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mbiz.qpic.cn/mmbiz/8cKqkbtFBQoKqroTic4QOvwbB9TCgck224Tsmoibj6kUOCxHicZjQA6JhrzYWyd5A5Hq8MfdBBPIVc7iaeFeciaWugA/640)
大学体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落实体育育人实践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质量关系着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反映着高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关注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致力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由此,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对高校体育育人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视域下,要求高校体育既要能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品格,还要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此,高校应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现阶段体育育人实践,从育人师资、育人理念、育人方式等方面入手,全方位保障体育育人功能的强化。
提高体育教师育人素养,增强体育育人功能
体育教师是体育育人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个人育人素养对育人功能有着重要影响。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需重视体育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育人素养,帮助体育教师在具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能够持续增强体育育人功能。
加强思想教育力度,提升体育教师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高校应通过思想教育方式,帮助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育人观,促使体育教师切实担负起育人使命。同时,高校还需帮助体育教师在入职后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制定好个人职业发展阶段性目标,明确完成育人职责的长远目标,以此将教师的个人发展融入育人工作中,引导体育教师从思想层面更好地组织和开展体育育人实践。
开展多元化培训,增强体育教师育人素养。立足体育教师发展现状与育人素养,高校应针对性组织系统化培训,增强体育教师育人素养。针对校内全体体育教师,开展核心素养主题培训,帮助教师系统了解核心素养,指导教师开展育人工作;通过师徒结对子形式,发挥优秀体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年轻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核心素养;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合作教研等活动,让体育教师在与思政教师、其他专业教师的协作互动中,树立跨学科意识,实现综合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综上,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活动,能真正帮助体育教师重视核心素养培育,还能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实践锻炼等形式,全方位提高体育教师育人素养,从而更好地强化体育育人功能。
树立以人为本育人理念,注重培养体育品德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育人的重要主体,其个人是否具备核心素养,反映出高校体育育人的效果。高校及体育教师应重视大学生学情实际,在以生为本的体育育人实践中,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同时,应以大学生学情实际为依据,开展个性化教学,在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同时,关注大学生的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
树立以人为本育人理念,把握大学生学情实际。高校及体育教师应明确体育育人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关注大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应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开展学情实际调查,重点把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体育锻炼的习惯和需求,以及体育品德、体育意识、体育精神等实际情况。并为大学生设置专属的学情实际数据库,方便体育教师参考大学生实际需求设置体育育人模式,进而提升体育育人实践针对性。
搭建体育品德培养平台,开展多元化育人实践。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应关注培育大学生体育品德。高校应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入手,为大学生搭建培养体育品德的平台,给学生提供除体育课堂外更多的课外实践机会,帮助大学生参与更多样的体育锻炼。结合校内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外体育竞赛的参与,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大学生的拼搏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在体育锻炼与实践中得以增强,切实帮助大学生养成体育品德,具备体育核心素养。除此之外,大学生自身应明确主体意识,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参加体育课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持续提升个人核心素养。
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体育课程是体育育人实践的重要载体。核心素养视域下,强化体育育人功能,高校需重视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创新,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学习习惯、形式多样的体育课程,吸引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