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能见
关注能源之新
51好读  ›  专栏  ›  能见

三院士解读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

能见  · 公众号  ·  · 2024-08-07 19:19

正文

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国家数据局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要求,在2024—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具体而言,包括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行动、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行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行动等9项专项行动。
7日,中国电力报刊发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汤广福、王成山关于新型电力系统的解读,分别从 电力系统保供与系统稳定、新能源外送、配电网 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中国工程院院士舒 印彪 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9大专项行动,其中“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聚焦系统两大安全问题,从源、网、荷、技术四方面,明确了下阶段新型电力系统安全保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为各地区和能源电力行业进一步夯实系统稳定运行的物理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强调,从 电网侧 看,要优化加强主网架,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一方面要完善电力规划机制,另一方面要持续补强特高压交直流网架;

电源侧 看,要提升新主体涉网性能,提高对系统稳定运行的支撑能力,一方面要强化技术与标准引领,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型主体并网检测;

新技术 看,要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提升系统整体安全效率水平,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配置构网型设备,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构网型设备的技术风险管控;

负荷侧 看,要持续提升电能质量,适应新型负荷的随机性波动性,一方面要攻关新型电力系统电能质量问题防治技术,另一方面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 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实施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以提升输电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为重点,提出提高在运输电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和开展新增输电通道先进技术应用两项重大任务,并明确了重点措施,准确把握了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的趋势任务、发展需求和技术背景,强存量、优增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他强调, 要优化电源配置,提升在运输电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 一是要加强支撑能力建设,二是要提升常规直流技术性能,三是要保障在运通道保供能力。

要采用先进技术,提升新建输电通道新能源电量比例。

要加强送受端协调,发挥机制保障作用,切实保障输电通道输送新能源能力。 一是送端新端源开发与建设遵从规划。二是持续优化送受端电网结构,提升网络承载能力。三是建立政策支撑和市场保障措施,提高通道参与各方积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 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了近3年的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任务,提出了组织编制配电网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健全配电网全过程管理、制定修订一批配电网标准、建立配电网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等系列行动计划,力求用3年时间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他强调,《行动方案》很好地衔接了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进一步 明确了当前阶段 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抓好“补短板、提能力、明原则”重点任务。 补短板 ,需要针对薄弱环节开展配电网补强工作,提高配电网建设改造和防灾抗灾设防标准,以应对越来越高的安全保供需求。 提能力 ,要求加快提高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提升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新型用能形式和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更好满足即插即用、灵活互动需求。 明原则 ,一方面需要研究现存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对日益提升的保供和转型要求的适应性,及时修订供电区域划分、供电安全准则、目标网架、设备选型等标准要求,着力提升安全性能。另一方面需要健全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主体并网、调度、运维、交易各环节要求,着力提升并网性能。

完善市场与价格配套体制机制。 一是需要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新元素与配电网协调发展。二是完善电价机制,进一步推动新领域低碳转型。

END


推/荐/阅/读

五大电力央企2024年重点工作是哪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