货

小寒时节,旧岁近暮,新岁即至。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做准备,温暖融洽的氛围,为寒凉时节增添暖意。如今,虽然这些过去时期才能看到的热闹景象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对待美好节日和生活的那份期待,我们始终不曾改变。


小 寒 • 美 食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羊肉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羊肉是温热食物中性价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点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加上大葱和生姜调味,建议每周吃一次,不但不会上火,还可以暖暖地过个冬天。


鸡汤

老南京还有逢“九”吃一只鸡、每天一个鸡蛋的进补习惯,所以小寒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鸡汤和鸡蛋。据说,鸡骨鸡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营养成分大多会溶入汤中,极易于人体吸收,是冬季补气补血的进补佳品,钙质也多。

腊八粥

“腊八节”往往与小寒节气形影不离,小寒时节吃一餐内容丰盛的“腊八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小 寒 • 养 生

寒字下面两点是冰,《说文》释寒为冻,小寒时节开始进入全年最寒冷的季节,因此在养生方面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


1

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不仅要戴帽子,三九天里,出门前、睡前别洗头等生活细节也很重要。此时节,可勤泡脚并加以按摩,这可以起到较好的驱寒效果,还能促进睡眠、调整身体机能。


2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